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五月阳光</p><p class="ql-block">图/九月天及其他文友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涛涛黄河水,奔涌着亘古的魂魄;悠悠陕北情,沉淀着厚重的风韵。2025年9月27日,子洲县作家协会、诗词学会、陕北文化研究会30位文艺同仁,怀揣着对母亲河的敬畏与对黄土文化的深情,去追寻深植于黄土地的血脉与精魂。</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车窗外,陕北高原的晨雾如轻纱缭绕,为广袤的沟峁梁塬披上一层朦胧的诗意;车厢内,热烈奔放的乡音乡曲,此起彼伏,一种温馨而别致、热烈且从容的氛围,在方寸之间弥漫开来。</p><p class="ql-block"> 在清涧县诗词学会会长及会务领导小组成员的陪同下,采风活动有序进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天下第一沟 <p class="ql-block">(九月天摄)</p> <p class="ql-block"> 首先抵达被誉为“天下第一沟”的袁家沟。这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曾是毛主席率领红军策划东征时的驻留之所。</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将1936年那个寒冬的革命往事徐徐展开:毛主席在村民腾让的窑洞里居住16个日夜,伏在土炕桌上写下《沁园春·雪》的豪迈,起草《东征宣言》的坚毅,以及坚持用红军票支付村民缝制的衬衣、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点滴。这些细节深深触动了每一位会员的心灵,为这场红色之旅奠定了厚重的情感基调。尤其是主席身居窑洞却心怀天下、生活俭朴却斗志昂扬的作风,更让大家深受震撼与感动。</p> 《沁园春·雪》创作基地 <p class="ql-block">(九月天摄)</p> <p class="ql-block"> 驻足毛主席《沁园春·雪》的创作圣地,红色主题活动丰富多彩。会员们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观景台激情饱满,放声朗诵《沁园春·雪》,于字里行间重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壮阔意境,深切体悟这首经典之作的精妙文笔与磅礴气魄。随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高楼万丈平地起》《东方红》等陕北民歌响彻山间,高亢悠扬的旋律里,满含着会员们对这片革命故土的深情挚爱与赤诚眷恋。</p> <p class="ql-block">(九月天摄)</p> 太极圣境 <p class="ql-block">(九月天摄)</p> <p class="ql-block"> “太极圣境”果然名不虚传,此处正是一块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站在观景平台俯身远眺,滚滚黄河水蜿蜒东流,天然勾勒出一道如月似钩的优美湾道,独特景致瞬间吸引了所有摄影镜头。会员们纷纷抢占不同角度取景拍摄,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灵动风景。</p> 马店小学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马店小学旧址内,当年的课桌椅、手摇铃等原物静静陈列,等着大家亲手触摸、亲身体验。一踏入这里,仿佛按下了时光的回溯键:有人摇响铜铃,清脆的“叮铃”声穿透空间;有人模仿着老师喊“上课”,引得众人齐声应和;课间嬉闹的欢笑声更是此起彼伏,整个屋子瞬间被童年的鲜活气息填满,满是纯粹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正如冰心所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看着会员们一张张灿烂如花的笑脸,此前旅途的疲惫也随之烟消云散,只余下这份重温旧时光的温暖与惬意。 </p> <p class="ql-block"> 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在不知不觉中活动已近尾声。返程的车厢里,悠扬的信天游不绝于耳,歌声中交织着炽热的爱国情、深沉的黄土情与真挚的好友情,三情相融,满是旅途的收获与感动。车厢内,歌声、笑声、掌声交织回荡,阵阵如雷,欢快热烈的气氛久久不散,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其中影相作品由采风会员提供)</p> 开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