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晋韵 晋在眼前

林秀

<p class="ql-block">  山西是我老伴儿的老家,而我在晋南插队,工作了七年,这里可谓是我的第二故乡,全家人都对山西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几十年间我们多次来往山西,探亲访友,参观游览。三晋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里山河壮阔恢宏的自然风光,来多少次都赏不完,看不够。</p><p class="ql-block"> 今年9月21日举行的太原马拉松,女儿幸运中签,她自己很激动,觉得恰逢她本命年能在老家跑马,非常有意义。做为女儿忠诚的陪跑团,我们毫不犹豫地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山西的旅程——跑马游三晋,组团访故里。</p> <p class="ql-block">为了满足旅行团几位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女儿早在太马中签之后就开始精心制作旅游攻略,选择热门景点,制定最佳路线。为了让大家玩好,吃好,住好,女儿真是殚精竭虑,尽心尽力。我们的行程是:北京一一忻州一一隰县一一霍州一一平遥,最后陪同女儿到太原参加太马比赛。</p><p class="ql-block">9月16日,细雨绵绵,我们踏上了旅途。驱车400公里先来到忻州城外的阎锡山旧居参观一番。</p> <p class="ql-block">来到山西探幽访胜,闫锡山是绕不开的重要人物。闫锡山(1883一1960),山西定襄县河边镇河边村人。他在民国时期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曾官至中华民国陆軍一级上将。</p> <p class="ql-block">闫家大院的影壁墙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给闫锡山的亲筆題辞“博爱”。</p><p class="ql-block">早期的闫锡山也曾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后依附袁世凯、段祺瑞等势力;抗日战争中采取两面政策,既抵抗日军又限制共产党发展;解放战争期间顽固对抗人民解放军,最终败退台湾。政治立场上的反复多变造就了他离乡背井,客死他乡的悲剧人生。</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院</p> <p class="ql-block">闫锡山1911年参加辛亥太原起义取胜后被选为山西都督后在老家修建的都督府。都督府在整体风格上具有坚固、稳重、敦厚的中国传统形象,而细部如壁柱、拱券、山花、绥带、雕刻等灵巧的装饰则体现了西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得一楼在东花园的南侧,此楼是因阎锡山民国四年(1915年)获得袁世凯赐封“一等侯爵”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得一楼上的这个小阁楼是闫家大院的至高点,可以俯瞰大院全景。</p> <p class="ql-block">闫家大院的水塔至今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闫家大院堪称民国第一豪宅,它气势恢宏,格局复杂诡异,这组近代建筑群,不仅是研究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同时也是山西近代建筑的重要实例,尤其是故居内的都督府,更以其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显示了承上启下、中西交融的近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从阎锡山旧居出来驱車30多公里就到达了山西北部重镇 忻州。</p><p class="ql-block">忻州近几年凭借古城景区在网上爆火,有人吐槽说是新建的“假古城”,我们到了酒店稍事休息后,就迫不及待要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首先让我们心生好感的是酒店的环境,在这边远小城,竟有如此干净幽雅,舒适的酒店(尽管它只是一処民宿)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还为客人免费提供古城接送摆渡车服务,这就为我们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体力。为热情周到的忻州人点赞👍</p> <p class="ql-block">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是中俄万里茶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又因文风昌盛而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之誉,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南北向主干道两侧全是店铺,售卖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糕点果脯,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古城东西向延伸进去则是本地风味餐馆。傍晚时分还有阵雨,但古城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忻州古称秀容,古城内的秀容书院据说是乾隆年间的,现在里面布置了一些书画展。</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南门进城,一通逛吃,步出万历年建的北门城楼。这里亲民的物价,不重样的美食,满满人间烟火气,以及各色精彩的民俗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许这里和山西其他动辄上千年的古迹相比确实不算“古老”,但在这里,真诚是内核,古韵是底色,烟火气则是灵魂。</p> <p class="ql-block">有人来寻古,有人来寻味,有人来寻一份轻松自在,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快乐。这样的古城,火得实在,相信也能火得长久。</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我们离开忻州,前往晋南的隰县。随着去年国游《黑神话.悟空》的全网走红,游戏中的名场面取景地隰县小西天被带火,我们这几个老玩童也来蹭热度,此行也是女儿心心念的最重要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大约中午时分,抵达隰县。家住太原的侄女对我们此行格外关注,特地拜托了好朋友提前从太原赶到隰县迎接我们。一下高速,顺利和朋友汇合,先招待我们吃了一顿地道的隰县大餐。</p> <p class="ql-block">餐前水果是隰县的玉露香梨,它的皮薄,酥脆,汁多,香甜获得大家的交囗称赞。朋友介绍,此梨的育种和种植是上世纪90年代山西省内的农业扶贫项目,是用新疆库尔勒香梨和河北雪花梨嫁接而成,兼具香梨的细腻香甜和雪花梨的个大饱满,以皮薄、核小、汁多、香脆、无渣,满足了人们对梨的完美需求。当年不起眼的扶贫项目,成就了隰县如今的明星产品,玉露香梨现在行销海内外,已成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p><p class="ql-block">据朋友介绍,他自己就曾是这个扶贫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现在说起来,依然满怀感慨,自豪欣慰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致敬这样的建设者,因为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才有我们越来越美好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作为面食天堂,山西的面可谓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隰县抿尖是其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类。