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长青园

雪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桂成同志逝世3周年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汝霖 </p><p class="ql-block"> 马桂成同志,1951年11月出生于玉门,2022年10月病逝于北京。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在茫茫人海中,留下了一串步履坚实的足迹,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赞誉。他最终还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的长青园——那里安放着众多无私的遗体捐献者的芳名和他们崇高的灵魂。 </p><p class="ql-block"> 因为他离世时正值疫情严重,许多同事与朋友未能前来送别,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三年来,那些了解他、认可他、敬仰他的人,不断写下怀念的文字与诗篇,赞美他、追思他,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他是一位可亲可敬,可歌可赞的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 </p><p class="ql-block"> 他出生在玉门油矿一个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家庭,他也由此成了新中国最早的“油二代”。1960年在玉门上小学三年级的他随参加石油会战的父母转赴大庆读书。他自幼就感受了石油人的艰辛和豪迈,也深刻理解了国家对石油的迫切渴望,早早就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种在了心田。 </p><p class="ql-block"> 1968年,他成为当时大庆最边远的新区——第四采油指挥部的一名采油工。他从学徒起步,从小班工人到维修班长,从普通群众到共产党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时代精神感召下,他踏实勤奋、刻苦钻研。凭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智慧,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队里68年徒工中第一个提干的人。四年后就成为标杆队队长,1973年成为大队副教导员,1976年初成为大队教导员并被选为指挥部党委委员。从此,组织赋予了他更大舞台,他也肩负起了更重的责任。 </p><p class="ql-block"> 1977年他被调入华北会战指挥部,参加华北油田会战。从1977年到2007年,他从南大站、北大站的机器轰鸣声中走来,从华北油田会战初期四方油流汇聚之地出发,在这片热土上奋斗、奉献了整整三十个春秋。经过三年的职工大学深造后,1985年他被调到了刚组建的采油四厂任副厂长,1988年起先后担任了采油四厂、一厂厂长,1997年担任管理局副局长兼二连公司经理,2004年担任华北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他亲历了华北油田会战的轰轰烈烈,见证了这片油田由小到大、由荒凉到繁华的辉煌历程。2007年他被调至中石油集团总公司新成立的矿区事业部任首任总经理。为改善百万石油人的生活居住条件,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p><p class="ql-block"> 有人评价,他是一位极具智慧的领导者。无论在哪个单位主持工作,他总是善于团结班子、凝聚队伍;无论面对怎样艰难的条件,他总能带领干部员工完成任务、闯出新路、干出实绩。他既注重生产经营,也关心职工生活,坚持每年有计划地为职工办实事,让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职工家庭。 </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称,他是最懂经营的管理者。在油田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他总能迅速把握问题关键、把准改革方向,快速适应新要求,应用新理论,制定新政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最佳的成果,创造最大的效益。 </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说他“既似元帅,又似士兵”。因为在每一次突发事故和应急抢险中,他总能沉着冷静、指挥若定。他在指挥千军万马之时,也总会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与员工并肩作战、共抗风险,最终马到成功。尤其令人难忘的是1993年霸33井灭火的关键时刻——当时已是采油四厂厂长的他,冒着巨大风险,毅然在喷涌着高压天然气的井口手锯螺栓。那一刻,他的英勇果敢深深震撼了现场所有抢险队员,也将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形象高高树立在众人心中。 </p><p class="ql-block"> 其实, 他还是一位非常具有平民情怀的人。做为多年的领导干部,他常常走进员工中拉家常,听民声,知民意,扶危济困。生活区、菜市场也常有他的身影。闲暇时他爱打乒乓球、篮球,而且身手不凡。无论在哪里,他幽默风趣的谈吐总能迅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他虽然最后到了集团公司工作,但依然关心牵挂着华北油田。他工作很忙,又与爱人长期两地分居,但他的家庭始终温暖温馨。即便在退休后与病魔抗争的十几年里,他依然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始终积极乐观、微笑以对,把温暖与从容传递给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他几十年事业生涯所展现的,是党性修养与使命担当的必然,那么他在生命终点前毅然决然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则进一步见证了他心底的无私与人间的大爱。