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照片 活动设计 <p class="ql-block">一、 活动名称:我是小小宣传员</p><p class="ql-block">二、 活动目标:</p><p class="ql-block">1.认知目标:能识别2种环境问题,知道2条以上基础环保行为,在引导下理解 "垃圾不分类会伤害动物" 的因果关系,并较清楚地表达。</p><p class="ql-block">2.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创作环保主题海报,较清晰表达保护地球的原因,提升空间想象力、语言组织与社会交往能力。</p><p class="ql-block">3.情感目标:萌发对地球生命的关爱之情,愿意主动成为“保宣传员”,体验帮助地球妈妈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三、活动准备:</p><p class="ql-block">材料准备:</p><p class="ql-block">准备充足的A4白色卡纸、马克笔、安全剪刀、胶水、彩色卡纸、亮片、贴纸等,用于幼儿绘制和装饰海报。</p><p class="ql-block">课件准备:</p><p class="ql-block">收集地球污染现状图片、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环保公益广告视频等。</p><p class="ql-block">经验准备:</p><p class="ql-block">幼儿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手工制作经验;在主题活动中提前开展关于环保的讨论活动,分享自己知道的环保材料,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p><p class="ql-block">四、 活动过程:</p><p class="ql-block">(一)情境导入:地球妈妈的来信(10 分钟)</p><p class="ql-block">(利用拟人化情境降低认知难度,通过 "动物困境 — 自身联想" 的情感迁移,激发保护动机)</p><p class="ql-block"> 1.设置悬念</p><p class="ql-block">师:"孩子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特别的信,是地球妈妈托风婆婆送来的 ——(拆开信封,缓慢展开信纸)她说:“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地球妈妈。最近我总是觉得不舒服,身上越来越重,连呼吸都变得困难了……”(停顿,观察幼儿反应)</p><p class="ql-block"> 2.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提问讨论:"如果我们的书包里全是垃圾,会舒服吗?"</p><p class="ql-block"> 3.认知建构:通过“地球生病前后”对比图,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解释:“塑料需要 500 年才能分解,比爷爷奶奶的年龄还大很多倍!”</p><p class="ql-block">(二)创意表达:我的环保宣言(25 分钟)</p><p class="ql-block"> 1.海报创作</p><p class="ql-block"> 教师引导幼儿以环保为主题进行创作,如“保护家园环境”。</p><p class="ql-block">构图指导:</p><p class="ql-block"> 中心构图法:在卡纸中央绘制 "地球妈妈" 形象,周围环绕环保行为(如心心画 "地球妈妈笑了,因为大家在捡垃圾");</p><p class="ql-block"> 对比构图法:左侧画 "受伤的森林",右侧画 "种树苗的小朋友"(参考前期 "地球小侦探" 照片);</p><p class="ql-block"> 2.分享宣传语</p><p class="ql-block"> 请幼儿大胆分享自己的宣传语,教师提炼总结,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表达和拓展经验。</p><p class="ql-block"> 3.园区巡回宣传</p><p class="ql-block">小组配合:一组展示海报,一组捡起掉落在园区的落叶或垃圾</p><p class="ql-block">(三)互动评价</p><p class="ql-block"> 1.互动记录:用录音笔记录宣讲中的典型对话,如小班幼儿的提问 "为什么树被砍了地球会哭"。</p><p class="ql-block"> 2.同伴互评:听录音回放说说最打动自己的宣传语</p><p class="ql-block"> 3.教师评价:用视频记录宣讲瞬间,肯定幼儿的大胆尝试和勇敢表达。</p> 活动反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 “我是小小宣传员” 活动,不仅达成了环保主题的三维目标,更让 “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幼儿从 “同情地球妈妈” 到 “保护微小生命”,从 “画生命海报” 到 “做生命行动”,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足的地方是,本次同伴互评以 “最打动自己的宣传语” 为核心,若能在评价标准中加入 “有没有提到保护小动物 / 植物”、“有没有让你觉得要好好爱护生命” 等维度,可引导幼儿更主动地关注 “生命主题”,让评价环节也成为生命教育的延伸。比如说:当幼儿听到 “保护小蚂蚁,地球才会笑” 的宣传语时,教师可追问 “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动”,激发幼儿对 “微小生命” 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续需在 “认知具象化”“评价导向化”“家园联动化” 上持续优化,让生命教育与环保教育深度融合,真正帮助幼儿形成 “尊重所有生命、守护共同家园” 的意识与习惯。</span></p> 课后教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俞君主任:从活动反馈来看,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整体符合预期,且在情感目标(生命教育)层面呈现出超出预设的效果。在认知目标上,90% 以上的幼儿能清晰识别 “塑料污染”“树木减少” 2 种环境问题,并用 “垃圾扔到海里,小鱼会吃错东西”“砍了树,小鸟没家了” 等语言,解释 “垃圾不分类伤害动物” 的因果关系 —— 这一过程中,幼儿自发将 “环境问题” 与 “动物生命” 关联,体现了生命认知的自然萌发。同时,所有幼儿都能说出 “不乱扔垃圾”“帮地球妈妈种树” 等 2 条以上环保行为,部分幼儿还延伸出 “给流浪猫留水” 等与生命关怀相关的举动,认知目标达成度较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情感目标(生命教育核心) 上,活动从 “地球妈妈生病” 的情境切入,成功引发幼儿的共情:当听到 “地球妈妈呼吸困难” 时,有幼儿主动举手说 “我们帮她拍拍背”;在分享宣传语时,小班幼儿说出 “地球妈妈不哭,我们保护你”,大班幼儿则提出 “每个小动物都要好好活着,地球才会开心”—— 这些表达直接体现了 “对地球生命(含动植物、人类)的关爱之情”。尤其是巡回宣传中,幼儿捡起垃圾时会小心翼翼避开草丛里的小蚂蚁,甚至提醒同伴 “轻一点,别踩到小虫子”,生命教育的情感目标已从 “认知” 转化为 “行动”,成效显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金蓉老师:我很喜欢“地球妈妈的来信” 这个环节,通过 “拆信封、念信件” 的仪式感,将抽象的 “地球” 转化为有情感、会 “生病” 的 “妈妈” 形象 —— 这种拟人化设计降低了幼儿的认知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从 “关心妈妈” 的本能出发,自发产生 “保护地球生命” 的动机。当教师提问 “书包里全是垃圾会舒服吗” 时,幼儿立刻联想到 “地球妈妈背着垃圾会疼”,进而延伸到 “小动物住在地球妈妈身上,也会疼”,生命共情的唤醒自然且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卞佳新老师:在情感反应上,幼儿从 “同情地球妈妈” 延伸到 “关爱所有生命”,活动初期,幼儿的关注点集中在 “地球妈妈不舒服”,随着环节推进,逐渐转向 “小鱼会不会死”、“小鸟有没有家”、“小虫子会不会被垃圾砸到”—— 这种情感迁移,体现了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尊重所有生命正在形成。这种自发的生命保护行为,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证明活动的成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