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一场秋风秋雨之后,天气瞬息转晴,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呈现出一派秋高气爽的喜人景象。翌日,我们几位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同学驾车前往大足区采风,拍摄稻花飘香的田野和碧波荡漾的湖水。</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到达拾万镇,在进入五彩稻田的路口,看见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庄园,主楼为西式风格的正四方形的高楼,高楼正前方有一个四方形的大型水池,水池周边建有长廊和水景客房,欧式雕像点缀其间。据我们推测,这也许是当地的某人有菩萨保佑,在北京或做了大官或发了大财,回家乡投资当起庄园主了。500亩的五彩稻田规模宏大,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稻茎,五彩水稻构成了一幅幅富含深意、生动有趣的画面,如袁隆平的肖像、牧牛图等,九层楼高的“米型”观景台威然屹立,登高望远,美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转场来到了龙水湖边,入住在大龙湾酒店休息。当来到酒店客房的阳台上,看到了巍峨连绵、郁郁葱葱的巴岳山时,看到铺满荷叶的碧绿色的湖水时,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悠然而生,就在这里,我度过了虽然短暂但始终难以忘却的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就是原双桥区通桥公社新民四队,还依稀记得当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在双桥区街上父亲那里吃了晚饭,凭票买了半斤菜油和一斤酱油放在书包里,第一次沿着巴岳山下步行约8公里回生产队,走着走着天色渐渐暗下来了,竟然不记得自己住的那个院子了,心里难免有点发慌,就在路过的一个院子里东张西望时,突然感到脚后跟有一阵风吹过来,一条大狗已冲到身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本能地取下书包去赶狗,也顾不得包里的两个玻璃瓶发出碰撞的声音,迅速逃离恐怖现场,幸运的是再往前不远处就是我住的那个院子,可惜的是菜油和酱油都没了。</p><p class="ql-block">当时在巴岳山半山腰处,都开垦出层层坡地,种植有玉米、土豆、红薯等农作物,山下至龙水湖(那时称为“西湖”)岸边的平坝为一片片稻田,山上有小煤窑和小石灰窑,山下有一个窑罐厂,是当时富甲一方的生产队。我下过田、挖过干板地、在山上挑过煤,每天与社员们一起劳动,大队领导见我缺乏劳动力,干不了重活,经常安排做点比较轻松的活路,如麻苞谷子、搞宣传、查户口之类的轻活。</p><p class="ql-block">我单独住在一个农村院落里,学会了使用大灶大锅,自己去水井挑水做饭,有一次天黑了才收工,把井底浑浊的泥水挑回去做饭,结果米饭发黄,还有一股腥味,无法入口,就把米饭拿给队里的社员吃了。因为缺少食材,如菜油、肉类、调料和蔬菜等,自然做不出来什么像样的饭菜,当时吃得最多的是简单、方便和快捷的煮面条,至今我都喜欢吃面食,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如有不出工的时候,喜欢看借来的书,读了几本名著。到了晚上一般不出门,胆小怕走夜路。最让我糟心的是老鼠成灾,一到夜晚,老鼠就在土墙屋爬上爬下,甚至还爬到蚊帐上,实在忍无可忍,把床拉到屋中央,逃避老鼠骚扰。</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因年龄还小,玩心也大。有天晚上,我约大队会计家的大儿子一起去稻田捉青蛙,夜里12点钟出去,我站在旁边观看,他拿着手电筒去照射田坎上的青蛙,青蛙就不动了,然后伸手去捉,十拿九稳。我们捉了大半篓青蛙,拿回去就开刮,只用一点猪油和酱油,就做出了美味的青蛙大餐。特别强调一下,现在野生青娃是受保护的动物。我们同时下乡到一个大队的知青还有川汽厂和双桥区街上的几位子女,农闲的时候也经常聚会,自己动手做伙食,年轻时真是太吃得,有一次我们包饺子,用了二斤猪肉、五斤面粉和一个大白菜,四个男生一顿就吃光了。我们还相约,中秋月的时候,找一只船,划到湖中去看一轮圆月,这个计划因大家分别去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而落空。</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新民四队以及整个龙水湖周边都开发成为了旅游度假区,巴岳山退耕还林,平坝上也无稻田,全然不见农作物种植了;山下新建了双向六车道的红岩大道,沿湖边浓郁葱茏,高档别墅比比皆是;湖中小岛上有楼台亭阁,林木花草生机盎然,水面上荷花盛开,白色小桥横卧,步道弯曲绵长,游船穿梭在岛屿之间;日落时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画面分外妖娆,真不输于杭州西湖的美景。四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这里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欣喜不已,当然也见不到任何一个故人的踪迹了。</p><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待的时间太短,大致就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期间还因准备高考和回渝过春节而不在。我给同学开玩笑说:“有点遗憾,没有来得及欣赏好山好水、没有来得及感谢热情善良的社员、没有来得及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如那些反映知青生活的电视剧演的那个样子,就离开这里了”,有个同学说:“如果你在这里谈一场恋爱,就不会离开,可能当上村长了”,我说:“我或许不会当村长,或许会是村长他爹”,这也是句玩笑话,不能当真。</p><p class="ql-block">虽然下乡落户是当时的无奈之举,但现在细想起来,这段经历还是值得拥有的,使我从城市到农村,与社员们同劳动同生话,体验到了社会最底层人的生存状况,那时队里社员们基本上每天只吃两顿饭,他们是社会上最值得尊敬、最勤劳善良的最大群体,他们辛勤的付出带给了城市人优越的生活,支撑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也从这里走向了自己充满希望的道路,尽管以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艰难曲折,但那份吃苦耐劳、正直善良、宠辱不惊的初心始终保持着,将伴随我一生一世,再见巴岳山,再见龙水湖,我还会再来的!</p><p class="ql-block"> 二○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