<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9月4日,今天是我和马哥两家人自驾山西游的出发日。不巧半路下起了大雨,在洛阳休整一晚,第二天顺游白马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站-白马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之后又传入欧美。为此,白马寺成为了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马寺,日本建钟楼,泰国、印度、缅甸都出资建佛殿,使之成为了全世界唯一一座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天,我们赶往山西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山西,一个让我即怀念又陌生的地方。怀念是因为我出生于山西太谷并成长到13岁,对故土怀有深深的感情;陌生是因为我除了太谷基本没去过山西的其它地方,对这块故土没有广泛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们终于自驾踏上了山西深度游的旅程,以更多了解故乡的人文文化和大美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站-皇城相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5日,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是康熙的老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裁官陈廷敬的故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相府雄伟壮观,设计之巧妙、工能之完善令人叹为观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相府分为内城和外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内城修建于明代:“斗筑居”府院连绵,是陈氏家族的早年居所;“河山楼”雄伟险峻,为抵御流寇侵扰而建,是当时家族的终极防御堡垒;“藏兵洞”依山崖而建,125间层叠窑洞与“河山楼”通连,将防御功能发挥到了极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外城修建于清代:“中道庄”巍峨壮观,城门挂有康熙御赐“午亭山村”的匾额;“陈廷敬大学士第”气势恢宏;“点翰堂”家族荣耀的象征;“御书楼”金碧辉煌,楼内珍藏有包括康熙亲书:“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对联及大量珍品。对联是康熙对陈廷敬一生功绩与品德的最高赞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皇城相府,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巨族之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站-长治观音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6日,长治观音堂是以儒释道三教共融为特色的彩塑群而闻名。佛雕色彩斑斓 惟妙惟肖,被誉为海内悬塑之冠,是研究明代宗教融合与雕塑技艺的珍贵实物宝殿。这里也是黑神话悟空的主要取景地,不大的厅堂供奉着大大小小500尊佛雕,用当地百姓的话讲,这里聚齐了所有该敬和能敬的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长治行不仅览了美景,还见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建民和俊生。老友相聚,叙不完的往事旧情,格外亲切,感谢老友的热情款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了老同学,前往山西太谷,那里有老朋友的期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6日,中午,终于抵达了故乡太谷。与孙平 连子 胖子三家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久别重逢亲如家人。孙平在豪华酒店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宴,餐后大家又一起畅游了乔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站-太谷乔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晋中市祁县乔家堡。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这里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过了8700平方米6大院19小院组成的乔家大院,结构严谨,设计精巧,处处都显得是那么的精雕细琢,令人叹为观止。你看院内的门窗、檐柱、斗拱,处处都是花 鸟 兽的精美木雕。你再看烟囱 神龛 墀头的砖雕和门墩 石狮的石雕,无不是活灵活现、形态各异的艺术精品。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屋檐下的彩绘,内容之丰富,色彩之斑斓,虽然历经了两三百年的岁月洗礼,但依然风采依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乔家大院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7日,再见了,老朋友!让我们后会有期!继续前行-平遥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南难得一见的红高粱田地让我们驻足欣赏拍照,对我们而言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站-平遥古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7日,平遥古城,位于山西晋中市平遥县。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完美地封存了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城市的商业、建筑、文化和生活记忆。也是中国仅有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平遥古城面积2.25平方公里,整座城池布局依然古老的没有改变:日升昌票号,中国第一家票号,开创了中国金融业的先河;协同庆钱庄博物馆,拥有古城内最大的地下金库,非常震撼,其中的“神龙宝柱”是朱元璋所赠的镇庄之宝,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古城墙、古县衙讲述着从周朝至明朝的历史变迁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平遥古城前往太原,计划游晋祠和晋商博物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六站-晋祠 晋商博物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8日,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麓,为纪念晋国开国王侯唐叔虞而建的皇家园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说平遥古城展现的是明清时期民间商业与城市生活的繁华,那么晋祠则承载了更悠久、更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古语有云:“三晋之胜,晋阳为最;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有从宋、金、元、明、清至民国的各类建筑珍品百余座,堪称一部立体的中国建筑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晋祠有三宝三绝,三宝有“圣母殿”,廊柱的八条木雕盘龙,栩栩如生;“鱼沼飞梁”,一座十字形桥梁,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立交桥”;“献殿”是一座珍贵的金代单体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绝有“周柏唐槐”为周代所植,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当一树翻倒砸向圣母殿仅差分毫之际,另一株柏树将其托起,称为“撑天柏”;“宋代彩塑”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是晋祠的灵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太原行又见到了老同学建亚 晓芸 利生,久未相见,就像《老同学》歌词所云:“老同学有说不完的话”,大家忆起了40年前学生时代的趣事,非常开心快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很巧合,太原行又见到了在太原任职的老领导冯书记 张厂长 张总会,老同事相聚把酒言欢,聊往事 聊旅行 聊退休生活,祝愿我们健康快乐长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站-雁门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9日,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与平遥古城、晋祠的文化气息不同,雁门关带给人的是苍凉、雄壮、金戈铁马的震撼。《吕氏春秋》有云:“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雁门关就已位列天下最重要的九大关塞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战国名将李牧在此大败匈奴;秦汉蒙恬率军三十万由此出塞北击匈奴;汉高祖刘邦在此与匈奴激战;卫青、霍去病、李广在此驰骋疆场;北宋杨家将世代在此浴血奋战,忠烈报国;这些都使雁门关成为了忠勇精神的象征。