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ABC——中国敌后战场游击战之二(八路军新四军敌后大反攻作战)

红军村

2025年9月3日,中国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 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女民兵方队 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开辟了抗战的敌后战场。在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由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逐渐上升为抗日的重心,成为与日军作战的主战场。敌后战场为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br><b>一、中国敌后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较好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b>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根据抗战战略分工,国民党军承担正面战场作战任务,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承担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根据中共中央确立的游击战战略方针,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沦陷区大步前进,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积小胜为大胜,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苏南、淮南、豫皖苏边等大小24块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力量,与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上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从1941年开始,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急于在最短的时间里征服中国,不断增加侵华兵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也逐步升级。为了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对“非治安区”的“大扫荡”越来越残酷,“铁壁合围”“纵横合击”“捕捉奇袭”等战术被反复推广。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使从华北到华南广袤的区域里惨案迭起。有一次在华北冀中的一次大“扫荡中,敌人竞残杀、伤害、抓捕群众达5万多人,千里平原“无村不戴孝,到处闻哭声”。在极为严峻的形势下,根据地军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华北,八路军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先后粉碎了日军对鲁西、冀东、冀鲁豫边区和冀中的残酷大扫荡。又在晋冀的北岳、平西地区、晋冀豫的太行、太岳地区和山东沂蒙山地区粉碎了日军的“铁壁合围”。在华中,坚持抗战的新四军于1941年重新组建了军部,并立即部署了反击日军“大扫荡”“大清乡”的策略。在苏北、苏中、淮南、鄂豫边区、苏南的广阔地区内,开展了艰苦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击溃了日伪的所谓“政治清乡”“军事清乡”“行政清乡”“经济清乡”“特务清乡“等一系列军事进攻和心理进攻,扩大了根据地,消灭了大量日伪军。在华南,由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在东江、珠江三角洲及琼崖等地区,顽强坚持斗争。经过三年多的英勇奋战,恢复、巩固和发展了原有的抗日根据地,打乱了日军把海南岛变为其支援太平洋战争的重要基地的战略设想,有力地支援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区的军事行动。<br>自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八路军、新四军等在敌后战场对日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敌6万余人。1938年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40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8%,抗击伪军7.8万人,达100%。敌后游击战不仅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直接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而且迫使日军不得不将原先用于进攻的大量兵力转向保守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战略进攻,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b>二、中国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逐渐上升为抗日主战场。</b>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根据地。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到1945年8月大反攻期间,除1944年春日军重新向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了一次带战略性的进攻外,只发动过南昌、随枣、长沙等有限规模的战役性进攻,其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并没有严重的战事。这样长的时间内,日军侵华的主力是对着解放区作战的。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达54万人,占其侵华(不含东北)总兵力的62%,伪军14.5万人,达100%。1940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47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1941年至1942年,日军更加强调集中力量打击共产党,使用其侵华兵力70%左右约40余万人(不含东北),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清乡”,企图消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到1943年冬,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时,敌后解放区战场还抗击着侵华日军的58%,约35万人;伪军的90%,约73.5万人。由于中国敌后战场的解放区军民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村落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伏击战、奔袭战等等战法,陷日军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消耗和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从1941年到1944年,敌后抗日根据地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艰苦的斗争,浴血的奋战,极大地锤炼了抗日军民的斗争意志。无数抗日志士,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壮烈牺牲,把自己年轻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br>到1945年春夏,八路军、新四军等已经由抗战之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91万余人,民兵发展到220余万人,根据地发展到19块,人口有9550余万人,为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了坚实的基础。