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世博会的故事始于1851年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第一次让众多国家通过参展世博会汇聚一堂。</h3> <h3> 1855年,指挥棒传到了巴黎手中。这座法国的首都城市共举办了6届世博会,在这短期内推动了整座城市的现代化。并使其成为之后世博会场馆规划的模板,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共有18届世博会。<br> 之后,在欧洲各大主要城市,美国,甚至远自澳大利亚都举办过。</h3> <h3> 随着世博会的发展,国际展览局于1931年成立,意在规范这一盛会。目前,国展局监督和管理四类世博会。<br><br><br></h3> <h3> 图中,将1851年以来所有的博览会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以举办规模和举办目的区分。<br> 深蓝色-综合类世博会<br> 浅蓝色-专业类世博会<br> 黄色-米兰三年展<br> 绿色-园艺博览会<br></h3> <h3>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是第一届世博会,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和皇家艺术、制造和商业促进会成员、发明家亨利·科尔公司发起该届世博会,仅在一座展馆内展出:水晶宫。<br> </h3> <h3> “水晶宫”是1851年伦敦世博会主展馆,设计师是约瑟夫·帕克斯顿。它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所以被誉为“水晶宫”。是世博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建筑。当初这个建筑是1851英尺,约500公尺,高度100英尺,世博会博物馆的这个模型是以1:100这样缩小还原的水晶宫。它也是世界上目前体量最大的一个水晶宫模型,当年英国女皇和她的夫婿爱伯特亲王在1848年准备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时,就碰到场馆的问题。在全世界的招标方案中,没有一个吻合他们的思路。由于当时选址在伦敦的海德公园,由于内部植被丰富,环境优美,所以皇室要求建筑首先它是一个临时的建筑且搭建周期不得超过10个月,其次它要容纳5万人以上的,能布置非常多的展品。并控制在10万英镑以内。还必须能够拆除,这些严苛要求导致直到1849年仍然没有招到这样的方案,于是世博会的举办陷入了一个危机,直到水晶宫的设计方案出现。由于其造型亮眼,并且满足所有条件,所以一举俘获了组委会的芳心。</h3> <h3> 万国博览会,旨在展示英国和其他参展国在科技和艺术领域的成就。结果,这届世博会为英国摘取了“工业革命领导者”的荣誉,并开启了国际文化交流的新时代。<br></h3> <h3><br> 博览会取得的利润被用于“丰富工业教育的手段,并将科学和艺术的影响扩展到工业生产中”,比如创建了地质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制造博物馆(即现在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和帝国理工学院。<br><br></h3> <h3> 在首届世博会上,中国馆共有两个展室,展室上方各有一块小匾上清楚地标示着“CHINA”字样。中国展室的展品主要有:广口大对瓶、穿官装的中国官员像、丘比特与普赛克、安德络墨达、中国瓷器、屏风、椅子、象牙雕刻、青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这里的展品大部分是在华或和中国做贸易的外国商人组织的,所以展室中既有中国产品,也有西方展品 ,并非中国官方的参展。</h3> <h3> 但在这次的世博会上却有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以个人行为参与。<br> 徐荣村~广东香山商人<br> 参展品~“荣记湖丝”(产自湖州的辑里湖丝)<br> 成就~荣获金银大奖 <br><br><br><br></h3> <h3> 关于这次参展,还有一些有趣的细节:据记载,徐荣村精选了12包“荣记湖丝”运往伦敦。起初因包装朴素未受重视,但最终凭借其卓越的品质脱颖而出,评委会授予其奖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了奖牌和奖状。<br> 在描绘世博会开幕式盛况的油画中,还出现了一位被称为“希生广东老爷”的中国人站在嘉宾中的身影,这也佐证了当时有中国人参与了这一盛会。</h3> <h3> 1851年的这次参与完全是民间商业行为。直到二十多年后的1876年,清政府才首次以官方名义派代表参加了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日益紧密,并在2010年于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实现了百年梦想。</h3> <h3> 1855年,世博会的指挥棒由英国伦敦转交到了法国巴黎的手中,在这一届世博会中,首次出现了艺术展与工业展相结合展示,这样的展出形式也在后来的世博会中得以传承。<br> 1867年,巴黎迎来了自己举办的第二节世博会,现代世博会也在这时初具雏形。而这界世博会中也出现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以国分类,出现了国家馆的形式。再有第一次将世博会展览衍生到了周边园区,也首创了世博园林的建造先河。