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网络上对老年人该不该拿退休金和老年人之间退休金数额差异比较大讨论得比较激烈。</p><p class="ql-block">至于老年人该不该拿退休金一事,我想不必要讨论,一定是该拿的。最早建立退休金制度的国家是德国,1889年,德国颁布了《老年残疾保险法》,并于1891年开始生效,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该制度是一种由国家强制缴费的、与在职时工资水平相联系的收入关联型、无须家计调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费用来自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对受益者采取缴费义务与享受权利相联系的养老制度。这一制度现在被全世界认可和共同遵守。上一次,我文章中提到:目前,在日本流行一种观点,认为老年人对社会已经没有了价值,应该让他们快速地离开这个世界,免得对社会是一种拖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日本这个民族比较奇葩,中国文化传到日本也有一两千年了,却始终改变不了日本人这种禽兽思维模式,在日本人头脑里要建立礼义、仁道思想是很难的。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给老年人发放退休金并非“养着他们”,而是社会对劳动者一生贡献的合理回馈,是知恩图报必须要做的事情。老年人在年轻时通过劳动创造了大量财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退休金本质上是他们年轻时劳动价值的延迟兑现,是对其过往贡献的认可和回报。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无法再从事劳动,退休金制度通过社会统筹,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让他们能安度晚年,这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社会来说,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让老年人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能减轻家庭赡养压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网络上还对现今的老年人,年轻时没有交社保,现在却拿着高额的养老金产生质疑,认为不是他们自己的积累,用了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对这个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去考虑。现在退休的老年人,他们年轻时确实没有交社保,但责任不在他们自身,国家制度就没有设计这个方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一穷二白,能把六亿人养活都不容易,哪里还想到养老的问题呢?那么,对这批老年人是否让他们任其倒霉,使其老无所依呢?当然不行。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和强大,就是这一批老人在他们年轻时用短短的几十年创造出的不平凡业绩,使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这样的成绩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没能达到的成就。现在领退休金的老人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建设者,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对这批功臣,让其为老年生活担忧,我们这个讲究“仁义礼智信”的民族,有何面目面对他们,我们又有什么脸面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国家发给这些老人的养老金,理所应当,他们拿得也心安理得。</p><p class="ql-block">至于养老金差距过大,我认为,有客观因素之间的差异,也有制度设计的问题。客观差异,从事脑力劳动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般读书时间长,工作后对社会的贡献度相对大一些,退休金高一点也合情合理。制度设计的问题也客观存在。我早就发现,我们国家的制度,甚至是法律,在制定时,一般首先由相关部门提出初步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再经权力部门批准公布,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各部门提出的初步方案是基础蓝本,这个蓝本相关部门在起草时,肯定得先从他们熟悉的人和地方考虑,这样难免会对这些人、这些地方更有利,有时拿出的东西可能或多或少代表了本部门的利益。设计养老金的官员和学者,他们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他们是否是有意,或是无意,设计了这个方案,让退休的企业职工觉得吃了亏,我不得而知。还好,养老金并轨后,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逐步解决。</p><p class="ql-block">至于年轻人怕他们的积累被老年人用光了,等他们老了,养老金没有着落的顾虑,我想完全没有必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大,只要将其收益转化到养老基金,这个钱永远也用不完。我们不像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是私人的,他们的财政只能靠税收。我们国家资金的腾挪空间要大得多,不必杞人忧天。——中午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