王昭君也是从雁门关出塞远嫁匈奴,留下:“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千古绝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雁门关后前往朔州市应县木塔,又是一个千年传奇的等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八站-应县木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10日,应县木塔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总重量7400吨的木塔,完全使用的是全榫卯结构建筑,未用到一颗铁钉,其登峰造极的建筑奇迹使得木塔千年以来经历了数十次强烈地震并在26年军阀混战时中弹200余发,依然巍然不动,屹立于世千年不倒,真乃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 。有说是鲁班爷的灵魂附体,有说是塔内供奉的释迦牟尼舍利子的保佑。总之,千年以来各种传奇故事应运而生,都在述说着应县木塔的伟大传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无论是塔内的辽代佛像和壁画,还是塔上悬挂的54面历代匾额,都是价值连城的孤品,其中“释迦塔”三字匾额,是木塔最古老的身份证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应县木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118年,比法国埃菲尔铁塔早833年,三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天,告别应县木塔前往下一站-云冈石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九站-云冈石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10日,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第一个由皇家力量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群,具有强烈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之瑰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犹如一部精彩的佛教艺术三部曲。莫高窟为早期,佛像面相丰圆、高鼻深目、肩膀宽厚,身体健硕,是明显的犍陀罗南亚风格;云冈石窟为中期,佛像开始了“汉化”,面容变得清秀,嘴角微带笑意,神态慈祥温和,演绎了佛教从传入到彻底中国化的完整历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云冈石窟,休息一晚,前往悬空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站-悬空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11日,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北岳恒山。整个寺院“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下方由几十根看似纤细的木柱支撑,其设计之大胆、选址之险峻,堪称世界一绝。2010年,悬空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之一。“奇、悬、巧”:奇在选址,悬在结构,巧在设计。是中国的一座极其独特且令人惊叹的古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悬空寺是释迦牟尼佛教、老子道教、孔子儒教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在其中险中问道,很容易联想到李白一首诗:危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完悬空寺,下个目的地是更壮观的五台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一站-五台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12日,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景区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台山寺庙群,集成了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建筑,堪称“中国古建博物院”,其中“佛光寺东大殿”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国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台山被明确记载为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是佛教中地位极高的菩萨。因此,五台山成为中外佛教徒心中至高无上的智慧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9年,五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寺庙内保存了大量的雕塑、壁画、碑刻、佛经等珍贵文物,艺术价值极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我们已游览了山西行的大部景点,继续前行-大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二站-大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12日,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发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一场学习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从此,大寨一度成为了中国人尽皆知的学习标杆,对于我们五六十年代的人便成了深刻抹不掉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一个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穷小山村,农业合作化后,在陈永贵的带领下,社员们开山凿坡修梯田,大量增加了耕地和大量增加了产粮,这就是被宣传的大寨“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的大寨,在保持历史印记的同时,已回归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普通农村社区。旅游业也成为了今天大寨的一部分。我们参观了大寨的村容村貌、李永贵故居、大寨展览馆、虎头山、狼窝掌。愿大寨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越来越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原计划返程,但大家游览意犹未尽,向下一站-王家大院进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三站-王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13日,王家大院位于山西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又是一个气势恢宏 大气磅礴的深宅大院,由五巷六堡一条街组成,不仅有居住院落、祠堂、戏台、私塾、仓房,还有防御城门、哨楼等,其实就是个小社会。高空俯视大院结构是个大大的“王”字。这里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的紫禁城”。旅游业内早有“王家大院回来不看院”的说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王家大院的木雕、砖雕、石雕技艺精湛,题材丰富,寓意深远,是其艺术价值的核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了皇城相府、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被山西宏伟的私宅建筑群所深深的震撼和吸引。它反应了山西在明清史上经济中心的地位,官宦权贵、商贾富足;另一方面,有钱建院也反应了山西人典型的文化符号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完王家大院天还不晚,直接赶到洪洞县入住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十四站-大槐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14日,大槐树位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这个词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有着非常特殊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含义,它并非指树,而是指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大型官方移民运动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和天灾,中原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山西尤其晋南地区,因地形险要,相对安定,人口稠密。为了恢复生产、平衡人口,明朝政府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长达50年的时间里,组织了数十次大规模强制性移民,从山西平阳府(临汾)等地迁徙人口到中原各省。当时,移民集散中心设在洪洞县,官府在广济寺(大槐树)设置机构,发放迁移证明和路费。因此,“大槐树”成为了数百万背井离乡移民对故乡的最后记忆,是“家”和“根”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流传极广的民谣,生动地说明了“大槐树”在无数中国家族记忆中的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我们圆满结束了山西行程,不仅享受了美景,更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9月15日,行程十三天终于平安返回南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