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农村一一龙峰村。

佛缘

<p class="ql-block">今天写鬼岭凸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我很小的时候,最喜欢听村里那位老爷爷讲古。每到傍晚,太阳刚偏西,我们一群孩子就叽叽喳喳地往大樟树底下跑,生怕去晚了没地儿坐。我总是最小的那个,蹲在最前头,仰着脑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爷爷的嘴,生怕漏掉一个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他讲得最多的就是对面那座山——鬼岭凸。说是山里藏着一帮没修成正果的小妖小怪,跟着一个叫骚达和尚的秃头师父在人间瞎折腾。他们不是掀翻渔船,就是吓唬走夜路的妇人,可笑的是,那骚达和尚太老实,每次变模样都变同一个:破袈裟、歪木鱼、瘸着腿念经,结果凡人一见就认出来,气得直骂“又来骗香火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听说,连玉皇大帝都被惊动了。有个云游的仙人看不下去,把这事告上了天庭。天兵天将没出动,倒是派了齐天大圣亲自下凡。一个筋斗云翻到鬼岭凸上空,金箍棒往地上一划,一声雷响,那些妖魔鬼怪全被压进了山腹里。如今你若仔细看那山势,还能瞧出几张扭曲的脸——有的龇牙咧嘴,有的闭眼哀嚎,全定在岩石中,动弹不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那以后,从官船渡到洞庭湖的水路再没出过事。慈姑州的渔船年年满载而归,连老天爷都格外开恩,风调雨顺。而我们这些孩子,听着故事长大,夜里走过山脚,还是会下意识加快脚步,仿佛那山里真有谁在喘气。</p> <p class="ql-block">山林深处,几块巨岩突兀地从树海中探出头来,像沉睡巨兽的脊背。青苔爬满了石缝,藤蔓缠绕如锁链,老人们说那是当年大圣用金刚琢套住妖气时留下的痕迹。阳光斜照下来,斑驳地洒在林间小径上,偶尔有鸟鸣划破寂静,又迅速被浓密的树冠吞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和村的一群孩子们偷偷爬上半山腰,想看看那“被镇压的妖面”到底长什么样。我们踩着湿滑的苔石往上爬,心跳比脚步还快。终于在一块倾斜的岩壁上,看到了那张模糊的“脸”——其实是岩石风化形成的纹路,左眼似闭非闭,嘴角下垂,像是在无声地忏悔。我们吓得差点滚下山去,回去还不敢说,怕大人骂我们惊扰了“山魂”……那是童年的想象、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外衣。倒是那片林子,年年春天开满野山茶,红得像火,像是在祭奠什么,又像是在庆祝什么。</p> <p class="ql-block">山腰那块突出的岩石,像极了守望者。它孤零零地立在绿浪翻涌的林海中央,风吹过时,树梢摇曳,唯有它不动。小时候我觉得它是被点化的石精,奉大圣之命镇守此地,防止妖气复燃。长大后才明白,它只是大地隆起的一块骨头,沉默地见证着四季更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有些事,未必全是真的,才叫真实。比如骚达和尚到底有没有徒弟?鬼岭凸下是否真有暗河通向地府?这些答案,老爷爷没讲清楚,也不愿讲清楚。他总是在故事结尾眯着眼说:“有些山,不能挖;有些事,不能问;有些风,是从地底吹上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我离开龙峰村多年,每次回乡,第一眼仍是望向那座山。风力发电机在山顶缓缓转动,像现代的经幡,把旧日的传说搅进风里,吹向远方。而那山依旧静默,仿佛压着的不只是妖魔,还有我们一整代孩子的梦与怕。</p> <p class="ql-block">记录真实的美好瞬间,回忆从前的美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