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童趣

原野风

<p class="ql-block">龙泉山村,曾经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大山村。</p><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温饱,藏有余粮,先辈们告别刀耕火种,从山脚的小河边开始,在土质丰厚的区域,一层一层地向山顶构筑梯田。因地制宜,根据季节,种植小麦、大麦、玉米、高粱、水稻、红苕、粟、土豆、黄豆黑豆,甚至还有荞麦等作物,作为主要粮食来源。</p><p class="ql-block">在适宜区域,种植油菜、芝麻等作物,用于榨取食用油,成为食用油储备。</p><p class="ql-block">田间地头也被利用起来,种植桐树、木梓树(学名乌桕),利用桐树果、木梓树籽榨取桐油、木梓油;有的区域种植桑树,利用桑叶养蚕,出售桑蚕;有的区域种植茶树,用于采茶制茶;有的高山区域,用于种植药材等;甚至利用山林的山竹加工,手工造纸,形成多种经营,成为集体的经济来源。</p><p class="ql-block">正因为这些粮食作物和经济树林,给我们儿时带来许多欢乐。</p> <p class="ql-block">拔燕麦 拾麦穗。</p><p class="ql-block">麦子成苗一尺多高的时候,就开始着手除草,最难分辨的就麦苗与燕麦苗了。一般我们是一人两行,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在麦苗里搜寻燕麦苗,认准之后立即下手,连根拔起,磕掉泥土,丢进背篓,然后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燕麦,吸收土壤里的养分太快,会弱化麦苗的涨势,甚至造成麦苗营养不良,导致麦穗不大,籽粒不饱满。</p><p class="ql-block">在日常中,我们一般都会好奇地向长辈请教它们的显著区别:一是颜色差异,二是燕麦叶片带刺。两项确认不误,实行斩立决。</p><p class="ql-block">集体收割麦子之后,放学的我们,一边放牛,一边在麦地里搜寻被遗漏的麦穗,一根一根地收集,每拾到一根麦穗,就是一种成就,一种满足,一种幸福,成为自己额外的一种收获。粒粒皆辛苦,不能浪费了。</p><p class="ql-block">拾麦穗,虽然不会有太多收获,一是贵在坚持,积少成多;二是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学会珍惜粮食。</p> <p class="ql-block">插秧 抓泥鳅。</p><p class="ql-block">五一前后,学校都会放半个月的农忙家,回家帮助插秧。这是一个辛苦活儿。</p><p class="ql-block">第一件事儿,就是傍晚到秧田豢秧苗。把秧苗拔起来,顺势洗掉根须上泥巴,收成一把一把地,一把一捆扎,方便插秧刚好手掌一握,然后成堆摆放。夜晚的星空下,秧田里都是说笑声,似乎忘记了劳作的疲劳。</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儿,挑秧。就是把秧苗放进专用竹夹上,每层头尾交替摆放,然后扁担一插,挑至稻田。根据适当的密度抛进田里,方便取用。这是个力气活儿,儿时的我们只能跟随,走在田埂上。</p><p class="ql-block">第三件事儿,插秧。利用线耙子给秧苗定行距的,两人一边一个,插稳线耙子后,左手抓起秧苗解散,右手每次去3-4根秧苗,利用三根手指插入泥浆中。这个时候,一直都是弯腰的,一去一回插完两行,收线耙子,再次定距,继续插秧。每插完一块稻田,似乎播下一片希望。</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过一句话,我之所以插秧快,就是一直弯着腰。如果直一次腰,就想再直第二次腰。直腰次数多了,就再难弯下去了。</p><p class="ql-block">布袋和尚有一首诗《插秧》: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虽然是佛理,也是现实。佛理就在俯仰之间。</p><p class="ql-block">暑假的时候,一般都是忙着给稻田看水,除秧草,甚至打药去虫害(那时,农药也是很金贵的东西)。夏季,洪水来临,家长不让玩水游泳,我们得闲的时候,就跑到河边垂钓。一根山竹一根鱼线一张钩,牙膏皮做的重水球,高粱杆做的浮漂,蛆虫蚯蚓做饵,抛入河水静心等待鱼儿上钩。那时钓上来的鱼儿,多是红翅膀。鱼儿咬钩,浮漂抖动,最是让人激动,浮漂沉没的瞬间,猛地提动鱼竿,带着跳动的鱼儿上岸,非常激动人心。一般来说,每次鱼获不菲,足够家人一人一条。那时食用油非常有限,只能用一点油,小火慢慢炕,真的非常香。</p><p class="ql-block">坐得住,有耐心,不急躁,就是钓鱼的口诀。</p><p class="ql-block">夏末,稻子即将成熟的时候,稻田开始起沟控水,就到了我们抓泥鳅的时候。稻田四周的排水沟,成为我们的嬉戏打闹地方,一边翻泥巴,在泥巴里抓泥鳅入篮,往往一身泥,甚至脸上都是泥,黑乎乎的泥,却没人在乎,很快乐。收获差不多够炖一锅了,就会收手回家。抓泥鳅,其实也很费时间。</p><p class="ql-block">抓泥鳅、钓鱼,其实让人学会知足,知足才能常乐。</p> <p class="ql-block">看守玉米地。</p><p class="ql-block">方言就是守野猪。</p><p class="ql-block">放暑假了,小孩子也要去挣工分。队长特别关照我去看守玉米地。