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极村位于北纬53°33′30″,东经122°20'27.14",是中国最北端的临江村镇,总面积16平方公里。该地以冬季极端气温达-50℃、夏季极昼现象和北极光观测闻名。现在整个村子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div>北极村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相望,有农户243户,963人,居民房屋大部分为砖瓦结构平房,另外还尚存一些“木刻楞”式的小木屋。我们主要参观了七星广场、观光塔、北陲哨兵、村碑、三十号驿站、北极广场等标志性及纪念性景点。</div> 所有外部车辆均停在村外停车场,购买门票和摆渡车票方可进入村子。北极村内的停车场是摆渡车换乘中心,旅游路线分南线和北线,由旅游大巴运载,凭摆渡车票可以任意上下车。另有一种小型电瓶车,由村民运营,主要负责村外停车场到各个酒店、客栈、停车转运中心,近处的景点也可以顺路运载,也是凭摆渡车票乘车。游客用车一是到换乘中心,二是电话叫车,所派车辆仍是上述两种,村内没有出租车等其他运营车辆。 <div>我们住的是蓝孔雀酒店,紧邻张仲景养生院,酒店条件不错,就是有点偏。摆渡车将我们和随身行李拉到酒店,办好入住手续之后即开启游览。首先游览的是南线,第二天吃完早饭,通过呼叫,摆渡车又把我们和行李拉回停车场,行李放到自家车上,开始游览北线。有效游览时间一天,基本完成北极村游览。其中鄂温克驯鹿园、游船码头、百草园花海没去,原因是前两年我们去过内蒙使鹿部族的驯鹿园,较此规模更大;游船码头就是乘船游黑龙江,兴趣不大;百草园花海这个季节没有什么鲜花,所以放弃。</div> <b>1.观光塔</b><div>观光塔是需要单独买票,从酒店或电瓶车司机手里购买有优惠,窗口票价为80元/人,优惠价为60元/人。</div> 北极观光塔位于黑龙江上游、元宝山脚下,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秉承“北”字文化与清朝历史文化于一体,整体建设以康熙二十年抗击沙俄的雅克萨古战船为主体,又名雅克萨之舟观光塔。雅克萨之战是清朝时期维护国家主权的一场胜利之战,并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 北极观光塔塔高53米,代表了北极村地理位置53度33分。 观光塔分室内观光厅和外景观光台两大部分,在46米处设有室内观光厅,51米处设有外景观光台,内设观光电梯,配备360度完全视野观光台。 登北极观光塔,异国风情的俄罗斯小镇和中俄界江尽收眼底。 对面的这条江,是中俄的界江,我国叫黑龙江,俄罗斯叫做阿穆尔河。 江对面俄罗斯境内的村子叫做伊格纳斯伊诺村,居住的是沙俄时期流放的资本家和贵族的后裔。 可观赏北极村自然景观和原生态森林。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深植在祖国这片最北边的沃土上。 在漠河北极观光塔上,转身之间,领略中俄风情风光。 <b>2.北极哨所</b><div>北极哨所是我国最北端的哨所,游客只能在门口拍照。哨所后面就是黑龙江,而对岸有个红顶黄地的屋子,就是俄罗斯的哨所了。</div> <b>3.漠口三十驿站</b><div>漠口三十驿站是以清代黄金古道驿站文化为主题,结合鄂伦春民俗与俄罗斯边境文化而打造。 驿站源于清代李金镛在漠河开办金矿时修建的黄金运输驿路,作为“黄金三十三站”中的关键枢纽,曾是淘金热时期物资运输和商业贸易的重要节点。</div> 自一六四三年起,沙俄远征军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评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多次入侵黑龙江领域,构筑寨堡,设置工事,烧杀抢掠,四处蚕食,并以雅克萨城(今俄罗斯阿尔巴津诺)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进行骚扰和掠夺。<br> 一六八五年至一六八八年间,黑龙江首任将军萨布素、著名将领郎坦、彭春等率清军对入侵的俄匪先后进行了两次围歼战,收复领土雅克萨,并于一六八九年七月签订了《中俄尼布楚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使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最北古驿路是清代东北黑龙江驿路的延伸,主要有"奏捷之路"、"黄金之路"、"嫩漠邮路"所构成。主要功能是传递政令、通信,运输物资,接待人员等。<div>漠河站又称漠口站,李金镛奉旨督办漠河金矿时,漠口码头的建立,起到了转运物资、接待官员等驿站功態。