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当人们得知他已在静默中完成了遗体捐献时,每个人胸中涌起的不仅是悲痛和震惊,更是高山仰止般的敬仰。 </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已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他的宽度与深度。马桂成同志真正做到了这一切。因为,他的精神已经升华,他的灵瑰也会与长青园一起永远长青! </p><p class="ql-block"> 玉门诞育石油魂,矢志油海建功勋。 大庆初砺显身手,华北奔忙付深恩。 抢险总见垂范影,治厂能聚众人心。 长青园内春常在,大爱仁心耀乾坤。</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7日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 马桂成同志(以下简称马局)病重期间正值疫情严控之时,医院仅允许一人陪同,不许探视,只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才允许家人在医院见了一面,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泪目。 这是他生前在医院留下的最后影像</p> <p class="ql-block"> 马局于2022年10月2日病逝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避免打扰亲朋好友,在他住院治疗的半年时间里,他病重的消息被家人刻意的封闭了起来,以致于他病逝的消息传来后人们在悲痛之余都感到非常突然、非常震惊。而当人们事后听说他还把遗体捐献给北京红十字会用于医学研究的消息后更是由震惊转化为感动和敬仰。 </p><p class="ql-block"> 因马局遗体捐献,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既遗体移交仪式)于10月4日上午9时在长庚医院的“往生堂”举行。他就是从这里走进另一个世界的,也是在这一刻起开始了他新的生命形态,灵魂和精神得以升华为永生……。 </p><p class="ql-block"> 虽因疫情影响,京外的亲朋好友无法参加马局的遗体告别,但好人天助,因马局逝世时恰逢国庆假期,医院也是开放场所,凭防控期间的“绿码”可自由进入,那天来给他送别的竟有两百人之多。当哀乐响起,看到家人精心制作的视频画面上那曾经熟悉的面容时,人们无不为失去这样一位“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而悲痛万分……</p> <p class="ql-block"> 马局夫妇,在人们心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他们工作时是受人尊敬令人信服的企业领导者,退休后也是与人友善热情好客的社会老人,他们的朋友圈很多很大。因此马局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在大庆、华北油田以及北京中石油与他们有关的许多微信圈里,都出现了一种怀念马局颂扬马局的哀思潮。 </p><p class="ql-block"> 人们纷纷留言,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家人的慰问,用深情的文字诉说失去战友的悲伤,赞美他过往的丰功与伟绩。 这些朴实的留言之多,感情表达之真非常令人感动,也给了家人极大的关怀和慰藉。</p> <p></p> <p class="ql-block">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诗歌和散文发出心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马局发之心底的评价与赞颂,也让人们更多更全面看到了马局光辉灿烂的人生片段,真是精神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同在呀!</p> <p></p> <p class="ql-block"> 马局长在二连油田工作时,我有几件事和他亲自汇报并接触过,到现在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担任宝达公司的负责人,他上任伊始到各单位调研,由于各种原因,他对宝达公司有自己的看法,我在汇报中提出了和他不同的意见,当时年轻气盛,言辞中或有偏激之嫌,下来之后他了解完真实情况后,让分管领导转达他的回言,大意是对宝达公司的过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以后的工作还要多加支持!这样一位身居高位的领导,丝毫不计较我一个小人物的冒犯,虚怀若谷,心宽如海,这在领导中是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我对宝达公司在任丘的资产做清库盘点,发现有一栋商业用房基本处于无收益状态,经和其它领导商议后决定挂牌出售,以缓解公司经营之困。当时分管领导建议我直接请示马局长,我鼓足勇气给他打电话汇报,他很干脆地对我说:只要考虑周到,对公司有利,可以按你们的方案办!这种对下属充分信任,果断决策的领导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想起还感概于怀。</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样的领导过去和现在都不多见!我和马局最后一次见面是2018年8月13号,那年他重返二连油田特意打电话给我,我中午陪他吃了顿便饭。饭后,我们去草原上散步,聊了很多。匆匆一别后,没想到以后再也不能相见!</p><p class="ql-block">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个人活在世上,能留给别人值得回忆的亊情,能让人在心里默默地认可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位好领导!这一点马局做到啦!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没有白来这个世界上!