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六日游(五)

竹君

<p class="ql-block">  9月27日上午,我们来到慈云洞游览。洞口石壁上刻着“慈云古洞”四字,走进洞中,先是一段窄道,壁上装着串串小彩灯,光线昏暗,勉强照见脚下的路。走着走着,忽觉一阵凉气袭来,与洞外的闷热迥异。这凉气不似空调那般生硬,倒像是从石缝中自然渗出,带着些泥土和青苔的味道。渐行渐宽,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很大的洞厅。顶上悬着各色钟乳石,在灯光映照下,泛着奇异的光泽。有的如瀑布垂落,有的似莲花绽放,也有形如飞禽走兽之态,可谓栩栩如生。很多人指点着,惊叹着,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看着那些石头我在想,它们在这里悬挂了千万年,在静默中生长、变化,任凭人世沧桑,它们却岿然不动。沿洞行进道路的边侧,是一条清澈的溪流。洞壁渗出的水滴,沿石壁淅沥而下,汇成一泓透明的浅潭,如镜的水面,映着洞顶的奇石,竟分不清哪是实物,哪是倒影。偶尔有水滴从高处落下,叮咚一声,在洞中回响良久,方才散去。再向深处走去,路径越发曲折,有时需低头弯腰,方能通过。有时又别有洞天。石块铺成的路湿碌碌的,踏足处须格外小心。慈云洞全长3.6公里,以条状延伸,没有连续的宽阔地段,与桂林等地的岩洞相比,虽然没有那么样的宽阔大气,但因其精华的浓缩,更显其玲珑剔透、晶莹璀璨。从洞口走出,阳光刺眼,恍如隔世。回望那有些黑暗的洞口,进去时带着好奇与期待,出来时带着照片与感慨。而真正的自然之妙,将会让我们回味良久。</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经二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三河古镇游览。我原以为这不过是个寻常去处,谁知竟藏着很深的内涵。它素有“千年古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美食天堂”的美誉,在水乡风情的美丽景色中,古街、古桥、古民居、古战场、古茶楼让其在醉美的自然风光中流淌着浓郁的古韵。来到这里,首先见到的是横在眼前的一条河,水不是很清,却也映着天光云影,颇有几分灵动。河上有石桥数座,桥拱圆润,倒影在水中合成满月,偶有小船划过,将那“月亮”搅碎,化作粼粼波光,散而复聚。古街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如镜,踏上去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两旁是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马头墙高低错落,如同凝固的音符。有些老宅门楣上还保留着精美的木雕,虽经风雨剥蚀,仍可看出昔日的风彩。登上一座古桥,凭栏远眺,整个镇子尽收眼底。屋舍俨然,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自有一番水乡韵致……在这里,三县桥、望月桥、鹊渚廊桥等,每一座桥都有其历史和故事;在这里,杨振宁旧居、刘同兴隆庄、孙立人故居等都值得你细细品味。行至太平军城墙遗址前,我与几位朋友不容置疑的登上了这处古城墙,看着铁锈斑斑的那门古炮,抚摸着那伤痕累累的墙体,我们仿佛看到了古战场的悲壮惨烈,听到了战马的嘶叫声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