我们一行七人,都对当地特色红面(高粱面)抿尖赞不绝口,一致好评。身为老西儿的老伴,更是饶有兴味的边吃边给同行亲友介绍起了抿尖的制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酒足饭饱之后,天公也作美,从早上就一路下的雨渐渐停了,时不我待,在侄女朋友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隰县小西天位于隰县城西的凤凰山巅,被誉为“中国悬塑艺术之绝唱”,原为重点国保单位而并非景区。因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此取景,游戏中的景象极其震撼,引发众人一睹实景的兴趣,从而爆火。据介绍高峰时期曾导致全县交通瘫痪,每天接待数万游客。</p><p class="ql-block">山门口的莲池观音,法相庄严,令人顿生敬畏肃穆之心。</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又名千佛庵,系佛教禅宗寺院,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分上、下两院,上院有大雄宝殿、摩云阁、文殊、普贤两配殿;下院有无梁殿、韦陀殿、半云轩、钟鼓楼和两座掖门:一名“疑无路”,一名“别有天”。全庵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巅,借山布景,格局灵活,重楼叠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的雕塑是千佛庵最精华之所在,悬塑于明崇祯十七年至清顺治十三年(1644—1656)塑绘,在建筑面积仅217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内,大大小小1978尊彩塑围绕5尊主像布满壁面、檩枋、柱梁之间。高者逾3米,小者仅拇指大小,繁而不杂,靡而不乱。</p> <p class="ql-block">色彩艳丽,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神态各异,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关于漫天神佛历经400年不落尘埃的缘故,据传说是因为大殿内藏着一颗避尘珠。佛教信徒则说这是佛国世界自然不落凡尘。实际上是因为这些悬塑都是整体向前倾斜18°,避免了尘土直落,所以无需清扫,历经数百年仍流光溢彩,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殿内彩塑的所有金身、壁画中的贴金,都是来自东明禅师十数年化缘所得真金。</p> <p class="ql-block">悬塑采用沥粉贴金工艺,耗用7公斤黄金打造,历经几百年,无虫蛀、无蛛网、不落尘埃,堪称奇迹。</p> <p class="ql-block">离开隰县,我们东行60公里到达霍州。城市中心枢纽就是霍州的六处国保之一,霍州鼓楼。</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分上下两部分,青石砖混搭的基座扎得极稳,四向门洞吞吐着八方烟火气,车马人流绕着它打转,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建生生变成了现代城市的中心环岛。</p> <p class="ql-block">鼓楼又称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代重修。瓦顶安装有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总高29米,外表是明二假三层。霍州鼓楼以其复杂精巧的间架结构,精密严谨的纯木制榫卯衔接,被梁思成先生盛赞“工艺精湛,超群绝伦”。</p><p class="ql-block">鼓楼东南西北楣分别题有“对霍”,“迎熏”,“镇汾”,“拱辰”。晴日里,游人登楼远眺,霍山汾水一览无余,山光水色争相辉映。</p><p class="ql-block">虽经历史沧桑,但霍州鼓楼精湛的艺术造型和永不磨灭的魅力,将永远为人们所欣赏。</p> <p class="ql-block">9月18日早上,我们来到距离鼓楼500米的又一国保所在——霍州署衙。这里和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官府序列,而霍州署是历史最悠久的署衙,<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署衙之冠,是国内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span></p> <p class="ql-block">霍州署相传为唐代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分中轴线、东、西副线三大建筑群。现存古建筑主要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署衙大堂建造于元代,较故宫早一百多年。其雄伟高大、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是元代建筑艺术之精品,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p><p class="ql-block">堂前明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 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 </p><p class="ql-block">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p><p class="ql-block">一语道破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p><p class="ql-block">该联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官德文化中的“民本思想”。</p> <p class="ql-block">大堂前是长方形月台,月台南沿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经专家鉴定,这对石虎属唐代时石刻标本,是1000多年历史沧桑的见证;石狮则为元代作品。月台之北为抱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堂,“正大光明”“执法如山”“克己奉公”的匾额高悬于大堂之上。营造出一种威严肃穆的氛围。在此我们每个人都cos了一把府尹大人,哈哈!</p> <p class="ql-block">二堂,尚贤</p> <p class="ql-block">天下为公</p> <p class="ql-block">天理国法人情</p> <p class="ql-block">鉴心堂</p> <p class="ql-block">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p><p class="ql-block">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p><p class="ql-block">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p><p class="ql-block">公生明,廉生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署衙里的楹联,匾额,条幅上的这些箴言警句比比皆是,充满了廉政元素,展示了古代官衙文化所倡导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廉洁,奉公,守法”的为官之道,于今而言也同样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p> <p class="ql-block">照壁</p><p class="ql-block">七朝古衙署,临汾小故宫。