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课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核心,构建“情境-探究-实践”教学链。从尿毒症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排泄途径、泌尿系统组成及肾单位结构功能,将抽象生理知识与健康生活、科学思维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小组探究”法:通过“排泄途径梳理”“泌尿系统器官功能推测”“肾单位血液路径绘制”等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研讨、讲台演板中主动建构知识。例如分析血浆与尿液成分时,借助数据对比和动画演示,突破尿液形成的难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学生展现出强烈探究欲:小组讨论时争辨“排便是否属于排泄”,实验环节能准确指认肾单位结构,甚至延伸提问“运动后肾脏工作效率变化”,科学探究与生命观念素养显著提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组内评课指出,本课以核心素养为锚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建议后续可增加“肾病病例分析”拓展,进一步强化知识的生活应用,为生物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优质范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