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霞村乐龄学堂秋季学期第三期 徒手心肺复苏

霞村乐龄学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今天学堂里热闹得很,53位学员早早到了教室,虽是秋日,却已有了节日的喜庆劲儿。不过今天的主题可不只有欢笑,还有沉甸甸的生命课——徒手心肺复苏,外加一段振奋人心的手势舞《中国冲冲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乡卫生院院长李开基站在讲台前,声音沉稳有力。他告诉我们,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有多关键——大脑缺氧超过4分钟,损伤就不可逆了。他说:“抢救不是医生的专利,第一目击者才是最关键的那双手。”那一刻,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仿佛也在提醒我们:知识,是送给生命最庄重的礼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遇到突发情况,先看环境安不安全,再轻拍肩膀喊名字,没反应就赶紧叫人打120。”李院长一边讲,一边比划着动作。他提到《民法总则》第184条——好人免责条款,说:“放心救,法律给你撑腰。”这话一出,底下不少人松了口气,有人笑着说:“这下敢伸手了。”我看着他投影上的步骤图,心里默默记下:判断意识、呼救、按压位置、手势、姿势……每一步都像在和死神赛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接着我们看了一段心肺复苏的视频,画面里模拟人躺在地上,施救者跪在一旁,双手交叠,用力而规律地按压。节奏是“01、02、03……30”,接着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那节奏像一首生命的节拍器,不快不慢,却字字千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卫生院副院长邓水姬医师带着假人来现场演示。她动作利落,边做边讲解:“按压深度5到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到120次。”志愿者老师和学员还上前体验,有人按了几下就额头冒汗,“看着简单,做起来真累。”可正是这份“累”,让我们更明白了急救背后的分量——那不是表演,是拼尽全力的托举。</b></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气氛轻松了许多,我们学起了手势舞《中国冲冲冲》。音乐一响,大家从拘谨到放开,跟着节奏挥动手臂,喊着“冲冲冲”,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有人说:“上午救人心跳加速,下午跳舞也心跳加速,今天真是‘心’累的一天!”可谁都知道,这“累”里,藏着满满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临下课,学堂还贴心地提前准备了中秋月饼,有人说起今天学的心肺复苏,说回家要教孙子;有人哼起《中国冲冲冲》的调子,逗得大家直乐。窗外秋阳正好,屋内暖意融融,这一刻,我忽然觉得,乐龄学堂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态度——无论年岁几何,都要对生命保持热情,对他人保有勇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我们学了如何在四分钟内抢回一条命,也学会了用双手舞出对未来的信心。在霞村这片土地上,知识在传递,温暖在流动,而我们,正一步步成为更好的“第一目击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