李金镛由此修建并开通的老沟金矿至西口子的"黄金之路",促进了漠口的繁荣兴盛。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一月,官方正式设置漠口(漠河)邮站,从墨尔根首站开始排列,漠口即为三十驿站。</div> 漠河发现黄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一八七七年春,一位鄂伦春人在元宝山脚下的老沟河畔挖穴葬马时发现了金黄色的石子和沙粒,便好奇地带回撮罗子(锥形桦皮窝棚),被前来收购裘皮的俄商发现,由此引发沙俄入境盗采黄金;另一种说法是光绪初年冬,两名入境狩猎的俄人在老沟河岸一处未冻泉眼发现金光闪闪沙粒,欣喜若狂,翌年冬伙同其他俄人入境偷采黄金。 漠河老沟发现了黄金,人们传说"走路都能踢出金子",老金沟一时间成为神秘宝地。俄、日、朝鲜等国冒险者陆续前来淘宝,偏远的老金沟很快商贾云集,教堂、客栈、商店、当铺、戏场、妓院、烟馆、街道热闹非凡,几万人云集于此,形成了独具森林特色和带有异域风格的"百万街"。 随着老金沟盗金者的大量聚集和商贸的兴起,逐渐繁荣的矿区被称为"新加利福利亚",随之而来的打架、偷盗、投机、行骗、凶杀等暴力行为接连不断,很快成为妖魔鬼怪的栖身之地。经过数日商议,以俄人为首的盗金者召集全员议会,选出领导者,建立法律制度,划分活动区域,成立"采金事务所",组建沙俄殖民统治机构。一八八三年,一个国中之国、黄金之国——"热尔图加共和国"在我国北部边陲的大森林中非法成立。 公元一八八四年,清廷照会沙俄,下令驱逐盗匪。一八八五年至一八八六年,墨尔根副都统衙门协领双福等官员在漠河总卡官寿庆协助下,先后两次清剿"热尔图加共和国",非法之国彻底覆灭。 设置卡伦:一八八五年,清政府在黑龙江源头至呼玛河以西之间首次设置十五处卡伦。其中,漠河地区设有六处卡伦,漠河卡伦为总卡伦,对附近卡伦有管理职责。卡伦建有卡房三至五间,设卡官一人、卡丁十人,配备鸟枪、火药、火绳三盘、腰刀等。黑龙江将军制定了严格的卡伦管理制度,定期训练,提高作战技能,每年三月十五日换防一次。漠河卡伦的设置,使其定居点渐成村落,亦成为后来的漠河村一北极村。<br>为了确保边境安全,在漠河增设边防军成守,制定了漠河防边章程,后命统巡协领色凌额、委员固伯里、双福、常云等,在漠河金厂附近的要隘之处派重兵把守,与卡伦相互呼应。并派五百名官兵组成防营,驻守漠河边境,保护金矿,漠河地区最早驻守的边防兵。 通过招商创办漠河金矿,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兴起和发展。至1891年,古老的漠河口"沿江上下兵弁如梭,漠口工商罗列,人畜繁盛,兵员辐转,俨成边防重镇……"。 办矿初期,李金镛、袁大化、宋小濂等,将漠口沿江狭长的肥沃黑土地带作为屯垦兴农的依托和基础,组织人员开垦荒草地,种植农作物,发展畜牧业,有效缓解了粮食外进、粮草不足之困,为金矿发展、农户及商家定居生活创造了有力条件。 一八八七年初,"非法之国"被铲除后,为社绝"外人觊觎"漠河,受北洋大臣李鸿章推举,吉林长春厅通判李金镛被调往漠河,任漠河矿务总局督办,行"实边兴利"之职。<div>公元一八八九年一月,一个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官督商办股份制金矿成立。设立矿务分局,创办六个金厂,设置收金所负责黄金收集计量,并制定金矿章程,加强了对漠河金矿所属企业的生产管理,推动了黄金生产的整体发展。</div> 为保证办矿人员各种供给物资和黄金的转运及金矿生产经营,老漠口修建了码头,使其成为"黄金之路"上最繁忙的交通要道和内转物资、外运黄金的码头商业聚集区。继而,成立漠河金矿总局,设立漠口矿务分局,为漠河矿务总局人员往来、物资周转及黄金外运发挥了重要作用。<br>为外拒强俄,内防匪患,李金镛奏请朝廷,力主募勇护矿和武装运送黄金,先后购买快枪二百余支,来复枪二百条,格林炮二尊,弹药五万余发,招募二百余名兵勇,选调清廷名将向文燕任漠矿总局护矿营管带,时称"向军门"。向文燕尚侠崇武,性格豪爽,文采出众。他选调精兵,治军甚严,在矿局下设总营盘,置中军大帐,辟校场练兵,精兵达千余;在漠口、小北沟等地设分营盘,辟小校场,日夜操练兵马,兵锋甚锐总营盘下设金矿总局上下千余里的十多个护卫和盘查局,统领稽查事务,协防漠口的地方治安。随着漠河金矿日盛,护矿营威名远播,宋小濂曾赋诗赞曰:"旌旗猎猎慑敌胆,军门文燕唱大风"。 一八五八年《瑷珲条约》的签订将黑龙江设定为国界,漠河从此成为中国的北部边陲。