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团圆】闽南风,中秋韵

蒋月儿

<p class="ql-block">昵称 蒋月儿</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05589819</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去年的八月十五,月光如水,温柔地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水仿佛被这清辉点化,泛起点点碎金,随着微风荡漾开去。月影沉在水底,却又不甘寂寞,随着水波的轻轻摇曳而变幻着姿态,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仿佛一位多情的少女,在水中顾影自怜。每一道跃动的波纹,都仿佛在低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从古至今,从未停歇。</p><p class="ql-block">我站在泉州西湖边,任由晚风拂过脸颊,带着湖水特有的湿润气息。远处的天际,水天相接,浩瀚无垠,分不清哪里是湖水,哪里是月光,只觉得天地间一片空明,只剩下这轮明月和这条湖水,以及我渺小的身影。在这片宁静中,远处的洛阳桥更显古朴沧桑,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桥上的历代石雕亭、塔、武士像,在月色中影影绰绰,轮廓模糊,却更显神秘。它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将人们带回那个遥远的年代,回到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的岁月。蔡襄的雕像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他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我凝视着他的雕像,不禁想起他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时的艰辛与智慧。据说,为了修建这座桥,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甚至不惜以身试险,最终才使得这座宏伟的石桥得以建成。这份执着与奉献,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桥中段的月光菩萨,传说她是“爱神”月老的化身,为这座古老的桥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许多情侣会来此祈求爱情的美满,希望得到月老的庇佑。月光菩萨静静地端坐着,面容慈祥,仿佛在倾听着人们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当我沉浸在洛阳桥的月色之中,耳边却传来了另一番喧嚣。循声望去,原来是桥下的小摊位上,正在热闹地进行着中秋博饼活动。这是泉州人过中秋的独特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套博饼的器具,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博取“状元”等好彩头。</p><p class="ql-block">只见一个个精致的瓷碗摆放在桌上,里面放着一副六个骰子。人们围坐在桌旁,轮流掷骰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有的人则目不转睛地盯着骰子,眼神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状元!”“对堂!”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摊位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空气中弥漫着月饼的香甜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这热闹的场景与桥上的宁静月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泉州中秋夜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饼,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泉州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寄托着人们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思念。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人们通过博饼,分享着快乐,传递着温情。</p><p class="ql-block">月色下的西湖与远处的洛阳桥,静谧而神秘;博饼摊位上,热闹而欢腾。这双重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心中泉州中秋夜最美的记忆。它让我感受到了古桥的沧桑与厚重,也让我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热闹与温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或许就是泉州的魅力所在,它既有古老的文化底蕴,又有现代的活力与热情,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月光依旧,洒在洛阳桥上,洒在博饼的瓷碗上,也洒在每一个泉州人的心田里,照亮了团圆的夜晚,也照亮了未来的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