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之旅(之三)

其粤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皇岛老龙头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南5公里的渤海之滨,是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老龙头坐落于渤海之滨的半岛状高地, 景区总面积700亩,由入海石城、澄海楼、宁海城等七部分组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站在秦皇岛老城头的那一刻,阳光正斜斜地洒在古老的城楼顶上,飞檐翘角在蓝天映衬下勾勒出一道道优雅的弧线。在风雨中着记载了几百年的边塞风云。我轻轻抚过斑驳的砖墙,指尖传来的是历史的温度,不是冷冰冰的遗迹,而是一座依然呼吸着的老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几位姐妹沿着绿荫小道走来,帽子遮不住脸上的笑意,背包里不知装了多少随手买的纪念品。她们不紧不慢地走着,像在翻阅一本老相册,每一步都踩在时光的节拍上。城楼静静矗立,像一位沉默的老友,迎接着这些远道而来的故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转过一个弯,就到了老龙头景区。这地方不只是“到此一游”的打卡点,更像是让人愿意慢下来的角落——花开了,海近了,心也就静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石砌的城墙一路延伸,直抵海边。浪花轻轻拍打着古老的墙基,像是年复一年的问候。站在这里,分不清是海守着城,还是城护着海。远处一艘小船浮在海面,随波轻晃,仿佛也成了这幅画卷里的一笔留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墙上游人不少,有的倚栏看海,有的举着手机找角度。有的坐在石阶上歇脚,帽檐压得低,目光却望得远。这墙曾挡过铁骑,如今只挡住喧嚣,把一片宁静还给了每一个愿意停留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秦皇岛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明长城东北关隘,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始建于1381年,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军事防御体系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总面积约192平方千米,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旨筑城建关,因其依山襟海而得名,成为扼守东北与华北的战略重镇。1961 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二位乡亲挤在山海关大楼门前,前排蹲着,后排站着,笑得毫无顾忌。有人喊“茄子”,有人比心,快门按下的一瞬,风正好吹起一条围巾。我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此刻的参与者——用笑声填满古老的城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门巍然,红墙蓝檐,石板路被晒得发亮。树影落在路上,像铺了一层碎金。走过这道门,仿佛穿过了时间的缝隙,一边是车水马龙的今天,一边是鼓角争鸣的昨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城楼上挂着红色的旗帜,上面写着“来趟古城心想事成”。这话听着像景区的俏皮话,可站在这高处,望着远处的海天一线,心里竟真涌起一股说不清的笃定——来过这里,好像真的完成了一个心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悬在正中,黑底金字,沉甸甸的,我仰头看了许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几位乡亲在城楼下合影,穿的衣服五颜六色,笑容却出奇一致。他们不说话,光是站在那儿,就让这座沉默的城楼多了几分人气。历史若无人记得,终将风化;而此刻,它正被相机的快门声打卡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位穿绿白条纹上衣的乡亲站在城门前,手里拎着伞和包,笑得自然。她没刻意摆姿势,只是站在那里,就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蓝天、灰砖、红墙,还有她那一抹清新的条纹,像一幅随手拍却格外耐看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位乡亲在城门前停下脚步,背靠着千年的厚重,却笑得像个孩子。她们没谈历史,也没讲典故,只是说:“这儿风大,帽子要扶好。”可这一句话,比任何讲解都更贴近旅行的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位穿红短袖的乡亲站在“天下第一关”下,双手交叠,微笑温婉。她不像在参观,倒像在与这座城对话。阳光落在她肩头,也落在那块牌匾上,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轻轻停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我们到了天津,世纪钟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庄重。齿轮与太阳的装饰静静诉说着时间的流转,而我们站在斑马线上,成了微小注脚。钟不会停,但人却可以驻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摩天轮缓缓转动,红蓝相间的车厢升向天际。城市在脚下铺展,高楼与绿树交错。我们没上去,只是仰头看着它一圈圈转,像看一场无声的仪式——现代与浪漫,在这里悄然相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对老夫妇站在摩天轮前,帽子颜色浅淡,身影却格外清晰。他们没说话,只是并肩依偎站着,像已经这样站了很多年。风穿过广场,吹动了旗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津市古玩市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回程路过一条挂满红灯笼的街,雨刚停,地面湿漉漉的,映着灯笼的光,像撒了一地的小太阳。商铺陆续亮起灯,有人在煮茶,有人在摆货,烟火气一点点升腾。这光,不为谁照亮历史,只为今夜的行人暖一程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唐山市南湖国际汇展中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唐山市丹凤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最后一站去了秦皇岛昌黎县葡萄沟。没拍多少照片,只是坐在民宿喝了一杯自酿的葡萄汁和吃了一餐中午饭,葡萄甜里带酸,像极了这几天的滋味——有阳光,有奔波,有笑,也有片刻的沉默。葡萄藤蔓缠绕,像时间的脉络,悄悄记下每一个来过的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