在全国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中,霍州署有着独特的文化定位,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闪耀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璀璨光辉,在三晋大地绽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离开霍州,东行130多公里,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第二个主要目标景点——广胜寺飞虹塔。飞虹塔是我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临汾盆地发生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随着国游《黑神话.悟空》的走红,飞虹塔也成为人们游山西的一个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位于山西临汾洪洞县霍山,始建于东汉,唐代取“广大于天,名胜于世”,改名“广胜寺”。著名的《赵城金藏》就保存在广胜寺上寺弥陀殿的藏经柜中。</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内建有一座佛祖舍利塔,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于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此后又经重建,塔身加装琉璃,呈八角形共十三层,通高47米,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汉译善本,因刻于金代,收存于赵城县(今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故名《赵城金藏》。《赵城金藏》共682帙,千字文始“天”终“几”,总计6980卷,六千多万字。今存4000余卷,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被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籍”。曾一度藏于飞虹塔第十三层里,现存于国家图书馆,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趴在宝塔下的胖猫,好像也自带禅意,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宝塔八角十三层,七彩琉璃化飞虹。</p><p class="ql-block">宝塔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由琉璃烧制的斗拱、角柱、佛龛、佛像、花卉、鸟兽等,色彩绚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宛如一道彩虹,故名“飞虹塔”。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便把这里选为《扫塔辩奇冤》的拍摄场景。</p> <p class="ql-block">飞虹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建制最高大的七彩琉璃塔。</p><p class="ql-block">阳光下,琉璃装饰散发光泽,檐下的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众多图案构件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工艺之奇巧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感慨,充分说明了琉璃的冶炼工艺之艰难及保存不易。</p><p class="ql-block">山西是我国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发明、生产制作琉璃之地。三晋之地,北自云州,南至蒲坂,冶炼生产琉璃的窑火熊熊燃烧延续千载不绝。而飞虹塔,就是其中琉璃匠艺的集大成代表作,是当时琉璃工艺最高水平的象征和标志。</p><p class="ql-block">琉璃建筑宛如凝固的历史,凝聚着沧桑厚重的气质,那一片片色彩斑澜的琉璃,似乎在向后人诉说着表里山河那些古老的故事;琉璃建筑又仿似灵动的旋律,那一道道光波流转的虹彩,似乎一直在吟唱着三晋工匠们那生生不息的如歌行板。</p> <p class="ql-block">作别飞虹塔,我们驱车前往太原。途径平遥古城,决定进去逛吃一番。</p> <p class="ql-block">又見平遥。好亲切呀!</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饭的餐馆是一座典型的晋中风格的三进两层院落。古香古色,精致典雅,仿佛置身于清末民初的山西豪宅中。</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的街市上店铺林立。醋坊,银号,档铺,小型专题博物馆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標局博物馆值得一看。这里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文字的展示和介绍让我们了解了標局这一源自明末清初的古老职业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平遥古城镖局是明清时期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王正清等武林大师创立于19世纪中叶,专为商号押运银两货物,是中国镖局业的发源地之一‌,现作为博物馆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武术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此博物馆由明末清初旧址改建,通过十大展室系统介绍镖局发展史、十大镖师及走镖轶事,为全国最大镖局主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标局的业务范围和走标方式。</p> <p class="ql-block">银两走标的专用工具。</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创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平遥富商李大全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是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存款和贷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结束了镖局押送银钱的落后局面,开创了中国银行业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票号”‌。</p> <p class="ql-block">9月18日晚上,我们抵达太原,三天急行军式的忻州—隰县—霍州—洪洞—平遥之旅告一段落,接下来将在太原停留3天,完成太马一搏。</p><p class="ql-block">三天纵贯山西南北,千佛庵、飞虹塔、霍州鼓楼和衙署、平遥古城…每一处都是那么精彩绝伦,独一无二,而这些传世杰作正是千年以来,一代代怀揣绝技的民间匠师、一代代矢志恒心的僧人,汇聚一心一念、一砖一瓦、一物一料、一笔一画、一日一夜、致以惊世的智慧,致以赤诚的心血,致以汇集洪流般的凝聚力,使得这些建筑虽生逢乱世,历尽世事沧桑、朝代衰荣,却依然以空灵绰约之姿矗立于三晋大地,在被千年风雨泥流冲积出的表里山河之间绽放着恒韧的生命力,绽放着绚丽的光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