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四行仓库保卫战

微光

<p class="ql-block">微光. 20584162</p><p class="ql-block">  四行仓库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苏州河北岸的一座历史建筑,始建于1931年,由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联合出资兴建,作为仓储设施使用。</p><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是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国军队“八百壮士”(实为420余人)在此顽强抵抗日军进攻,成为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如今,四行仓库已改建为抗战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上图:上海苏州河畔四行仓库。</p><p class="ql-block"> 八一三淞沪抗战,自1937年8月13日始,历时三个多月,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中国投入海陆空兵力75万,伤亡30万左右。日军动用兵力25万,伤亡6万多。官兵前仆后继同仇敌忾,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是抗日战争史上英勇悲壮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26日,中国军队88师(师长孙元良)262旅524团中校副团长谢晋元,率部420余名官兵(外界称之为"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抗击,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上图:四行仓库西侧墙面战斗遗迹。</p><p class="ql-block"> 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对岸属于外国管辖区域,日军进攻受到限制,只能从仓库的西面和北面进攻。四行仓库西墙成为日军火力最密集方向,墙体上留下了炮弹枪弹孔。</p><p class="ql-block"> 2015年,对照文献档案历史照片,在现场勘测原有弹孔痕迹留存基础上,真实复原战后西墙原貌。</p> <p class="ql-block">上图:四川仓库正面,前面就是苏州河,隔河就是租界,日军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上图:四行仓库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28日天亮后,日军又发动袭击,我军居高投弹,毙敌数名。紧接着,敌机盘旋而来,再次被我军以平台上的两挺高射机枪打退。谢晋元命机枪手从四行仓库楼顶平台居高临下压制敌人,消灭其有生力量,并亲手击毙2名敌兵。28日下午3时至5时,又成功打退日军两次进攻。四昼夜坚守中,四行孤军击退日军前后十余次进攻,毙伤敌200余人。</p> <p class="ql-block">上图:苏州河南岸四行仓库模型图。</p><p class="ql-block"> 随着八一三淞沪抗战进入尾声,四行仓库所在的闸北地区全被日军占领,到处悬挂着太阳旗。10月28日晚,中国童子军女队员杨惠敏冒着危险下水游过苏州河,进入四行仓库,将一面国旗送到四行守军手中。29日清晨,当四行仓库楼顶冉冉升起国旗时,在苏州河岸观战的上海民众激动万分。</p> <p class="ql-block">上图:谢晋元和所辖四个连长合影,后排左起为邓英、雷雄、上官志标、唐棣。</p><p class="ql-block"> 出于担心战火波及租界安全考虑,公共租界当局要求"八百壮士"从四行仓库撤退。国民政府权衡再三,下达了撤退命令。1937年10月31日凌晨,谢晋元率"八百壮士"退入公共租界,上海民众自发聚集,夹道迎送。</p> <p class="ql-block">上图: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孤军营期间,日寇使用种种手段威逼利诱,妄图迫使孤军屈服,都遭到孤军官兵的严辞拒绝。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将军率士兵们早操时,被日伪收买的四个叛兵刺杀身亡,年仅37岁。消息震惊全国,上海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追悼谢晋元将军。</p> <p class="ql-block">上图:谢晋元将军像。</p><p class="ql-block"> 淞沪抗战前谢晋元为中校团副,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授少将军衔,衡山忠烈祠堂内立有他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上图:四行守军与谢晋元夫人合影。</p><p class="ql-block"> 各届欢迎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归国的34名孤军营官兵回到上海,中坐者为谢晋元将军的夫人谢维诚女士。</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28日,日军从公共租界当局手中接管孤军营,将孤军官兵分散至南京孝陵卫、杭州南星桥、安徽芜湖裕溪口,巴布亚新几内亚充当劳工。孤军官兵同日伪势力作斗争,不少孤军官兵逃离魔掌继续抗战。1945年抗战胜利,幸存的孤军官兵在上海重聚。</p> <p class="ql-block">上图:谢晋元将军原墓。</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31日凌晨,四行仓库守军奉命全部撤离,进入公共租界,被租界当局解除武装滞留在胶州路兵营,人们将谢晋元部官兵称之为“孤军营”。四行孤军坚贞不屈,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保持了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上海宋园路陵园谢晋元将军墓前。20250402.</p><p class="ql-block"> 谢晋元(1905—1941),广东省梅州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四期,1926年任陆军第1师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34年9月,毕业于庐山军官训练团,1937年10月,任国军88师542团中校副团长。</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27日,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淞沪会战),四天之间击毙日军200多人,守住了阵地。</p><p class="ql-block"> 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卫伪汉奸政府特务刺杀,时年36岁。1941年5月8日,民国政府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p><p class="ql-block"> 2014年9月1日,被国家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评价谢晋元将军坚守四行仓库战斗,为“中华民国军人光荣之典范”,并赞扬谢晋元在孤军营中的坚毅精神。</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称谢晋元为“民族革命典型”,认为谢晋元代表了中国军人英勇抗战的精神,成为全民族抗争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