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他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志颖 2022.10.2</p>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局长逝世后我专门做了一个美篇《人生当歌》,主要从我个人角度谈了我与马局的相识过程,分享了马局对我的关心培养及影响情况,表达了自己对马局长的敬佩敬仰之情,也收集了马局在采四与二连期间工作时的一些照片,记录了一些他退休后的生活状况等等。 美篇发表后,得到了家人的首先肯定与赞赏,也收获了许多老朋友老同事的广泛认同。</p> <p></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缅怀马桂成书记:精神不朽,风范长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樊玉璞 </p><p class="ql-block"> 三年前,马桂成书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高风亮节,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p><p class="ql-block"> 马桂成书记在原华北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主任的岗位上,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华北石油管理局,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推动着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为华北石油管理局各项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行业形势,他深入基层调研,倾听一线员工的心声,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引领企业突破重重困难,走向新的辉煌。在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主任期间,他更是将各油田矿区面貌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员工的后勤生活保障与福利提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改善矿区环境,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让每一位石油人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温暖。 </p><p class="ql-block"> 然而,马桂成书记带给我们的震撼与感动远不止于此。在生命的尽头,他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却又无比伟大的决定——将自己的遗体献给中国红十字会作人体科学实验。这一决定,体现出他对科学事业的支持,对人类未来的关怀。他以自己最后的力量,为医学研究点亮一盏明灯,为攻克疑难病症提供宝贵的样本,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他的无私奉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一个纯粹的人的伟大灵魂。这种超越生死、心怀大爱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人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p><p class="ql-block"> 如今,追思马桂成书记,我们不仅要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更要传承他的精神。他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他对员工的关爱之情,提醒我们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人的需求;他对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启示我们要有胸怀天下的担当,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马桂成书记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让他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p> <p class="ql-block">追忆马书记</p><p class="ql-block"> 9月27日,我与部分老领导老朋友在北京参加了马书记逝世3周年追思会,许多老同事都深情的回忆了与马书记的深厚友谊和无限缅怀,我也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本人职业生涯40年,20年在华北油田度过,20年在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和昆仑能源工作。我与马书记一家走近是我调入四厂工作后,与马书记一家共住一个小区,经常碰面聊天。</p><p class="ql-block"> 最深的感触是华北油田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浸润了我,使我无论走到大西北的风沙戈壁中,还是去到大西南绿水层峦之间,都把苦干实干、真诚奉献内化于心、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我常常想,华北油田历任历届领导,带领我们数万石油人无私创业,不畏艰辛,为国家能源安全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正是石油魂激发的活力,不正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吗?马桂成老书记,是我们无比敬仰的好领导,在他身上凝聚和焕发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力量吗?今天,我们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再次缅怀老领导的光辉历程和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也想起了两个小故事。