主要任务:白天赶走乌鸦(方言叫老哇子),不让乌鸦啄食玉米棒;夜晚赶走野猪,不让野猪下田地祸害玉米。</p><p class="ql-block">大清早,带上草帽,拧上一面锣,一边敲锣,一边吆喝,开始白天的巡查任务。那形象有点像西游记里的小妖巡山。</p><p class="ql-block">一圈巡逻完毕,找一个高地,俯瞰全场,留心树林里乌鸦的叫声,时不时的敲几下锣,再吆喝几声,非常枯燥。</p><p class="ql-block">有的在树上搭建一个窝棚,放上几块木板,既避荫挡雨,也适宜夜间轮换值守和休息。</p><p class="ql-block">偶尔,也会从其他地方传来吆喝声和锣声,心里就知道,有其他的人和我一样,在田间地头守着玉米地。那是战友啊!</p><p class="ql-block">看守玉米地,夜间才是最热闹的。山上山下,前后左右,到处都是锣鼓声,哐啷哐啷此起彼伏,吆喝声在山间回响。夜间行动的鸟儿被惊飞他处,只有虫儿依旧在唧唧歌唱。偶尔树林传出响动,就成为我们关注重点方位。</p><p class="ql-block">如果发现野猪动向,第二天夜间一般会带上鸟铳,隐蔽在野猪可能下田区域,居高临下,不再敲锣吆喝,静静地等待。野猪也非常精明,会在人们最困的时候(凌晨三点左右)开始活动,它会活动一下,静静地等一会儿,反复几次,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接近玉米地。</p><p class="ql-block">野猪连续活动的时间,正是我们锁定目标,瞄准的时间,当野猪进入射击距离,持枪人会毫不犹豫的扣动扳机,直到“轰”的火蛇喷出,才能收回枪,再次搜寻猎物。枪响、猎物仓皇失措,在乱石间挣扎的声音,或者仓皇逃跑又摔落的声音,那么,命中要害了,野猪逃不掉了。</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让人兴奋,不免大声叫喊,声震夜空。树林里依旧有扑簌簌地声音远去,那是野猪伙伴或者野猪幼崽亡命而去。这时,只能远远地盯着挣扎的猎物,不敢上前查看,野猪捶死挣扎的时候,也能伤人。</p><p class="ql-block">这样响枪一次,很长时间,野猪就不会再光顾这片玉米地了。</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个夏天,到老岩第二生产队温宜清家,好奇夜里守玉米地感觉,一同到玉米地一棵大树上的窝棚,天上星星点点,山村本应静谧的夜晚,被多个方位敲锣声、吆喝声打破了。我们打锣吆喝一阵,讲一会儿村里的见闻故事,也不会觉着太枯燥。</p><p class="ql-block">儿时,很少能够亲眼看到野猪。愿意去看守玉米地,主要是好奇心作怪,非常想去亲眼看看野猪长什么样子,与家猪有什么区别。人们常说,一猪二熊三老虎。野猪是最可怕的野兽,可怕在什么地方。</p><p class="ql-block">看守玉米地,事情很简单,一天二十四小时,只有夜间才会有其他人陪你度过夜晚。真的把这件事情办好,需要很好地耐心。</p><p class="ql-block">耐得住寂寞,分辨得出发展动向,及时止损,这很重要。否则,就是功亏一篑。</p> <p class="ql-block">捡黄豆芽。</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你是否还有印象,水稻田边种黄豆。秧苗插好了,进入田间管理之后,拧着一篮子黄豆,用一根拐棍再靠近秧田水一侧,隔着一定距离插一个孔洞,丟两粒黄豆进去。过一段时间,黄豆就发芽、出叶、成长,最后黄豆随着稻子一起成熟。</p><p class="ql-block">秋天来了,收割完稻子,就收割黄豆。成熟的黄豆,难免会掉一些进入稻田。因为稻田比较湿润,黄豆很快就会再次发芽,这个豆芽还是青色的。</p><p class="ql-block">放牛娃又找到了快乐的事情,就是捡黄豆芽,青色的黄豆芽。<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田埂一边走,一边搜寻,如同寻宝一样。时光就这样消失了。如</span>果有幸捡满一荷包,就可以炒一盘了,就是饭桌上非常可口的下饭菜。</p><p class="ql-block">美味,往往就在身边,伸手可及。但是,需要你去发现,还愿意劳动自己的双手。</p> <p class="ql-block">编稻草绳 荡秋千。</p><p class="ql-block">稻子收割完毕,晒场尽是黄灿灿的谷子,人们喜笑颜开,畅谈当年收成。一边间断性翻动,一边清理草屑。晚上,对晒干的谷子过风斗,再次筛分,然后过秤记账,送入粮仓。</p><p class="ql-block">对于放牛娃来说,放牛又多了许多场所。把牛赶放到约定的区域,牛铃声声,牛群自由自在的啃食青草。放牛娃开始享受自己的闲暇时光了。</p><p class="ql-block">几个人利用稻田晾晒的稻草,编成稻草辫子,粗细刚好一手能够握住,编制长度大约十米左右。爬上树,把辫子的两端牢牢地系在树枝上,下端离地大约六十公分,先试着坐两个人,检验辫子承重能力。确认没有问题后,一个人一个人轮流坐上去,伙伴前后推送,在空中荡起来了、飞起来了。</p><p class="ql-block">一时,欢快的笑声在空中荡漾,淹没了牛玲声。</p> <p class="ql-block">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山野,熟悉山野,才有与山野相和的童趣。那种自得其乐的童趣,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他们远离了养育他们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