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部队26军后代——重返(烟台)毓璜顶军部

董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6军这支出自山东的英雄部队,几十年来如钢铁雄师般守护着北京的东大门,国外列强没敢来犯,26军做到了让祖国和人民放心。26军军部在建国后在胶东半岛共驻扎了46年的时间,半个世纪以来其中在莱阳驻扎了31年,在烟台毓璜顶驻扎了15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东烟台原26军军部毓璜顶由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东烟台原26军军部毓璜顶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又称小蓬莱,是烟台市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因有玉皇庙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军部驻扎时期:1955年9月,26军由莱阳移驻烟台市,军部在毓璜顶“安家”,在此驻守了15年。1970年3月,26军机关、直属分队告别烟台毓璜顶,再次移防莱阳营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理环境:毓璜顶坐落在市中心偏南的位置上,海拔72米,占地虽不过百亩,但曲径通幽、绿树成荫,背对南山,面向北海,过去向北可以俯瞰大海,宛如一块翡翠镶嵌在烟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主要建筑:其主要建筑有小蓬莱坊、玉皇庙和玉皇阁等。玉皇庙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两代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布局协调的建筑群,是胶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庙宇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活动:毓璜顶庙会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在毓璜顶公园举办。传说正月初九是玉帝生日,过去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会来此乞求玉帝保佑,现在的毓璜顶庙会文化娱乐内容丰富,有京剧表演、大秧歌、民间艺人杂要、剪纸等,还有各种风味小吃,场面十分热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毓璜顶主要部分为毓璜顶公园,由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负责建设与管理烟台市财政局。公园内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标识,如始建于元代的玉皇庙、建于清代的“小蓬莱”右坊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6军毓璜顶大院南边的毓璜顶公国,位于芝罘区偏南的一座小山上,海拨不足百米,因有玉皇庙而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毓璜顶松柏掩昳,殿阁俨然,宛如仙境般,其主要建筑有小蓬莱坊、玉皇庙和玉皇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部队,其在烟台毓璜顶的15年驻扎岁月(1955年——1970年),是部队发展与地方建设深度交融的重要阶段。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军队拱卫海防、巩固国防的使命担当,也留下了军民协同、共促发展的珍贵印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与文化传承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军部历史治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26军的历史脉络与国家重大军事行动紧密相连,其在烟台的驻扎,是建国后部队战略部署调整的重要一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美援朝肘期的战斗历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10月,第26军由上海北上山东滕县集结整训,11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赴朝参战,首战参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承担关键作战任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后,部队驻扎朝鲜元山、咸兴地区进行整编,撤销第88师;1951年2月重返前线,先后参与第四、第五次战役,以及1951年夏秋防御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在朝鲜战场展现了顽强心战斗意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国后的驻防调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莱阳初驻(1952年—1955年):1952年6月,第26军完成抗美援朝任务后撤离朝鲜,经安东(今丹东)集结,于6月中下旬乘火车抵达淄博地区,完成慰问、干部评级、精简转业等工作后,军部率部队进驻莱阳,隶属于华东军区战斗序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烟台毓璜顶驻扎(1955年—1970年):1955年2月华东军区撤销后,第26军划归济南军区;同年9月,经上级批准,军部由莱阳迁驻烟台毓璜顶(时为省辖市,1958年降为县级市,现为芝罘区),开启了在烟台的15年驻防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续迁移与垫编:1970年3月,因国际形势变化与战略部署调整,军部迁回莱阳营房;1985年6月,部队整编第26集团军;1998年,军部再次迁移,从莱阳迁至潍坊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整体驻扎轨迹看,建国后第26军在胶东半岛共驻扎46年,其中莱阳31年、烟台毓璜顶15年,是胶东地区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二、烟台毓璜顶军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毓璜顶因元代始建的玉皇庙得名,地势较高,是烟台市区的制高点之一,可俯瞰城区与周边海域,在雷达等装备尚不发达的年代,具备天然的观察预警优势,对防范海上威胁、保卫山东半岛海防意义重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烟台作为胶东半岛重要港口城市,是拱卫渤海、屏障京畿的关键节点,第26军在此驻扎,可快速响应山东半岛的国防需求,成为保卫京畿的重要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军部大院布局与功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逐年建设,军部大院形成了集“办公—生活—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军事区域,设施完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核心功能区:包舍军部办公楼,是部队指挥、决策的核心场所,1960年代部队编制鼎盛时期,曾在此召开多次党代表大会,制定部队现代化建设决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保障区:建有家属院、幼儿园、子弟学校等,满足军人及家属的日常生活与子女教育需求,成为军属群体的“生活港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环境特色:大院内外松柏掩映,与周边玉皇庙的传统建筑群相映成趣,既保持了军事单位的严谨秩序,又融入了烟台当地的文化景观,形成“军地文化共生”的独特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历史使命与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烟台驻防的15年里,第26军始终以“保家卫国”为核心使命,同时深度参与地方发展,实现了“国防任务”与“地方贡献”的双重落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防建设:筑牢山东半岛海防屏障</b></p> 地方贡献:军民协同促发展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四、旧址现状与历史价值:记忆传承与保护建议</b></p> 军部旧址现状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军部迁离后,毓璜顶旧址的用途逐渐调整。</b></p> 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集体记忆载体:许多26军子女在毓璜顶大院度过童年,幼儿园、子弟学校成为他们的“共同记忆符号”,近年来,军史受好者与26军后代通过撰写文章、举办座谈会等亣式,呼吁保护这一“军事记忆地标”。</b></p> 保护与利用建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官方认定与保护:建议烟台市将原26军军部旧址纳入“红色文化资源普查”,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登记,明确保护范围与标,避免城市更新中历史遗存被破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适度开发与活化:可结合毓璜顶公园的旅游资源,将部分旧址建筑改造为“胶东国防历史陈列馆”,通过实物、照片、文字等展示第26军的历史,打造红色旅游支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史料整理与研究:联合军史部门、档案馆、高校等,糸统收集26军在烟台的历史资料,形成完整的史料体系,为后续研究与展示奠定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结语:原第26军军部在烟台毓璜顶的15年,是一段“守海防、促发展、留记忆”的珍贵历史。它不仅见证了部队在建国初期的战略担当,也承载了军民同心的深厚情谊。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国防教育的背景下,保护好、利用好这一历史遗存,既是对过往军人的致敬,也是对城市历史的珍视,更能为烟台增添一张兼具“军事记忆”与“文化价值”的城市名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