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旅

黄山松

<p class="ql-block">  这是四家好友说走就走的旅行,原打 算先打卡上绕的灵山电梯峰,再探中华第一淡水湖,来一次名山胜水逍遥游。临出发的前一晚,老钟获悉灵山电梯峰因环评等项未通过,8月中旬试运行后就叫停了。没了电梯,只能放弃灵山行,但旅行的脚步不能停。于是便直奔鄱阳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9月23日上午8点,我们一行四户8人驱车两辆。“望过赣江无尽水,驱车一路到鄱阳”,11点半我们抵达鄱阳湖湿地公园。走进游客接待大厅一了解,游船下午每小时一班,船票80/人。于是我们抓紧吃饭,赶下午2点的游船。</p><p class="ql-block">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面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湖。它西与庐山相连,向北汇入长江,烟波浩渺,水光山色,千百年来,吸引过无数文人的脚步,留下无数美丽诗篇。</p><p class="ql-block"> “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秋水长天共一色,湖光山色映斜阳”。本想登船游湖,饱览这秋水长天共一色秀湖风光。可令人遗憾的是游船变轮渡,有门不准出。问船员何故,答曰领导指示。如想出仓需电话请示。可钟校电话请示依然无果。只能呆坐船中,隔窗观湖听涛。</p> <p class="ql-block">远眺鄱阳湖神饶娥雕塑。(谈梅生摄)</p><p class="ql-block"> 饶娥是唐代乐平长城乡人,因孝敬父母闻名。父亲溺水身亡后,她悲痛欲绝,沿鄱阳湖寻父三天三夜,最终与父亲遗体相拥而亡。唐德宗下令修建饶娥庙,并赐“天下至孝”匾额;宋代加封为“德懿夫人”,历代均有祭祀。其孝行故事被范仲淹、柳宗元等文人记载,成为鄱阳湖文化的重要符号。 ‌</p> <p class="ql-block">  船在烟波浩渺的湖上行了约半小时,来到候鸟乐园。这里支起一座巨大的天网,养了一些孔雀、天鹅、鸳鸯等。都是些见过世面的大腕,与人齐舞,也让人倍觉有趣。</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人鸟共舞、和谐漫妙的画面,不由的让我想起前几年在日本奈良的神鹿公园那些与人共舞的可爱小鹿,两者异曲同工。</p> <p class="ql-block">  多么美丽的孔雀</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这个候鸟乐园除了几只可爱的孔雀,也没啥可看可玩的。我们转了一会就乘船返回了。结束第一天的旅行,让我们多少有些失落。湿地公园一共三个景区,算是走了两个,明天还有一个大草原,大家觉得不能抱多大希望,想来也就是湖边的一片草地而己。</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入住鄱阳县的汇远精品酒店。酒店位于闹市中心,我们到达时正是华灯初放时,酒店前的商业街一长溜的小食滩,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p><p class="ql-block"> 酒店条件很好,有免费停车场,并提供免费自助早歺,房费才120元。</p> <p class="ql-block">  一夜无语。早歺后我们驱车前往大草原,虽然没抱太大希望,但来了总要去看看。从酒店到湖边也就20多公里,导航指引穿街走巷30多分钟就上了鄱阳大堤。</p><p class="ql-block"> 哇塞,广袤的湖区大草原跃然眼前。一片墨绿,无边无垠,令人心胸顿然开阔。</p> <p class="ql-block">  车就停在大堤上,下了大堤,过一浮桥就来到了大草原。这里有各种交通工具供游人选择,小妹一眼就相中了四轮自行车,8人正好骑两辆,既实惠又有趣。草原的风带着一股青草的香气,沁人心脾。慢蹬细品深呼吸,让心灵在青草的香气中寻得一份宁静致远。</p> <p class="ql-block">  鄱阳湖的大草原,它不像高山草原那般冷峻,也不似平原草原那般苍茫,它带着水的柔情,草的生机,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分静谧的诗意,把</span>江南的温婉与草原的辽阔,揉成了独一份的美。</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 鄱阳湖的绿草波浪,绝对能让你沉醉无际的草原如同一幅巨大的画铺展在天地间,绿得那么纯粹,绿得那么渺远,四野茫茫,无边无际,心里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就像一片静止的海洋。草原那一层层的绿色,波浪般涌动,掀开了无边无界的画页,使人的眼睛豁然开朗,心也豁然开朗。让鸢飞唳天者息心,经纶事物者忘返。</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堤上,我真想对天直呼,来吧!来鄱阳湖看这绿色海洋吧!这片绿,足能填满你心中的十万八千个梦。</p><p class="ql-block"> 来吧,这一刻让我昨天对鄱阳湖所有的失落和遗憾顷刻化为乌有。来吧!这是值得追寻的一趟。</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在湖边找了家叫“退捕渔民家园”的歺馆,本想吃点野生的湖鱼。可人家墙上贴着“绝对禁食野生鱼”。原来以捕鱼为生的男主人现在是湖区渔业资源保护者,重点承担江豚保护。来湖边那能不吃鱼,我们还是点一份湖鱼,湖水烧湖鱼,虽非野生但依然鲜美。</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告诉我们,再过一个多月,候鸟南迁时,她家窗外的湖滩上将成鸟的天堂,乌鸣鹤啼,翩翩起舞,她家就是最佳拍摄点。说的我心痒,届时一定争取来一趟,一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告别鄱阳,我们今日的目的地是婺源的石城。途经浮梁,又顺路看了新平村的瓷宫和高岭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浮梁新平村瓷宫</p><p class="ql-block"> 我己是第三次来到这里,这里有一个传奇的人物余二妹老人。</p><p class="ql-block"> 2010年,时年86岁的耄耋老人余二妹缘于一次天津之旅,在天津一座“瓷房子”的启迪下,已是奔九高龄的她决定要建一幢属于景德镇的“瓷房子”,因为老人的执着坚持,这个看似“疯狂”的计划快速且持久地执行下来。从租地、设计到建筑装饰,老人都在一线亲自操刀或指挥,在外人眼中,余二妹是“疯狂”和“执着”的,因为她的瓷宫倾注了她一生的心血,耗费了全部家当。老人却乐此不彼,她告诉记者说,这是她的爱好,也是她的心愿,希望能给瓷都景德镇的历史留下一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瓷宫外形仿照客家围屋,共有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用来放置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大名著”瓷板画,第三层放置“五百罗汉”等佛教题材瓷板画。