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断舍离

海蓝(赵淑芳)

<p class="ql-block">  近期看了几个有关子女请专业人士清理父母囤积几十年杂物的视频,对照一下深有感触。</p><p class="ql-block"> “囤物症”这一新名词是为当今的老年人起的,“症”为病态,一旦患上难以自拔,想一想还是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视频中,但凡是为父母来一场囤积物断舍离的,亲生女儿则是主力军,一旦母亲发脾气也好沟通摆平,于是趁着父母不在家的那几天,请专业人士将家中囤积的用不着的、看着不顺眼的、早已过保质期的东西进行深度大清理,还家中一个干净整洁舒畅的原貌。子女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清理囤积物,充分体现出对父母的关爱,实际上囤积物越多,积存的尘埃越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过保质期的食品易变质甚至霉变,长期下去,不利于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辈人受前辈的影响,比较勤俭节约,凡是想要丢弃的东西都要掂量掂量,如果觉得将来可能有用,先暂存起来,装满了一个又一个袋子或储物箱,时间久了,实际上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少之又少,而储存的东西却越来越多,占用了不少家居空间。还有一些主要是属于孩子们的东西,日积月累把家中的几个角落塞的满满当当。于是慢慢地我也患上了“囤物症”。</p><p class="ql-block"> 掐指算来,按时间顺序盘点一下,自己都囤积了哪些旧物:</p><p class="ql-block"> 一是80年代购置的用品,按当时工资收入比例算应属高消费品类,如纯毛呢子大衣、西服、套装等,依旧整整齐齐挂在衣柜里;还有那时为了给全家人织毛衣、毛裤、围巾,选购了不少各种颜色的毛线以及编织好的早已过时不再穿戴的毛织品(因为那时会将穿小的穿破的毛织品拆成毛线后再重新降级编织),那一把把,一团团五颜六色的毛线,静静地躺在柜子里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中赶时髦购置了一些家用电器,虽然忍痛处理了一批许久没用的电器,仔细找找还会发现几个已经长期搁置的电器。</p><p class="ql-block"> 再有我的外孙已经长大,可他小时候用过的、玩儿过的东西占用了家中不少地方,虽然已经处理了大部分,可看着这些记录他快乐成长的旧物,心里还是有些不舍。</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两口有个好习惯,需要什么买什么,适量储存备用品,更没有加入“免费领鸡蛋 买保健品”的大军,一旦被洗脑,只能不由自主不受控制地买买买,必定会产生大量的保健品,而这些用真金白银购买的东西是用之不尽弃之可惜,所占空间更加可观。因此好的习惯要坚持,不好的观念要摈弃。舍得舍得,唯有舍才可能得,舍去的是糟粕,得到的是好心情好身体。</p><p class="ql-block"> 距离国庆节、中秋节越来越近了,与其让子女操心,不如自己行动起来,力所能及的来一场理想的断舍离,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让家里的环境清新宜人。</p><p class="ql-block"> 人生短暂,恰如白驹过隙,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要过好当下。时代在发展,政策是鼓励消费,我们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珍惜身体,学会科学养生,而好的身体是养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不要为难自己和家人,该断舍离的不能犹豫,努力把自己的小家打造的温馨舒适,让心情更加轻松愉悦,生活的像那首老歌唱的那样: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p> <p class="ql-block">(图片均选自百度,谢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