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的种种

张非飞

<p class="ql-block">说诗话词之23 </p><p class="ql-block"> ”草”的种种</p><p class="ql-block"> 古今中外 ,说到草,就是植物的草,草就是草,没有歧义。但在古诗词中,因语境不同,草有不同的含义与意象。</p><p class="ql-block"> 01 “莺飞草长,杂花生树。”</p><p class="ql-block"> 花开草长莺飞 ,春之交响曲。草就是草,显示了春天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02 “沅有芷兮澧有兰”——屈原《湘夫人》</p><p class="ql-block"> 芷与兰都是草,能开很香的花,象征美好的品德。</p><p class="ql-block"> 03 “花褪红残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树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p><p class="ql-block"> 从花、杏、燕子、柳绵来看,芳草就是构成春景的草,但引用者出于个人的境况,将其比况成白富美或高富帅,或轻松的职业或高薪的岗位。</p><p class="ql-block"> 0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p><p class="ql-block"> 从诗题与后四句来看,这是一首写别离的抒情诗 , 从首句的“离离”,末句的”萋萋”也可以看出草是离愁别绪的载体。如果单看前四句,也可以看作是对野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的讴歌、赞美。</p><p class="ql-block"> 05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p><p class="ql-block"> 诗里的春草有离别的难舍,又有望归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06 “别时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p><p class="ql-block"> 作者直接用野蛮生长的春草作喻体,比喻这种令人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恨,这离恨将全时空地伴随一路,伴随一生,绵绵而无尽期。</p><p class="ql-block"> 07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p><p class="ql-block"> 这是贺方回的一首名词 ,写他对一位凌波微步、步步留香的妙龄女子动情、爱慕、追求。想象她的住所,打听她是否有对象,为她写下柔肠百结的诗句。最后用三个喻体,比喻描述他对她的情深似海:a.梅子黄时雨。淫雨霏霏,不休不止,连月不开。b.满城飞絮。漫天飞舞,大街小巷,屋角路旁,拂了一还满。c.一川烟草。挤挤挨挨,绵绵密密,郁郁青青。贺铸因这首词最后的比喻,在北宋词坛得了个外号:贺梅子。我想再给他一个绰号:贺情圣。</p><p class="ql-block"> 这些诗词句子中的“草”,早已超越了植物本身,成为诗人抒发情感、营造意境的重要载体。既是自然意象,也常被诗人赋予丰富的情感,或象征生命,或抒发思念,或寄托离情别绪。</p><p class="ql-block"> 这些诗词句子与我们诗歌的传统的表现手法是有关联的。从《诗经》桃花、斑鸠到《楚辞》的香草美人,这种比兴手法,诗人们用得是很娴熟的。“离恨恰如春草”就是一个本体、喻体、比喻词完整的明喻。贺梅子《青玉案》的比喻虽然没有比喻词,但是一个三个喻体,一个本体的博喻。</p><p class="ql-block"> 传统要发扬 ,经典永流传。</p><p class="ql-block"> 2025.09.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