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之旅,北纬53°的秋日浪漫:从黑河到北极村的寻北之旅(待续)

豹子

<p class="ql-block">9月17日,我们一行在游览完黑河对岸的俄罗斯布市返回后,从黑河瑷珲机场乘机,飞越大兴安岭连绵的林海,一路向北,抵达中国最北的边陲小城——漠河。舷窗外,秋色正浓,层林尽染,像大地铺展的调色盘。这一程,不只是地理上的抵达,更像是灵魂对极地静谧与边地风情的一次深情奔赴。</p> <p class="ql-block">当飞机缓缓降落,寒意扑面而来,却挡不住心中那股“寻北”的热望。我老伴心情激奋,让我帮她在飞机弦梯前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抵达漠河机场后,我们包车直奔此行的精神坐标——北极村。车轮碾过林间公路,两旁是沉默的松林与渐染金黄的白桦,天空低垂,云层缓缓流动,仿佛时间也在这片北纬53°的土地上放慢了脚步。我们一路无言,却心潮澎湃,像是奔赴一场与极地秋光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终于,北极村到了。木质的村口牌坊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蓝天下松树挺拔,红砖铺地,凉意沁人。我们迫不及待地在“北极村”村口广场前合影,笑声惊起了林间几只飞鸟。那一刻,仿佛整个旅程的期待都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木栈道前行,我们来到“中华北陲”的牌匾下。高大的松树环绕四周,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我和老伴站上平台,面带笑容,同时竖起大拇指,在牌前留影,用眼神和姿态诉说着对这片极地的向往与满足,像是在向这片土地宣告: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块刻着“北极村”的巨石静卧在秋林之中。枫叶微红,游人三三两两。我手搭在老伴的肩头,并立于石前,太阳镜遮不住眼角的笑意。我们不像是在打卡,倒像是在完成一场迟到多年的仪式——在祖国最北端,留下属于我们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神州北极”的巨石矗立在开阔地带,背倚蓝天白云,远山如黛。我们站在这里,感受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辽阔。天地之间,人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因这份抵达而无比丰盈。有人轻声说:“原来最北的浪漫,不是极光,而是站在这里,知道自己正站在某种‘尽头’。</p> <p class="ql-block">北极村街中央,一座黄色外墙的小屋吸引了我们——中国最北邮局。门口停着几辆绿色自行车,墙上挂着“我在北极村等你”的蓝色路牌。我走进去,挑了一张明信片,写下几句祝福我们全家幸福安康的话,投进那只绿色的邮筒,从祖国的最北端飞向千万里之遥的江苏老家,也许这正是本次旅途最珍贵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绿色的大幅名信片画框上,有红色的电子显示屏,记录着游人来此打卡的数目,可惜没有真正的数字显示,也不知我们是多少万千位来此游玩的旅客,好丑来上一张,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老伴兴趣盎然,骑上那八十年代曾经拥有过的上海产“凤凰”牌自行车,回味着过往的青春岁月。北极村,你在等我,古稀之年,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刻着“中国北极”的巨石前,我驻足良久。与十年前相比,同样的巨石,红五星下多出了“祝福石”红色图案,庄严又温情,增加了北极村人对全国各地游人的一片深情。</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头,不只是地理的标记,更像是一种象征——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依然有人间烟火,有祝福,有希望。我老伴站在石旁微笑,阳光洒在她的肩头,留下记忆深刻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我找到北了!”一块石碑上写着这句话,字迹鲜红,像秋日里跳动的火苗。我和老伴双手扶着石碑两侧,笑得像个孩子。是啊,我们“找到”了。哪怕这“北极”并非地理极点,但在心里,它就是本次旅程的终点,是梦想落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北极观光塔,登上塔顶视野肯定是豁然开朗,但不知何原因目前还不让游客登塔,只有塔下那块“我在北极观光塔等你”的蓝色指示牌,在风中静静守候。我和老伴在牌子傍留下靓影,像是在告诉它,你在等我,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七星广场中央,一座巨大的指南针静静铺展在石板地上,标着“中国最北”。它不只是方向的指引,更像是对旅人内心的叩问:你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我们围着它走了一圈,仿佛也走过了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指南针雕塑前,双臂张开,像是要拥抱整个北方。雪花装饰点缀四周,虽未落雪,却已有了冬的意境,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寻北”,寻的或许不是地点,而是一种心境——纯粹、辽阔、无拘无束。</p> <p class="ql-block">“极光之恋”的红色立柱在黑龙江边静静矗立,顶端的白色图案像极光划过的痕迹。两侧的人形剪影,一个跪地,一个合十,像是在许愿,又像是在告别。秋风掠过广场,带来一丝寒意,也带来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感动。或许,真正的浪漫,就藏在这片极地的寂静里——不喧哗,却深刻。</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手挽手走过粉蓝色的步道,在“黄铜婚45年”的拱门下停下,我俩相视一笑,无需多言,手搭手,让朋友帮我们拍一张结婚45周年的纪念照。我们默默祝福:愿所有奔赴远方的爱,都能在某个最北最远的角落,开出花来,永远鲜丽!</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漠河老村”的入口。传统风格的建筑静静伫立,石板路蜿蜒入林。这里少了游客的喧闹,多了几分岁月的沉静。我们没进去太久,只是站在门口,拍了一张合影,像在说:这一程,我们来过。</p> <p class="ql-block">138号界碑是北极村的核心景点之一,游客常在此拍摄纪念照片‌。界碑与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村庄隔江相望,形成了独特的边境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团队成员分别在界碑前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北字广场坐落于北极村黑龙江中国最北边,“北”字造型的主体雕塑以抽象线条勾勒出汉字之美,象征着这片土地作为中国最北地域的独特身份。雕塑由数根流畅弯曲的白色立柱构成,宛如冰雪融化的轨迹,又似山峦起伏的韵律,将现代艺术与自然意境巧妙融合,使广场成为集生态、文化、审美于一体的公共空间。</p><p class="ql-block">晴空如洗,白云轻浮,我们站在雕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七星广场上的指南针亮起灯光,雪花装饰闪烁着微光。我们夫妇俩在灯下合影,笑容温暖。周围的游客陆续涌向广场,来参加 篝火晚会。</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寻北之行,我们将由最北向南,去探访中俄蒙三国相邻的边城“满洲里”。从北极村乘坐大巴车至漠河站,只见漠河站这座欧式风格的站房在阴云下显得格外庄重。巨石上的红字依旧醒目,像大地的印章。我们站在这里,仿佛站在一段旅程的起点与终点之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向北,我们穿越森林,踏过秋光,抵达了地理的尽头,也触摸到了内心的柔软。北纬53°的秋日,没有极光,却有比光更温暖的浪漫——那是人与土地的相遇,是心与远方的共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