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7日上午下起了小雨,但我们还是打着☂️来到了小雁塔景区,到了门口我们才发现原来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是在同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雁塔晨钟”闻名关中,现为西安博物院的核心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始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10年),由宫人集资兴建,用于存放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的佛经。塔高43.4米,现存13层,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塔身逐层内收,轮廓秀美。其抗震设计独特,基座为半圆球夯土结构,历经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形成“三裂三合”奇观。</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义净而建。义净是唐代著名高僧,曾从海上丝绸之路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回国后参与译经工作,小雁塔作为其译经场所之一,成为存放佛经的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小雁塔的后花园,一大片盛开的绣球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的娇艳欲滴。小雁塔在绿树环抱中就像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智者,静静矗立在那里,身上那一道道岁月刻下的痕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的特色活动是每日清晨敲响古钟,形成“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小雁塔,是时光的见证,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的光芒。站在小雁塔的脚下,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传统的魅力,仿佛穿越时空的窗口。小雁塔伫立在洛阳古城,像一首动人的诗,吟唱着岁月的变迁和文明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原本是15层,因经过三次大的地震上面的两层被震掉了,现在看到的是13层。在三次大地震中,每次小雁塔都被震开了,很大的裂口,和大裂缝,但是在日后的地震中,又神奇的合拢在了一起,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依然屹立不倒,据说是由于建造时地基有防震作用。真的感叹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的建筑精美绝伦,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塔内的佛像雕刻精湛,气势磅礴,但是我们今天来,塔门没有开。很遗憾,只能在外面参观,小雁塔,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致敬,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小雁塔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壮丽,更是内心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小雁塔不仅是佛教建筑瑰宝,更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其“三裂三合”的神奇现象也增添了历史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就在大雁塔的附近,由于我们是晚上去的大唐不夜城,有点紧张,天就黑了,因此没有拍到大雁塔,这张照片,是我从网上下载的。大雁塔和小雁塔是根据它们的大小来命名的,二塔常被视作姊妹浮屠”(浮屠即佛塔)这两个塔也是西安历史标志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由玄奘主持修建,用于存放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大雁塔:四方楼阁式砖塔,塔身直线收分,外观雄浑,通高64.5米,7层,底层边长25.5米。可登塔。大雁塔和小雁塔分别在西安市的不同区域:大雁塔在大慈恩寺内,小雁塔在碑林区荐福寺内,两者相距约3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西安博物馆的大厅,宽敞明亮的大厅,给人以巍然肃穆的感觉,一层的地上有地图,很多游客都在围观,站在楼上往楼下看,就看的非常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建筑极具特色,古朴典雅又不失庄重,融合了中国古典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馆内珍藏的历史文物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大厅天井圆形墙壁上有很多的诗词绘画,这是其中的一首诗词:</p><p class="ql-block">长沙窖是船,</p><p class="ql-block">这船:无畏风浪。</p><p class="ql-block">载着东方烟火与异域月光,</p><p class="ql-block">穿行于波涛与文明之间。</p> <p class="ql-block">天地之灵</p><p class="ql-block">院藏古代玉器精品陈列</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玉器是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在古代社会,玉器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祭祀天地鬼神的法物。在其八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融华贵的材质、精湛的工艺、典雅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道德追求为一体的玉文化。它冰清玉洁,温婉尔雅,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蕴含了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拥有数千年的制玉传统。