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7日,清晨的阳光洒在中央浙南特委旧址纪念馆的金色镰刀锤子标志上,熠熠生辉。我们一行人站在这里合影,身后的建筑庄重肃穆,红底金字的牌匾在秋日里格外醒目。那一刻,仿佛历史的回响穿透时空,落在我们肩上,沉甸甸的,是责任,也是传承。作为龙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的一员,我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精神的寻根。</p> <p class="ql-block">横幅在风中轻轻摆动,“铭记历史赓续血脉 循迹溯源砥砺奋进”十二个大字鲜红如初。我们站在展示馆前,神情庄重,心中却涌动着热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集体活动,而是一场灵魂的对话。有人整理衣领,有人轻声交谈,但当快门按下的一瞬,所有人都挺直了脊背——我们知道自己正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脚下这片土地,曾燃起过革命的星火;而今天,我们带着非公企业的使命而来,寻找那份不灭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走进会议室,党建交流会的横幅高悬墙上,气氛安静而专注。大家围坐在长桌旁,笔记本摊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位同志分享道:“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不是贴标签,而是种信仰。”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心湖,激起层层涟漪。我们讨论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企业管理,如何让党组织在车间、在项目一线真正发挥作用。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信念也在悄然加固。原来,党建不是挂在墙上的制度,而是流淌在企业血脉里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转场来到展馆内的战争场景雕塑前,硝烟弥漫的墙面、匍匐前进的战士、投掷手榴弹的瞬间,把我们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喧哗,只有低低的叹息和凝重的目光。一位年轻党务工作者轻声说:“他们用命换来了今天,我们拿什么去回应?”这句话没人回答,但每个人心里都在默默作答。那是一种无声的承诺,关于坚守,关于担当。而在今天的企业阵地上,这份担当,或许就是面对困境时不退缩,是利益面前守住底线。</p> <p class="ql-block">在展板前,我们驻足良久。黑白照片里的面孔早已模糊,可他们的眼神却依然坚定。地图上的行军路线蜿蜒如血脉,串联起一个个不屈的据点。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有人轻声念出文字说明,仿佛怕惊扰了那段沉睡的历史。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溯源”不只是回望过去,更是为了看清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我们来自人民,服务职工,扎根企业,这才是我们党建工作的根与魂。</p> <p class="ql-block">群众路线的展板前,灯光柔和,字字如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问计群众”,这些话并不陌生,但在此刻读来,却有了新的重量。我们是企业里的党务工作者,服务的不只是党员,更是千千万万普通职工。如何让政策落地不走样?如何让组织温暖触手可及?展板上的六个“群众”,像六记叩问,敲在心上。回到岗位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车间,听一听工人们最真实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的立体地图模型静静陈列,旗帜标注着一个个重要事件的发生地。讲解员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里是浙南革命的火种之地。”我们俯身细看,指尖几乎要触到那些地名。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段落,而是脚下这片土地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有人轻声说:“原来我们一直走在先辈走过的路上。”是啊,他们用脚步丈量信仰,我们用行动延续初心。</p> <p class="ql-block">“浙南特委第八、第九次扩大会议”“政权组织的建立”……一面红墙,承载着太多厚重的记忆。展板上的文字简洁有力,照片中的身影虽已远去,但他们的选择依然照亮今天。一位老党务工作者站在墙前久久未动,他说:“我们做的每一份材料、开的每一次会,其实都是在续写这面墙上的故事。”我望着那面墙,仿佛看见无数个夜晚,有人伏案疾书,只为把党的声音传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走廊两侧的展板连绵如长卷,玻璃柜里静静躺着泛黄的文件、旧军帽、锈迹斑斑的水壶。一位穿黄衣的同事停下脚步,指着一张黑白合影说:“他们当年也像我们这样年轻吧?”是啊,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孩子、爱人的伴侣,却选择了最艰难的路。而我们,站在他们用生命铺就的坦途上,更应走得坚定。在非公企业做党务工作,或许没有枪林弹雨,但也有看不见的战场——思想的阵地,一刻也不能松。</p> <p class="ql-block">楼梯盘旋而上,扶手上镌刻着重要历史节点,灯光如星点垂落。拾级而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有人放慢脚步,仰头细读那些刻在扶手中的年份与事件。一步一阶,一步一忆。这不仅是物理的攀登,更是精神的登高。每一步,都像在回应历史的召唤:你,准备好了吗?</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处展厅,几位同事正围在展柜前,看一封泛黄的家书。字迹潦草却有力:“若我不归,望妻勿悲,革命终将胜利。”有人眼眶微红。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信仰的考验从未消失——只是形式不同罢了。在企业经营的压力下,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何尝不是一种战斗?这份家书,写给爱人,也写给未来。而我们,正是那个“未来”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一扇刻着字的旧木门静静立在展厅角落,讲解员指着门楣上的铭文说:“这是当年特委开会的秘密据点。”他手势沉稳,语气平和,却让整个空间都安静下来。历史从未远去,它藏在这些细节里,等我们去发现、去倾听、去传承。我忽然想到,我们每一次组织学习、每一次开展活动,何尝不是在搭建今天的“秘密据点”?在那里,信仰被传递,信念被点燃。</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站在展板前,手指划过一行行文字,像在梳理一段血脉的流向。我们围拢过去,听他讲述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细节。一位年轻党员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她说:“这些故事,我要带回公司,讲给支部的同志们听。”那一刻,我看到了薪火相传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 quietly 的记录、认真的聆听、默默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静静站在红色展墙前,讲解员的声音在空间里回荡。历史照片中的人物目光如炬,仿佛穿越时空注视着我们。我们穿着白衬衫,整齐而肃穆,像一支等待出征的队伍。不是去打仗,而是去坚守——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守住那抹不变的红。这份红,是信仰的颜色,是初心的底色,是我们作为党务工作者最深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弧形展厅里的浮雕墙气势恢宏,人物群像仿佛正从历史中走出。他们迈步向前,目光坚定。我们站在下方仰望,忽然觉得自己也成了队伍中的一员。不是扮演,而是融入——融入那段不屈的征程,融入那份永恒的信念。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接棒人。</p> <p class="ql-block">“中共浙南特委领导下的政权组织”,展板上的标题庄重而有力。我们读着那些制度建设的细节,忽然意识到:今天的党建规范化、组织体系建设,其实正是当年精神的延续。历史不是标本,而是活水,一直在流淌。我们在非公企业推进“两个覆盖”,完善组织体系,何尝不是在续写那份制度建设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浙南火炬喷薄燎原(1936.3-1937.8)”,黑色墙面上的展板如一道火焰,点燃了整个空间。那段短暂却炽热的岁月,像一束光,照亮了黑暗中的前行者。而我们,是否也能成为新时代的“火炬手”?这个问题,不需要立刻回答,但必须一直思考。在每一个加班的夜晚,在每一次艰难的抉择中,我们都在用行动作答。</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馆,阳光正好。那座现代建筑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顶部的金色镰刀锤子闪耀着理想之光。我们缓步前行,脚步比来时更稳。这次红色教育,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信仰的加固。我们带不走文物,但带走了故事;我们记不住所有年份,但记住了那份滚烫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回望展示馆,玻璃幕墙映出远山与天空,也映出我们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