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孔城老街是安徽桐城孔城镇的一条老街,有着1800多年历史,千百年来闻名遐尔。我在游览过桐城六尺巷后,已是午后了,准备再到文庙参观一下,由于初到桐城,也不知道文庙在哪,遂在街头拦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带我到文庙。司机说五元就可以,其实六尺巷离文庙很近,走路去也不远。</p><p class="ql-block"> 上车后我向司机询问如何到孔城老街?司机说孔城老街比较远,有十几公里,而且交通不便,他说可带我先到孔城老街,然后回来再到文庙,一百元即可,为抓紧时间,我答应了,于是出租车穿城而出直趋孔城镇。</p> <p class="ql-block"> 大约开了二十几分钟,出租车到了一个村镇,司机把车停在街口,对我说这就是孔城老街,你进去看吧,我在这等你。</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周围见不到一个人影,午后挚热的阳光洒在街头,一排破旧的老屋寂寞地矗立着,我暗暗吃惊,怎么孔城老街箫条成这个样子啊?只见两边各有老街向前沿伸,我先走进右手边的一条老街,来桐城之前看介绍说孔城镇从明清至民国时期就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路商埠,商品贸易辐射赣、鄂、苏等省,按理说尽管岁月嬗递,老街应该还是很繁华的,不至于如此冷落。</p> <p class="ql-block"> 沿老街往里走,见两边老屋门牌上写有孔城镇清源街及门牌号,看来这是孔城的另一条老街,鳞次栉比的老屋门板斑驳,有的已东倒西歪,过去应该都是商铺,平时白天卸下门板便是店面,可现在全都门户紧闭,阒无人声。有些院落已经荒草离离,只剩残墙败垣,显然已无人居住。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老街由于要重新开发,已迁出了所有居民,原来这就是老街看不到人的原因了。</p> <p class="ql-block"> 不过,寂寞的老街上竟然还有几家店铺开着门,两个老匠人正静静地坐在屋内劈篾丝用以编结箩筐、竹筛和竹扒等农具,摆放在门前地下出售,我上前问他们,现在都没有人住在这里了,这些竹器能卖掉吗?他们回答说还是有人来买的。看来,老匠人是利用老屋还未拆除的间隙,再在此做些竹器出售以补贴生活费用,他们的勤俭质朴值得人们尊重。</p> <p class="ql-block"> 离开布满沧桑的孔城镇清源老街,隔着公路能看到相对的另一条老街,这就是声名远播的孔城老街了。</p><p class="ql-block"> 老街呈“S”形南北走向,一条主街,两条横街和三巷一弄构成了老街的主体,与沉寂破落的清源老街迥然不同的是,近些年经过重建打造的孔城老街面目一新,只见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木雕门窗的徽派建筑依次排开,蜿蜒向街内伸展,给人一种旧貌换新颜的印象,也让我这个慕名专程到桐城来寻访孔城老街的游人精神一振。</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孔城镇是安徽历史文化名镇,早在三国东吴时大将吕蒙就在此筑城,明清至民国时期孔城老街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路商埠,商品贸易辐射赣、鄂、苏等省,市面繁华,民丰物阜,同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举国闻名的清代“桐乡书院”和桐城派奠基人戴名世等画面,孔城老街与我国众多古镇一样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渊源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 踏上老街用麻石铺成的石板路,绵延数里的老街把我带进历史的深处。除清一色的徽派建筑外,保甲文化是孔城老街的一大特色,自北向南共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口拱门隔挡,各甲相对独立,夜晚栅门紧闭,互不通行。</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孔城老街商贾云集,桐庐舒六等地的货物大多先转运于此,市井繁华,老街的商铺、茶庄、酒店、手工业和运输业等服务业依次排列在以“甲”为单位的街区,形成一个完整的商贸体系,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到现在各个“甲”字街区仍有不少保留各自特色的老字号店铺,如“享远堂”、“满江村茶楼”、“裕丰隆香纸商号”、“李鸿章钱庄”等,能让人透过这些老字号看到老街昔日的繁盛。</p> <p class="ql-block"> 孔城老街曾经历过太平天国的破坏和岁月的侵蚀,然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现在老街还有不少历史留下的遗迹,如“吕蒙井”、“桐乡书院”遗址、“白果厅遗址”、抗战时期团部旧址、知府大宅等,我仿佛能嗅到孔城历史的演进和千年不歇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但我奇怪的是,就这样历史悠久的千年老街,本应是桐城的旅游热点,现在却是空空荡荡,毫无人气,偶尔看到一队由导游带领的旅游团队匆匆走过,还有就是零星几个游人在随意游逛,由于市面冷落,许多商铺生意清淡,大都大门紧闭,更让人感到长街一片萧条。</p> <p class="ql-block"> 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这与孔城老街迁出了原住民是有很大关系的,我深有同感。现在将孔城老街标以历史文化街区,实际上只是借老街躯壳包装的一个景点,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老街了。</p><p class="ql-block">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才是一个鲜活的古镇老街应有的內涵,如果老街全是招商引进的商铺,晚上商铺打烊熄灯,人迹和声息全无,宛如一个空城,就没有古镇的烟火气和生命力了,因此一刀切地迁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推倒老宅重建仿古建筑並不是重振古镇的有效办法。</p> <p class="ql-block"> 古镇要焕发新生,就要保留她的原始风貌和风土人情,原住民是古镇的根,没有了原住民的老街,没有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烟火,便失去了她的活力和灵魂,这是许多来过孔城老街,亲眼看到老街冷冷清清的现状而深感惋惜的一个重要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