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也说唐朝</p><p class="ql-block">: (五十二)</p><p class="ql-block">:玄宗朝大臣的勾心斗角</p><p class="ql-block"> : (之四)</p><p class="ql-block">: 王鉷因能为玄宗敛财,得到了玄宗的高度信任,加上王鉷对李林甫忠心耿耿,因此王鉷成了当时仅次于李林甫的权臣。</p><p class="ql-block">: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取得权力的王鉷也不会例外。王鉷把弟弟王銲和儿子王准,分别安排在户部郎中与卫尉少卿的位置上。王銲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马大哈,看着哥哥权势熏天,竟想要干谋逆之事了。他要幕僚找来术士任海川为自己看相,看自己是否有王者之相。术士任海川大惊,这可是谋逆之语,他便找了个借口,脚底抹油,匆匆溜走。王銲见术士溜走,也不以为然,倒是王鉷知道厉害,把术士任海川秘密处死。</p><p class="ql-block">: 王銲并不死心,他与死党刑縡商议:控制龙武军,先除掉李林甫、杨国忠、陈希烈三位朝中为首的权臣,便可以顺利地谋朝篡位。王銲、刑縡谋反的事不知怎么被玄宗知道,便下旨令王鉷去逮捕王銲与刑縡,这样可以让王鉷有“大义灭亲”的功劳,好洗脱王鉷的罪行。王鉷念及亲情,派人慢慢去刑縡家抓人,意为要两人赶快逃跑。不想两人根本没跑,反而带人和官兵打斗起来。终寡不敌众,刑縡被杀,其余一伙全部捕获。</p><p class="ql-block">: 此案一出,李林甫的政敌杨国忠当然不会放过,他联手宰相陈希烈向玄宗上奏:王鉷大逆不道,应以谋逆罪论处。玄宗命杨国忠和陈希烈审理此案,王鉷被赐自尽,王銲乱棒打死。王鉷的二个儿子王准、王偁流放岭南,不久杀害。这一次,李林甫彻彻底底败在了杨国忠手中。</p><p class="ql-block">: 王鉷一党被除后,王鉷以前所兼的职务,全归了杨国忠,杨国忠身兼四十余职,权力已高过李林甫。</p><p class="ql-block">: 李林甫专权日久,也引起了边将们的不满,特别是极有实力的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更是对李林甫恨之入骨,李林甫陷入四面楚歌中。</p><p class="ql-block">: 突厥降将阿布思降唐后,唐玄宗赐其名叫李献忠。天宝十一载(752年),安禄山率大军征契丹,命令阿布思率朔方兵援助。阿布思与安禄山素有矛盾,惧怕安禄山趁机收拾自己。在安禄山准备进攻契丹时,阿布思忽然发动叛乱,使安禄山征讨契丹计划失败。叛乱后的阿布思,率朔方军逃入大漠。</p><p class="ql-block">:消息传到长安,杨国忠决定利用此事件打击李林甫,他联合陈希烈、哥舒翰一起,上奏李林甫勾结王鉷和阿布思,使玄宗对李林甫失去信任。</p><p class="ql-block">: 朝廷两次征讨南诏,损兵折将,大败而归。杨国忠怕自己谎报军情暴露,让蜀将们奏请玄宗,让自己兼任剑南节度使一职。李林甫趁此机会想挤杨国忠出朝廷,便要杨国忠去四川上任。杨国忠知是李林甫在排挤自己,临行哭着对玄宗说,这完全是李林甫在排挤他。因此杨国忠上任几个月后,玄宗又把他召回京。</p><p class="ql-block">: 李林甫此时知自己再无力量和杨国忠抗衡,开始向杨国忠服软。杨国忠在探望生病的李林甫时,在病榻上的李林甫,眼泪汪汪地拉着杨国忠的手说:“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杨国忠表面上答应李林甫,可等到李林甫一死,却和安禄山一起作局,说李林甫勾结阿布思,使死去的李林甫失去他所封的一切官爵,以庶人的身份下葬,家产抄没,子孙流放。党羽被杨国忠清剿殆尽。杨国忠终连死去的李林甫也没放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