百余年来,边塞漠河历经风云变幻,饱经沧桑,在我国北疆历史上留下了屯垦戍边、抵御外侮、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 公元一九零零年五月,沙俄借助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际,于七月十七日到二十一日,相继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海兰泡(今黑河市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惨案(亦称"庚子俄难"),约有六千人被持刀砍杀或推入江中溺亡。 江东六十四屯惨遭蹂躏,约有七千余人被杀。沙俄继而进犯江右岸,纵火焚烧瑷珲城;黑龙江中上游大片土地被沙俄侵占,沿江卡伦焚毁殆尽。 一九零零年七月二十七日,沙俄继续实施侵略暴行,派遣两艘兵轮闯入黑龙江上游漠河口,漠河护矿勇兵手持落后的武器不畏强敌,开枪抵抗,奋起还击,视死如归。但在俄军汽船、大炮、机枪威逼攻击下,护矿营寡不敌众,无能为力向后撤退。至此,漠河沿江一带卡伦被毁,漠河金矿也遭沙俄侵占,金矿人员途绝坐毙,仅有一半人历经数月才辗转逃回墨尔根,古老的漠河口惨遭劫难。 一九零六年始,重新设卡伦二十座。一九零八年设黑河府,一九零九年清政府于漠河设立总卡衙门,下辖八处卡伦。一九一零年总卡官文景于五月初一日正式接管一切地方事务,实行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构,是漠河地方政权设治的开始。<div>千百年来,北方古老民族的繁衍生息,烽火在冻土上刻下"国"与"家"的印记,拓荒者们用生命书写的创业史诗,依然在漠口人的血脉里奔涌。</div> <b>4.七星广场</b><div>北极村七星广场是中国最北端的特色广场,以标志性建筑和独特地理景观闻名,既是北极村核心景点,也是游客必打卡的极地文化体验地。</div> 巨型指南针雕塑:底座标注“中国漠河”,顶部设计为北斗七星造型,象征极地方位特征。<br> 晚上这里有灯光秀和篝火,十分热闹。 北极村婚姻登记处 <b>5.金鸡之冠</b><div>金鸡之冠是漠河市金鸡之冠广场的标志性景观雕塑,作品以“玺”为造型核心,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与地理特征,矗立于中国纬度最高点,象征特殊地理意义。<br></div> 雕塑主体采用镜面不锈钢与锻铜工艺,顶部蟠龙造型呼应“天佑中华”主题,四面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纹样,寓意权力威严与四方守护。 基座嵌入“天圆地方”哲学概念及“四象八卦”元素,支撑部分融合地理风水学中文昌位的摆放方式,将柱身与玺体巧妙结合。锻铜纹饰象征黑龙江母亲河,并与顶部篆体“金鸡之冠”及基座朱红色玺文形成色彩呼应,强化中国北极点的地理属性。 主体延伸的四根图腾柱分别展示漠河天象、地景、人文、历史,体现自然与人文交融。 两棵相拥而生的大树守护在金鸡之冠广场的界河河畔,像是站岗的卫士。 从金鸡之冠继续前行,就是被子广场。北字广场以“北”文化为主题的广场,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地玩找北游戏。 巨大的白色汉白玉“北”字雕塑,为清代小篆体,采用三面合围设计。 “我找到北了”石碑。 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界碑(138号),作为实际地理分界线,游客可近距离感受国界线的庄严。界碑对面即为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思依诺村,隔江相望的独特景观让游客能直观体验到“一脚踏两国”的奇妙感受。<br> <b>6.村碑等标志性建筑</b><div>在七星广场附近有很多标志性建筑,这里是北极村村民居住的核心,这些建筑也是原来实际的办事机构,目前已称为游客拍照打卡地。</div> 最北邮局 最北供销社 村民养的漂亮狼崽,戴上口罩用于游客拍照。 村碑 在北极村,老刘遇到骑行来的的老乡,虽然素不相识,但在遥远的最北端看到家乡的名字,无比亲切。上前攀谈并拍照留念,同时对老乡的勇气倍加赞叹。 神州北极石碑的背面 中国最北哨位 北极村,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和“不夜城”之美誉,是全国观赏北极光的最佳观测点,是中国“北方第一哨”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北的城镇。看极光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此地的看点主要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来一次足矣。<br><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