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晚钟:一声钟鸣,千年回响

宁静致远(爱好旅游)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1日上午十点结束了🔚雷峰塔景区的游览,然后到马路对过的净慈寺游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净慈寺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位于杭州市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净慈寺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由吴越王钱弘俶创建,初名“慧日永明院”。北宋时期,宋太宗将其改名为“寿宁禅院”。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获赐净慈报恩光孝寺之敕额,后改称净慈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改名为“净慈禅寺”。</p> <p class="ql-block">南屏晚钟初见于北宋张择端之画《南屏晚钟图》,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净慈寺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寺内钟楼初建时就设钟楼,晚钟随西湖十景在南宋山水画和诸贤诗词作品中流传开来。康熙皇帝曾将其改为“南屏晓钟”,乾隆皇帝又改回“南屏晚钟”。</p> <p class="ql-block">“南屏”指净慈寺后的南屏山,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多洞穴。“晚钟”指净慈寺内的青铜大梵钟。每当傍晚,寺内钟声响起,钟声在山洞中形成共振,经西湖北岸葛岭和宝石山的反射,交响回荡在西湖和杭州城的上空,悠扬洪亮。</p> <p class="ql-block">净慈寺是“南屏晚钟”景观的核心建筑,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众多大殿,还有宗镜堂、慧日阁等古迹。寺前东侧17米有“南屏晚钟”御碑,原碑为康熙皇帝所立,现碑为2002年摹刻重立,其保护性建筑御碑亭为清代六角攒尖顶石柱木构亭。</p> <p class="ql-block">净慈寺整体坐南朝北,中轴线上自北至南包括照壁、放生池和两个建筑庭院,建筑均为清代木构。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钟楼等,其中金刚殿是山门,大雄宝殿是中央主殿。</p> <p class="ql-block">南屏晚钟不仅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南宋时期文人以此为题的诗词众多,如王洧的《湖山十景·南屏晚钟》。此外,它还与济公传说相关,相传济公在净慈寺圆寂,为纪念他,每日黄昏会敲响大钟。</p> <p class="ql-block">寺内有众多历史遗迹,如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其钟声洪亮,因南屏山多空穴,晚钟敲响时,钟声穿穴回荡。还有济公运木的“运木古井”、莲池大师首开放生之风的“放生池”、康熙皇帝御制重修净慈寺碑文的“御碑亭”、供奉永明延寿大师舍利的“永明塔院”等。</p> <p class="ql-block">净慈寺历代高僧辈出,如净土宗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曹洞宗十三代祖师如净禅师等。永明延寿禅师编纂的《宗镜录》影响波及海外,南宋时,日僧道元受学于如净禅师,回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视净慈寺为祖庭。此外,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寓居于此,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 class="ql-block"> 南宋诗人 杨万里</p><p class="ql-block">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p><p class="ql-block">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 <p class="ql-block">从后周的慧日永明院到如今的净慈禅寺,红墙黛瓦间藏着半部西湖史——永明延寿的禅思、济公的传说、杨万里的诗行,都在香火中流转。而南屏晚钟是时光的信使,每一次敲响,都是千年前的余韵与当下的暮色相拥,在山水间续写着人文与自然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净慈寺的大钟是“南屏晚钟”景观的核心要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声学效果。</p><p class="ql-block">净慈寺的大钟历经多次重铸。明代洪武十一年,住持夷简法师募集两万多斤铜铸造了一口大钟,后在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入侵被熔炼制成兵器。现存的大钟于1984年由日本曹洞宗发祥地永平寺出资三千万日元,交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p><p class="ql-block">大钟高3.6米,直径2.3米,重10吨,造型古朴。钟身内外镌铸《妙法莲华经》及铭文共计6.8万余字,铸造精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日清晨4时和夜晚8时,敲钟人会分别敲出108次声响,古人将一年分为12个月、24个节气和72候,加起来正好108,代表一整年,有警示觉悟之意。每逢元旦等重要时刻,净慈寺还会举行鸣钟活动,寓意年年如意,岁岁平安,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聆听钟声,祈福迎新。</p> <p class="ql-block">在净慈寺,撞钟收费10元/次,最低三次起步。我花30元亲手撞响那口藏着西湖故事的钟!钟声撞碎天空,余音绕着南屏山转了又转,连风都慢下来听。这一刻,什么都不用想,只做被晚钟拥抱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制作抖音视频记录净慈寺的游览过程。</p> <p class="ql-block">踏过净慈寺的青石板,才懂“南屏晚钟”从不是书本里的字句,而是浸着禅意与烟火的真实触感。红墙黛瓦映着南屏山的翠色,放生池里游鱼搅碎殿宇倒影,千年古刹的香火气息混着草木清香,漫过鼻尖时,便觉尘世的喧嚣都轻了几分。</p><p class="ql-block">直到天色渐沉,那口十吨重的铜钟被轻轻撞响——第一声沉厚如石落深潭,钻进南屏山的石灰岩洞穴里,借着岩壁的共振漾开,再顺着西湖的风飘向远方,余韵绕着飞檐转了又转,最后软软落在肩头。原来古人说的“钟声穿穴回荡”,是连风都愿意停下脚步的悠长;而108响的寓意,也不只是数字,是每一声钟鸣里,藏着的“放下纷扰,轻装前行”的启示。</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没有匆忙的打卡,只有被钟声拉长的时光:看僧人慢步走过庭院,听香客轻声祈福,任晚钟的余韵裹着西湖的水汽,漫进心里最柔软的角落。原来有些风景,要亲自站在那里,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感受,才算真的遇见。</p><p class="ql-block">我离开时,回望净慈寺的檐角还沾着秋色,晚钟的余音似乎仍在耳畔萦绕。这一趟南屏晚钟之游,带走的不只是相机里的照片,更是一份被禅意浸润的平静。或许下次再来西湖,我会在黄昏时赴这面之约——不为别的,只为再听一次那穿越千年的钟鸣,再赴一场与山水、与时光的温柔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