<br><b>三、中国敌后战场的解放区是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也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b>从1943年秋开始,敌后解放区战场扩大对日局部反攻的规模,到1945年夏季大规模攻势作战结束时,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共收复县城70余座,歼灭日伪军40余万人,基本上扫清了敌后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把日伪军压缩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同时进军我国东北后,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随即向华北、华中和华南日军占领的主要交通线及城镇据点展开猛烈攻击,发起了强大的战略反攻,打击和牵制了日军驻关内的大量军队,使其不能支援东北关东军,从而保障了苏联红军歼灭关东军的远东战役的胜利进行。同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各以一部兵力迅速挺进东北,同东北抗日联军一起,配合苏军作战,迅速解放了东北全境。由于日伪军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拒不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缴械投降,致使敌后解放区军民的大反攻作战一直持续到日军早已投降的1946年初。<br> 1945年,毛泽东、朱德研究大反攻计划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对于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和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具有决定意义。 毛泽东、朱德检阅参加大反攻的八路军三五九旅 毛泽东为电影《南泥湾》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4年华北八路军攻势作战示意图 1944年华中新四军攻势作战示意图 1945年8月,敌后军民大反攻作战示意图 朱德、贺龙、王震等在南泥弯。朱德勘察南泥湾提出了“军垦屯田”政策。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八路军留守兵团给陕甘宁边区政府赠“民主典范”匾 八路军战士帮助群众推碾子 八路军战士为根据地群众挑水 华北根据地在进行民主政权选举(投豆法) 延安人民自卫军在训练 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日军的封锁 新四军帮助驻地群众开荒种地 新四军自己养猪,改善生活 延安妇女组织纺织合作社,解决军民被服生产问题 1944年,新四军第7师指战员在战斗空隙,帮助无为县东乡群众修建黄丝滩水利工程。图为水利工程落成典礼 1943年夏,新四军第3师帮助群众抢收 1943年新四军第4师淮北被服厂 1944年5月,当地群众帮助新四军运送战利品 1944年苏北军区参加大生产运动 1944年苏浙军区在天目山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4年新四军第6师部队帮助群众担秧苗 苏中军区领导人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朱履先合影。左起:叶飞、管文蔚、朱履先、季方、钟期光、陈丕显 延安抗敌演剧三队首演《黄河大合唱》演唱者合影。第一排左起:胡志涛、兰光(张惠兰)、蒋旨暇、田雨、龚映莲(严青)、胡宗温、陈壁、廖家高;第二排左起:江啸平、史鉴(史平)、彭后嵘、田冲、庄严、庄玄、胡丹沸、力群;第三排左起:赵寻(赵辛生)、邬析零(邬雪铃)、金浪、徐世津、钱辛稻、丁丁(高来)、王负图;第四排左起:光未然(张光年)、刘晨喧、周力、王琦、吕光等。 华北敌后根据地八路军在反攻战斗中 八路军进行反攻,晋察冀边区军民共同拆除日军碉堡 在天津地区,八路军活跃在反攻中 在华中,新四军缴获日军武器装备和物资凯旋归来 1944年3月,新四军第1师在第3师的配合下,以5个团的兵力临时编为3个纵队,发起车桥战役。3月5日在副师长兼副司令员叶飞的指挥下,新四军主力部队向车桥发起攻击,全歼守敌。同时,对淮安出动增援的日军65师团山泽大队给以歼灭性的打击。此役,共歼灭日军大队长山泽以下465人,伪军483人,打乱了日伪军“扩展清乡”和“屯垦”计划,拉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图为放下武器的日军在看新四军的传单 1944年5月,陈家港日伪军炮楼被新四军拆除 1944年5月,陈家港日伪军司令部据点被新四军第3师攻克 1944年8月15日,新四军第4师主力4个团及地方武装一部,由淮北半城地区出发,西进豫苏皖边敌后。图为淮北党政军领导人欢送彭雪枫师长西进时留影。左起: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吴芝圃 1944年8月29日,新四军第6师第16旅在广德以北杭村地区,伏击日伪军,毙伤日伪军70多人。图为第16旅第48团缴获的日军九二步兵炮 1944年8月至12月,新四军第4师西征,恢复豫皖苏边区,歼敌1.3万人,解放人口250万. 1944年9月18日,新四军第2师在安徽定远藕塘举行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 1944年9月20日至1945年10月5日,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开辟新区示意图 1944年10月,新四军第6师第16旅和苏南地方武装向溧阳、高淳、郎溪间的日伪军展开进攻,连克南渡、周城、社渚等据点,歼灭伪军第2师一个团,俘敌团长以下600余人。图为指战员在缴获伪军的武器前合影 1944年新四军举行大反攻集会 1945年1月27日,八路军南下支队及中共中央派出的两个干部大队900余人,到达湖北大悟山地区,与新四军第5师胜利会师。 1945年1月29日,八路军南下支队与新四军第5师在鄂豫边区陈家湾会师。图为庆祝会师大会,参会军民1.3万人。 1945年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在浙江长兴县温塘村召开成立大会。粟裕为司令员。 1945年4月26日,新四军第3师举行阜宁战役祝捷大会 1945年5月,新四军第2师炮兵部队在进行训练 1945年5月9日,八路军收复冀中河间,广大群众踊跃支前 1945年6月下旬,新四军第4师兼淮北军区发起睢宁战役,歼敌2000余人。图为睢宁战斗中的重机枪手。 1945年8月,八路军攻克日军侵占8年的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 1945年12月28日《解放日报》关于新四军解放高邮县城的报道 1945年8月26日,八路军围攻河北涿鹿,日军缴械投降 1945年8月,新四军大反攻部队举行誓师大会 1945年9月,八路军在大反攻中收复冀东重镇蓟县县城 1945年9月22日,新四军解放淮安城。图为军民庆祝淮安县城解放 1945年10月,苏北淮安人民欢迎北撤的新四军江南部队 1945年秋,在抗战反攻中,敌后军民协同拆除铁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1945年秋,新四军第4师向津浦路徐州、固镇拒绝投降的日军发起攻击。图为当地群众积极参战,破坏铁路交通线。 1945年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在江苏新沂县草桥战斗中的炮兵部队 1945年10月1日,新四军苏中军区在东台举行战斗英雄授奖大会。图为参加兴化、如皋战斗英雄合影 1945年10月3日苏中军区第1旅第1团全体英模合影 1945年12月28日,《解放日报》报道新四军解放高邮县城的消息 参加高邮战役的苏中军区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姚力(2)、林少克(4)、蒋新生、钟期光、刘先胜、王集成、张振东、伍洪祥;后排左起:陈野云(2)、梅嘉生、黄兢、卢胜、陶勇、张日清、彭德清、谢云晖(10) 1945年10月20日,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临沂与部分领导人合影。左起:舒同、张凯、黎玉、胡立教、陈毅、石文、薛丹浩、张云逸 1945年八路军攻克山东邹县时,日军投降。 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 中国战场八年歼灭日军兵力数(1937——1945)。中国军队歼灭日军155.9万人。 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八年歼灭日伪军主要战绩(1937——1945)。八路军、新四军等歼灭日伪军171.4万,缴获武器69.6万,作战12.5万次。<div>1945年4月,中共七大前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8月至1945年3月,八路军新四军伤亡44.58万人。</div><div>(以上资料主要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