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课堂上,我们把“学生主体”与“合作探究”刻进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显微镜操作从“知识学习”变成“能力成长”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 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显微镜和观察标本,自主查阅资料、制定“显微镜操作探究计划”,有的组聚焦“如何快速对光”,有的组钻研“物像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在预习中埋下探究的种子。课上,实验室里满是协作的身影:小组内一人调试粗准焦螺旋,一人调整标本位置,还有人负责记录“低倍镜换高倍镜时的视野变化”。遇到“物像模糊”“视野过暗”的问题,大家不是直接问老师,而是组内先讨论“可能是反光镜角度不对?”“是不是标本没对准通光孔?”,在试错与修正中掌握操作精髓。</p> <p class="ql-block"> 当各组分享“显微镜操作技巧口诀”“特殊情况解决方案”时,课堂变成了思维的集市。有学生总结“对光三步骤:转、选、看”,还有学生发现“高倍镜下移动标本,方向要反着来”,这些源于自主探究的发现,让知识扎根更深。</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没有枯燥的理论灌输,只有学生在合作中试错、在探究中成长的真实历程。他们不仅学会了显微镜操作,更在“提出猜想—合作验证—总结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与团队协作的默契度,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