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节 众智成愚和众愚成智</p><p class="ql-block">在市场中,自己与他人之间是竞争关系。自己的属性与他人的属性相反,个体的属性与群体的属性相反。这带来的结果:每个自己受到的教育水平越高,个体越聪明,个体竞争能力越强,群体与社会的无序性、盲目性、冲动性越强。我们可以将之定义为众智成愚。这样的案例到处都是,但在资本主义的思维范式中,我们却难以发现。只有跳出资本主义的范式,跳出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我们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扫描和观察世界,我们才能发现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例如,我们都认为政府印钞。但为什么印钞的政府会负债累累?为什么全球所有政府都是负债累累呢?产生疑问是解决疑问的开始,你去认真研究银行的复式记账法,你会发现债务是保障货币诚实的技术手段,所谓政府印钞更多是资</p><p class="ql-block">会本转移矛盾的宣传手段。或者说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类构筑跨越国界的信任,必须靠零和博弈的负债机制,这个锅必须由政府来背。</p><p class="ql-block">例如,马云先生曾多次强调,农民把地主打倒,农民也不能变成地主。言下之意,科技公司的软件是土地,广大的用户是农民。但客观实际是什么?用户随时可以把科技公司的软件拔掉,安装全新的软件。土地能被拔掉吗?到底什么才是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土地呢?答案实际很清晰,用户的智能手机才是土地,用户才是地主,而科技公司只是相当于种子公司,土地是不可替代的,而种子则是可以被替代的。但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明显的逻辑悖论呢?答案是众智成愚,我们都在争着想做种子公司,而没有想通过合作盘活自己手中的土地。</p><p class="ql-block">例如,高房价、高物价、教育难几乎困扰着每个家庭,但聪明的我们怎么选择呢?我们抢着买房、炒房,努力把成本甩给别人。我们挖空心思包装自己的产品与服务,通过所谓产品升级和包装,把自己的成本转嫁给社会。我们努力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我们的孩子终身都在奔跑,一刻都难以停息。</p><p class="ql-block">例如,我们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从来不吃自己种的有毒食品,但一旦人人都是聪明人,所有聪明人都会被食品安全问题困扰。</p><p class="ql-block">如何走出众智成愚呢?</p><p class="ql-block">在互联网世界,执行“帮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合作无阻力,成本会自然降至最低。每个人在内心给公共空间留出一个位置,愿意承担一定的义务来解决社会的、公共的问题,一旦这个公共的位置在每个人内心产生,这个公共位置就会不断放大,我们自然就会发现:借助我们的智能化三要素,解决以上问题都不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