西安博物院院藏的玉器 几乎涵盖了从史前到明 各个历史阶段,这里展示的玉器,分为礼玉、饰玉、玉器具和陈设玉等不同的门类,反映了西安不同历史时期玉器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神秘之门。</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玉器绝大多数属于装饰品,饰品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一直盛行不衰,大体可分为冠饰、发饰、项饰、身饰、腰饰和嵌饰。两周时期,随着"君子比德于玉"思想的深入,佩玉之风日盛,玉的造型和纹饰也多样化,在此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隋唐时期繁荣的局面,明清时期,吉祥寓意的玉佩饰丰富多彩,琢玉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玉之礼</p><p class="ql-block">上古之世,人们从万物有灵观出发,认为玉是山川的精华,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古代王室贵族在进行祭祀、仪仗、丧葬等礼仪活动时,使用玉器作为沟通的法器。一般认为,各种礼制活动中供奉的玉器、象征权威的仪仗玉器、丧葬仪礼所用的玉器等均可归为礼玉之列。新石器时代,玉礼器开始出现,商周时期得到发展,秦汉时期,葬玉大量被使用,玉的祭祀功能则逐渐减弱。</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展出的有玉器,陶瓷,瓷器,编钟,铜鼎,青铜器具,琳琅满目,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人神共通</p><p class="ql-block">这个厅里现在正在展示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三星堆精美绝伦的文物群,是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礼放天地的美玉、造型独特的神坛、纵目千里的面具、人鸟合一的神像、振翅翔飞的凤鸟、达地通天的神树,深藏着对天地神祗、自然万物的无比虔敬,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青铜扭头跪坐神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面具</p> <p class="ql-block">黄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青铜立人</p> <p class="ql-block">鸟崇拜,鸟在古蜀信仰中占据重要地位,三星堆青铜器中有大量鸟形象,它们或是祖先的化身,或是太阳的象征,或是沟通人神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神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轮</p><p class="ql-block">太阳轮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是古蜀太阳崇拜的见证物。其制作方式是先将晕圈和五道光芒铸成后,再用嵌铸法将太阳状物嵌铸在光芒上,最后与晕圈相互连接,太阳中心和晕圈接口处两端有连接孔。从三星堆出图的太阳轮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件个体。</p> <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先秦时期古城古国遗址。1986年至2019年,三星堆先后发现八个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近2万件。金杖、纵日面具、青铜神树.....古蜀人用目光丈量天地,用金与玉沟通鬼神,缔造了神秘而伟大的三星堆文明。三星堆的发现实证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文明起源中心,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璀璨星辰,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创新创造的典型范例。</p> <p class="ql-block">《奇遇三星堆》 VR 沉浸探索展,将三星堆文化与国内顶级 VR 技术相结合,通过大空间 VR 体验,再现沉睡数千年时光的神秘古蜀国,打造还原历史的古蜀文明奇境。让观众跨越时空,以全新方式与三星堆相遇,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古蜀文明的雄奇瑰丽,和三星堆考古的世纪华章。</p> <p class="ql-block">螭首 . 唐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代建筑,琉璃螭吻。(鸱吻)。</p> <p class="ql-block">金门栓</p> <p class="ql-block">青铜鼎</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的文物,则展现出磅礴的气势与强大的国力。秦代的青铜剑,历经岁月依然寒光凛冽;汉代的瓦当,造型多样,"长乐未央"等字样诉说着大汉的繁荣昌盛与长治久安。</p> <p class="ql-block">各种陶器</p> <p class="ql-block">战车铁驷,黄钺金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风秦韵,汉唐气象,这些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曾 几何时,人们只能通过浩如烟海的史籍去寻找和缅怀历史深处的记忆 今天的人们是幸运的:考古学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尤其是数十年间考古学家对西安地区的持续关注和发掘,大量珍贵的历代文物出土 ,使得人们能够徜徉其间,去体会、去遐想千年帝都的生活群像。</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展厅,琳琅满目的文物令人目不暇接。从远古时期粗糙却蕴含着先民智慧的石器,到商周工艺精湛、造型庄重的青铜器,每一件都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那些青铜器,或鼎或簋,纹饰精美繁复,神秘而威严,让人不禁联想到当时庄重肃穆的祭祀场景,感受到古人对天地神灵、祖先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参观西安博物院,从古代的陶器到精美的青铜器,每一件都像是在跟我们讲着老祖宗的故事。历史虽已远去,但这些文物却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与先辈对话,感受历史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坐车路过西安城门楼拍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