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蔡襄澄心堂帖》是蔡襄的书法作品。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长期任职于朝廷,为官刚正不阿,颇有政绩,为世所重,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其书法工楷、行、草、隶,自创飞白、散草,为“宋四家”之一。楷书融合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笔法,行草上溯魏晋,直追二王笔意,开北宋写意书风先河。</p> <p class="ql-block">《蔡襄澄心堂帖》的内容为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p><p class="ql-block"> 这段文字是蔡襄写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重阳日致友人的信札,意思是这是一幅澄心堂纸,阔狭、厚薄、坚实都类似这样的才是好纸。然而造纸的工人多不愿做,或许是怕无法达到如此高质量的纸质。若试着给予较优厚的酬劳,也不一定能办得到。见来函所用纸质细致,应能做到与此相同的水平吧。若方便时求纸一百幅。</p> <p class="ql-block">澄心堂纸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纸,需要北宋名臣、大书法家蔡襄亲白写信搜寻求购。</p><p class="ql-block">澄心堂纸,始制于南唐,南唐后主李煜当年特喜欢舞文弄墨,于是派专人到徽州监造纸张,为宫廷专有专用。这种纸是徽纸最著名的代表产品,也是中国造纸史上极为名贵的纸张。蔡襄在《文房四说》中说:“纸,澄心堂有存者,殊绝品也”,据说这种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特意用自己读书批阅奏章的处所澄心堂来贮藏,故后世把这种纸称作“澄心堂纸”,后世视为艺术瑰宝。</p><p class="ql-block">澄心堂纸,在北宋时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其价值堪比黄金。北宋诗人梅尧臣曾写诗赞澄心堂纸:“纸价值百金”。如果现在你家里还保存有一张澄心宣纸,估计在北上广深换一套豪宅。</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应邀参加在安徽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隆重举行的澄心堂纸艺术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南唐宫廷御用纸“澄心堂纸”新品发布会。这款曾与李廷珪墨、端溪砚并称“天下之冠”的文房至宝,在失传千年后成功复活。</p><p class="ql-block">本人创作篆书《澄心》,以笔墨为纽带,为其写下当代注脚,实现传统文房瑰宝与书法艺术的跨时空对话。</p><p class="ql-block">“澄心堂纸”因南唐后主李煜设“澄心堂”贮藏而得名,以纸质细腻如玉、墨韵层次分明著称。宋代书法大家蔡襄曾在《澄心堂纸帖》中,真切记录委托他人搜寻、定制此纸的迫切,足见其珍贵。但因工艺繁、用料考究,其制作技艺曾湮没于历史长河。</p><p class="ql-block">此次“澄心堂纸”的复活,源于莆田投资者的推动。莆田、宁波、宣城三地联合成立“澄心堂纸艺术研究院”,集结顶尖科研力量,以董源《烟岚重溪图》册页画心所用的青檀皮纸为研究对象,历经五年攻关,不仅复原古老技艺,更推动其从“保护”走向“活化”、从“传承”迈向“应用”,如今已能为当代传统艺术创作提供优质载体,还与蔡襄文化、妈祖文化形成文化共振。</p><p class="ql-block">作为呼应“澄心堂纸”的书法作品,篆书《澄心》作品取法篆书精髓,线条苍劲厚重,既恪守“婉而通”的经典笔意,又暗合“澄心堂纸”的细腻质感;墨色上“涨墨”氤氲与“枯笔”飞白交织,完美展现纸张墨韵分明的优势;布局打破传统篆书均匀感,融入现代构成意识,让朱印、墨色与宣纸质感碰撞出丰富层次。</p><p class="ql-block">“‘澄心”二字既指澄澈心灵的追求,也暗扣‘澄心堂纸’的文化符号。作品以篆书古朴意象传递宁静自省,既是对“澄心堂纸”承载文人风骨的当代诠释,也让传统书体、文房瑰宝与当代艺术表达实现三重融合,为千年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在泾县发布会期间,幸得数片澄心堂纸尺牍,于是撰联“仿得澄心唐韵在;笔沾泾水墨香来”并试笔。</p><p class="ql-block">澄心堂纸自南唐亡后便停产,造纸工艺亦随之失传。当年宫中偶有此纸流出,也被文人雅士奉若至宝,千金难求一纸;明代书家董其昌得此纸时,曾感慨“此纸不敢书”,足见其珍贵。</p><p class="ql-block">今次所用虽为原法复刻之纸,但是在提笔试写时,仍不免战战兢兢、心存敬畏,即便如此,这份亲触“古纸风骨”的体验,仍让人心生欢喜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安徽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宣纸文化园是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从属名称:安徽省泾县宣纸厂)为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而投资兴建的集宣纸技艺展示、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园区。中国宣纸文化园位于泾县榔桥镇乌溪村。园区主要由中国宣纸博物馆、三丈三宣纸制作车间和宣纸技艺体验园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园内的建筑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展现出丝滑流畅的美感,震撼人心。建筑的美,在每个角落,在每个视觉里,都构成了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画面。</p><p class="ql-block">文化园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宣纸的传统制作技艺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筑形态借鉴了宣纸切片工序的抽象化处理,采取了异形大跨度结构和白色清水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这些建筑设计获得了国际认可,荣获了佛罗伦萨双年展的最高奖项— “达芬奇”奖。</p> <p class="ql-block">宣纸历史悠久,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纸寿千年,润墨万变”的勉力,使得历代名人题词作画对其称赞不已。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说:“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