</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马书记远在海南琼海,在酷热中排队等候安装家中的天然气,给我打电话说排了很长的队,办事效率比较低。当时我作为一个燃气基层领导,我虽然无权管理海南公司,但我深刻的感受到老领导是在善意的提醒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于是立刻联系了海南公司相关领导,他们还真很重视,立刻增派人手,提高了效率,事后老领导告诉我,他很满意。我深知,老领导心中装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中国石油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让我既倍感荣幸又很痛心的一件事,就是老领导这次回廊坊治病,我们住同一个小区,在我多次邀请下老领导来家吃了个便饭,那时他的病因还未查清,我当然非常感到荣幸。那一天,我亲自下厨炒了几个家常小菜,温上一壶小酒,邀了龙庆、立清做陪。记得那一天,老领导格外的高兴,喝了些酒,畅叙过往,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然而,令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一次小小的聚会竟然成了老领导最后一次相聚,最后一杯酒,每每提起,悲从中来,难免掩面而泣。</p><p class="ql-block"> 回忆过往,历历在目,宛如昨日。千言万语汇集成我们无尽的追思:音容宛在,精神永存。高山仰止,朋辈竞誉。天堂极乐,瑶池福镜,护佑亲朋,吉祥康宁。人生苦短,岁月如歌。生逢盛世,共襄复兴</p><p class="ql-block"> 王世敏 2025年9月27日于廊坊</p>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瑞写给天堂里的父亲的家书,字里行间无不是对父亲的思念,相信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慰天灵,也是在用这种方式安抚自心。父子情深,刻骨铭心,永别之痛,终生难平。</p> <p class="ql-block"> 马局的遗体最终被交给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研究。出于对所有捐献者的尊重,北京大学医学部专门建了一个小灵堂,给每个捐献者设置一个水晶灵盒,方便亲友在这里进行祭奠活动!</p><p class="ql-block"> 而根据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统一规定,所有捐献者的名字,在完成捐献一年后都按年份镌刻在朝阳区长青园的纪念墙上。每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市红十字会都会组织在此开展公祭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这小小的灵堂,还供奉着他们家另一位亲人,马局长妻妹的儿子——李曜辉。他是2021年因突发疾病去逝的,当时也是捐献了遗体。真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动与崇敬,只想说,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家庭,大爱无疆,天地可鉴,愿你们永远长青……。</p> <p class="ql-block">  这是家人们在相关节日与祭日时到长青园祭奠亲人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23年清明节时,北京市红十字会在长青园组织公祭时的场景,正是每年有众多的捐献者才极大的促进了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重大凝难病症的攻克,这是人类健康事业最壮丽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马局长去逝一周年时,部分老朋友自发到北大医学部祭奠马局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局长去逝两周年时,部分老朋友自发到北大医学部祭奠马局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7日,部分亲朋好友再次聚集到北京北大医学部,深切举行马局长逝世三周年祭奠活动。每一位同志都深情的表达了对马局的深切怀念,对能成为马局曾经的搭挡下属深感荣幸,大家公认他是良师益友,是好领导、好同事、好朋友。大家共同祝愿他的精神不朽、风范永存。</p> <p class="ql-block">  后边这一组图片,展示的是马局一生的个人家庭生活慨览。纵看人生几万天,留取功名不简单,纷纷扰扰面面观,马局英名留人间。</p><p class="ql-block">右后第一位是少年时的马局</p> <p class="ql-block"> 这是马局去逝后,向阳大姐第一次去琼海过冬时,到小区第二天早上在物业门口见到的一只很大的黑蝴蝶,这只黑蝴蝶既大又活泼,自第一次见面后经常绕着大姐纷飞,竟然跟着大姐来到了他家楼下的绿篱驻足,几天来大姐一出门就见他在楼下花簇中上下翻飞,非常高兴的样子。大姐忽然意识到会不会是老伴化身蝴蝶来看望她,她就试着与蝴蝶说说话,而此时这只蝴蝶竟能停下来听讲,令大姐很是感动,一个月里,大姐多次与这只蝴蝶对话,12月7号最长一次对话近六分钟,考虑到它不远千山万水飞到这里来陪伴自己,也很辛苦,大姐说了些请他放心之类的话,果然应验了,第二天他就飞走了,在小区再没见到他。大姐在这个小区住过12个冬季,在这之前和之后都不曾见过这么大的黑蝴蝶。</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然都是无神论者,但这在神话故事里才有的景象竟在身边出现了,这可能就是爱情的力量吧,有时真会超出想象的。她们今生的情缘还没到头,来世还会再续的!</p> <p class="ql-block">  最初的诞生与最终的死亡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早晨的晨曦和晚上的霞光也一样都能照亮人间。马局在世时已然光彩照人,去世后更加霞光万道,熠熠生辉。马局:我们永远怀念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