图为“宫殿”地面的八卦图案。瓷宫外墙上镶嵌了各色瓷器。主要有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p><p class="ql-block"> 这次来见到景区中间多了一块墓碑,方知老太己于去年仙逝,但她留下这些瑰宝将与世长存。</p> <p class="ql-block">  浮梁高岭文化村的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景区。景区内保存有明清两代采矿遗址、淘洗坑、水口亭、古街、古道等历史遗迹。高岭土淘洗形成的白色尾砂堆积呈现“青山浮白雪”的独特景观,现存古木参天,流水潺潺,素有“小庐山”之称,形成陶瓷文化遗存与自然生态融合的综合性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次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对“大唐茶市”初初一踅,便匆匆赶路了,还差点让尹女土丢了手机。</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赶到了藏在大山深处的石城村。这是一个被摄友们捧红,现己举世闻名的秋色摄影地,本以为会热闹非凡。秋色时,我曾来过两次都被堵在村外,村内是一房难求。谁知这次来早了,村里的农家乐都没开张。走进村内,四处静悄悄的难觅一人。只见到处都是民宿、农家乐的旗旙,但皆关门闭户。好不容易敲开几户人家,不是霉味冲天,就是尘埃满堂。一问才知这儿的热闹也就仅限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那不足一月的时光里。过了秋色,家家都关门闭户外出务工了。我们好不容易找了家可住的,姑且凑合一晚吧。</p><p class="ql-block"> 由于末开张,人家也没贮存食物,晚歺就在农家菜园里现採些冬瓜、南瓜、丝瓜等,又宰了一只满地跑土鸡,炖上一锅汤,喝上啤酒,这一歺也吃出别样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  昨夜小雨。清晨,我早早醒来打开窗子的一瞬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掺杂着青草与雨水的清香味儿,又混杂着丝丝泥土的气息,深吸一口,沁人心脾。啊,这就是山村的晨露,我己久违了。</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漫步小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安详。绿荫如盖的香榧树下,一对勤劳的农夫荷锄而过,够成一幅多么浪漫而温馨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的观景台,俯瞰石城全貌,美丽的山村静静地卧在群山之中,粉墙黛瓦,些许炊烟,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它不追求华丽的色彩,也不追求强烈的对比,而是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展现出最真实的美。这种美,不张扬,却耐人寻味;不喧嚣,却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  早饭后,我们告别山村 ,今日的主题是大嶂山的卧龙谷。其间,我们路过“菊径”,这是我每次都不容错过,必须驻足的美丽村庄,她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在青山绿水、粉墙黛瓦上,而是在其因地就势,巧妙的村庄布局上。青山为背、四水环绕,村庄圆的如一枚银圆落在群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半,我们到达大嶂山卧龙谷。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 。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索道直上山腰,然后沿山溪移步而下到也轻松惬意。</p><p class="ql-block"> 由于久未下雨,卧龙谷水势很小,失去了往日的喧嚣,涓涓细流,如丝如缕,古树青滕,溪水环绕,怪石林立,鱼翔潜底。山上游人烯少,仿佛我们独步天下,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来到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  卧龙谷,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不愧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顺路又欣赏了国保名胜彩虹桥和古村落思溪延村。</p> <p class="ql-block">彩虹桥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老廊桥,全长约140米,宽3.1米,由两头引桥、四墩五孔和六亭五廊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东部第二个桥墩上设有神橱,祀奉大禹,两侧楹联为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8日,彩虹桥与屯溪老大桥同日被大水冲毁,只是钐虹桥比老大桥幸运,只是部分桥面被毁。2020年12月29日,婺源启动了修缮工程。2021年4月,桥面修缮工程基本完工。</p><p class="ql-block"> 过去彩虹桥就在公路边,现在筑起围墙,公路改道,收起门票了。</p> <p class="ql-block">  思溪延村是由思溪、延村两个古村落组成,现存56幢清代商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村落以青石板街巷、粉墙黛瓦为特色,建筑群与山水环境相融合,保留通济桥、百寿花厅、继志堂等国家级文保单位,其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马头墙、天井等元素体现徽派民居特征。</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脚下的石头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的老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木窗棂上的雕花虽有些斑驳,却透着旧时的精致,仿佛让人们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心灵与先贤有了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9月25日晚上6点半,我们顺利返回屯溪,结束了为期三天的鄱阳湖之旅。“紫米油盐”我们共进晚歺,回顾这难忘的三日行。</p><p class="ql-block">(本篇中一些照片为钟先生所摄,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