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提大佛估计大家无不一下子就想到了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也不辜负在大家心中首当其冲的地位,因为的确大,山有多高,佛就有多高,所以有说法“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p><p class="ql-block"> 但你知道吗,乐山大佛所在的山并不叫乐山,而是叫凌云山,叫乐山大佛是因为凌云山地处乐山县。</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从大佛的对面远处拍到的,整体一看是不是也像一尊卧佛。我们常常看见的大佛就在这个卧佛的心脏部位,所以也便有了佛中有佛的说法(也有说法是“心中有佛”)。</p><p class="ql-block"> 那你好奇为什么乐山会有如此大佛吗?其建造背景和目的充满了历史与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 乐山地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水势湍急,古代船只经过时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当地百姓认为此处有水怪作祟。</p><p class="ql-block"> 唐代开元年间(713年),凌云寺僧侣海通禅师目睹船只遇难、百姓丧生的惨状,心生悲悯,决心借佛力镇水安民。</p> <p class="ql-block"> 大佛建造过程充满了海通法师的大慈悲之心以及我们祖先的智慧。</p><p class="ql-block">1. 海通禅师发起:</p><p class="ql-block"> · 海通禅师四处化缘筹集资金,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正式动工。他亲自监督工程,甚至为保护资金不惜剜目明志(传说当地官吏索贿,海通法师说即使我挖双眼也不能把建佛的钱给你,贪官污吏恼羞成怒就说“那你挖了双眼我就认”,海通法师自挖双眼以示决心)。</p><p class="ql-block">2. 工程艰难与延续:</p><p class="ql-block"> · 工程浩大,耗时漫长。大佛建造是从山体上面向下开凿,海通禅师在世时仅完成大佛的头部和胸部,后因资金短缺和技术难题一度中断。</p><p class="ql-block"> · 海通圆寂后,其弟子和后续地方官员继续支持建造。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自捐俸禄建至大佛膝部离任。</p><p class="ql-block">·韦皋(陕西西安人)上任后又自捐俸禄续建,最终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完工,建成后作《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从开建到完工历时约90年。</p><p class="ql-block">3. 巧妙设计:</p><p class="ql-block"> · 大佛依山凿石而成,通高71米,坐东向西,双手抚膝,体态庄严。设计包含隐蔽的排水系统(如发髻、耳后、衣褶处的沟渠),以减少风雨侵蚀,体现古人的工程智慧。</p> <p class="ql-block"> 近距离看看大佛的神态,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或者你会有什么疑问吗?</p><p class="ql-block"> 常说人有一种智慧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佛却是半睁半闭着眼,你知道为什么吗?据说半睁半闭眼承载多重佛教理念:</p><p class="ql-block">1、观照平衡:</p><p class="ql-block">二分观外:关注世间众生疾苦,表达慈悲与不舍。</p><p class="ql-block">八分观内:专注内在自性,体现智慧与超脱。</p><p class="ql-block">2、自省精神:寓意“常观己过,不盯人非”,强调修己而非责人,契合“若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的教义。</p><p class="ql-block">3、悲智双运:半睁示现对众生的悲悯,半闭象征对苦难的克制与内在宁静,如“金刚怒目降四魔,菩萨低眉度众生”的辩证统一。</p> <p class="ql-block"> 先上凌云山</p> <p class="ql-block"> 后看我大佛</p> <p class="ql-block"> 凌云山上凌云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经过创意设计的“乐”字。</p><p class="ql-block">1、巧妙融合:字的上半部分(亠)被设计成佛头的形状,而中间部分的笔画则构成了一朵莲花。</p><p class="ql-block">2、文化寓意:这种设计将“乐”字与佛教文化中的佛和莲花(象征纯洁与吉祥)融为一体,体现了“佛在乐中,乐在佛中”的意境。</p><p class="ql-block">3、地点关联</p><p class="ql-block">指向乐山:作品右下角的小字写着“甲午年秋北京乐山”,明确了其与四川省乐山市的关联。</p><p class="ql-block">4、乐山大佛:乐山以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而著称,这一设计巧妙地将“乐”字与乐山的佛教文化地标相结合,传达出乐山是一个充满快乐和佛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整体意义</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不仅是一幅书法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通过视觉上的巧思,传达了乐山的地域特色和佛教文化内涵,传递出一种豁达、喜乐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 犹豫再三还是放上了一张佛似乎不怎么光鲜体面的照片。考虑的是希望启发我们一些思考,我暂时一点和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被我们赋予神力无边的大佛也有不易之处,需要我们的看见和关爱。(据说当地政府对大佛也是三年一小养护,五年一大养护)我们人生无常,谁还不会遇到些坎坷挫折糟心事,只要你坚持不倒,终究有重新发光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你呢,看到这张佛照,有什么感想?可以在评论区说说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拜佛可走陆路可走水路。走陆路就是上凌云山,近距离接触大佛,走水路就是坐渡轮,远距离全景观赏大佛。</p><p class="ql-block"> 走水路的好处是也能近距离观赏到“三江水两江口”以及传说中的“鸳鸯锅”。三江水是指青衣江、岷江和大渡河。两江口是指青衣江与大渡河先汇合,然后到乐山再与岷江在乐山大佛附近汇合。 “鸳鸯锅”是对两支水系在乐山汇合时出现的一边水呈黄色,一边水呈青色的景象一种形象的比喻。</p> <p class="ql-block"> 不上山的可以玩玩掼蛋过过瘾。</p><p class="ql-block"> 有我大佛在护佑,国泰民安无忧愁。</p><p class="ql-block"> 人人学佛人人佛,天下太平享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