<br> 1878年,这是继法国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重新崛起的标志,蒸汽机依然是技术发展的象征,在这一年出现了许多改善人类生活的新发明,包括制冰机,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留声机等,组委会为1878年世界博览会建设了老特罗卡德罗宫,特罗卡德罗宫位于塞纳河畔的小山丘上,正面对着战神广场。<br> 1889年,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对于法兰西民族来说,筹办世博会犹如成熟的乐队演奏着熟悉的乐曲,因为这已经是法国第三次举办世博会。巴黎的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也是为这届世博会所建成的。它的建成也让法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国旗飘扬在三八米高空的国家。<br> 到了1900年,巴黎建成了第一条地铁。造就了新艺术运动蓬勃展开。<br> 37年后的1937年,法国再次举办起了世博会,这界世博会举办时正值二战时期,整个世界都笼罩于二战的阴影下。而法国这次世博会上在艺术方面更加开放。为现代艺术的大行其道提供了条件。它使当时政治经济正处于不断下滑的法国在艺术方面任然屹立于世界中央,并因自己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举办次世博会,法组委会还重建了夏悠宫。他正对埃菲尔铁塔。现已成为巴黎的一大文化中心。该届世博会上,西班牙大师毕加索还为西班牙馆创作了一幅壁画《格尔尼卡》展示在西班牙馆外。作品表现的是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罪犯的痛恶。及对死者的哀悼。</h3> <h3> 世博会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影响,推动了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并激发了众多人类体验领域的创造力。最重要的是,世博会提升了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并持续发挥着这一作用。</h3> <h3> 大阪是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h3> <h3> 2010年,中国迎来了世博盛会。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h3> <h3> 为建造世博展馆,上海遇到了单个项目规模最大、难度最高、要求最严、时间最紧的一次动拆迁。被动迁的居民顾全大局,积极配合,“笑签动迁约、笑别旧家园、笑迎世博会。”</h3> <h3> 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很多国家把一些展品留在了上海,使人们在以后的参观中能再次欣赏到。</h3> <h3> “一轴四馆”是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群,它们是整个世博园区永久保留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后世博时代上海重要的文化和会展中心。</h3> <h3> “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建筑,而是一个大型的商业、休闲和交通综合通道。<br> 它位于园区的中心地带,连接了地铁站、主要场馆和出口,是游客进入园区后最主要的集散通道。现已改造为“世博源”,一个大型的商业、餐饮和娱乐中心。</h3> <h3> “中国国家馆”是世博会期间中国展示国家形象和文化精髓的核心场馆,以其独特的“东方之冠”造型成为最经典的标志。<br> 世博会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现作为国家级美术馆,常年举办各类高水平的艺术展览。</h3> <h3> “主题馆”是世博会期间用于展示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核心场馆。它拥有巨大的展厅空间,屋顶铺设了大面积的太阳能板,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太阳能屋面。<br> 现作为“上海世博博物馆”。是一个大型的专业展馆,常年举办各种国际性会展、会议和活动。</h3> <h3> “世博中心”是世博会期间的运营指挥中心、庆典会议中心、新闻中心和论坛活动中心。<br> 现在改为“上海世博中心”。是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办上海市人大、政协会议以及众多国际性重要会议和活动。</h3> <h3> “世博文化中心”是世博会期间的大型永久性演出场馆,以其独特的“飞碟”造型而闻名。旨在满足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和综艺活动的需求。<br> 世博会后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它是上海乃至中国顶级的娱乐场馆。常年举办国内外顶级明星的演唱会、颁奖典礼、NBA中国赛等大型活动。</h3> <h3> “世博一轴四馆”不仅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上海城市功能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他们从世博会的临时性功能,成功转型为服务于市民和城市的永久性公共文化、会展和娱乐设施,至今仍在上海的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