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唱经楼】

跑马看美景

<p class="ql-block">闹市中的历史回响——太原唱经楼游览有感</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7日,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踏入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鼓楼街中段的唱经楼。这座始建于明代初期的古老建筑,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在繁华的闹市中静静散发着独特的光芒,让我深感震撼。</p><p class="ql-block">踏入唱经楼所在的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工”字形布局。唱经楼、通廊、正殿、春秋楼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庄重的画面。这座建筑群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仿佛在诉说着明清时期科举文化的辉煌与变迁。</p><p class="ql-block">唱经楼作为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是一座两层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顶的设计显得格外庄重典雅。顶部孔雀蓝琉璃瓦剪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为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亮色。一层的五魁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南向明间设卷棚抱厦,这里曾是官员们临时休息之地。我轻轻抚摸着厅内的柱子,感受着岁月的痕迹,仿佛能看到当年官员们在此短暂休憩、为即将到来的唱经仪式做准备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沿着五魁厅内部的楼梯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二层的唱经阁。这里是当年官员唱经的地方,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唱经声。檐上栏板雕有游龙牡丹,大气又精巧,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再往上看,“唱经楼”匾高悬,搭配上精美的图案和装饰斗拱,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p><p class="ql-block">正殿位于院落的北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的设计彰显着其古朴典雅的气质。殿内供奉着关圣帝君、文昌帝君及孔子塑像,这些历史人物的塑像栩栩如生,仿佛能将我们带回那个时代,感受那份庄重与神圣。关公一生喜读《春秋》,春秋阁也因此成为专门纪念关公的建筑物。在正殿东侧的春秋楼里,一层的三间窑洞式建筑中供奉着道教“三清”神祇塑像,二层则供奉着忠义关公、文昌帝君、先师孔子的坐像。这三尊塑像有着特殊的寓意,文昌帝君掌管士人功名禄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关公则是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它们共同汇聚于此,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文化、道德和忠义的崇尚。</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唱经楼的院落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明清时期的科举考场。想象着当年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在听到自己名字被高声宣读的那一刻,内心该是多么激动,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那场面,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而唱经楼,就是这一切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无数人的梦想与荣耀,也见证了科举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变迁。</p><p class="ql-block">如今,唱经楼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缮。2003年至2006年,政府多次对唱经楼进行修缮,使其基本恢复了当年的模样。站在这里,我不禁为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所赞叹。同时,唱经楼也对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进这座古老的建筑,感受历史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游览完唱经楼,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繁华的闹市中,能有这样一座宝藏文物保护单位,实在是太难得了。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我们能够停下脚步,感受历史的厚重,汲取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这次太原唱经楼之行,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我相信,这座古老的建筑将会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向世人诉说着那些古老而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太原市【唱经楼】坐落于杏花岭区鼓楼街中段,始建于明代初期,是全国仅存的一座专用于科举考试后宣唱考生名次的建筑。其坐北朝南,以唱经楼为核心,配以通廊、正殿、春秋楼,构成“工”字形院落。这座两层木结构建筑采用十字歇山顶设计,孔雀蓝琉璃瓦剪边,庄重典雅。</p><p class="ql-block">作为明清时期科举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唱经楼见证了无数士子的荣耀时刻。发榜前一日,书吏会在此登楼宣唱考生名次,次日张贴金榜,流程严谨。清康熙年间增建的春秋楼,融合了道教“三清”与关公、文昌帝君、孔子等塑像,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p><p class="ql-block">历经多次修缮,唱经楼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承载着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记忆,更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教育、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唱经楼的历史背景与传说:</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太原唱经楼:科举文化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太原唱经楼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鼓楼街中段,始建于明代初期,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后宣唱考生名次的主要场所。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与山西布政使司衙门相邻,凸显了科举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 建筑布局:唱经楼由唱经楼、通廊、正殿、春秋楼组成,构成“工”字形院落。主楼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顶孔雀蓝琉璃瓦剪边,庄重典雅。</p><p class="ql-block"> • 功能演变:明清时期,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发榜前一日,书吏会在唱经楼上宣唱考生名次及籍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增建春秋楼,融合关公文化,供奉关公、文昌帝君、孔子塑像,体现了忠义与智慧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 历史价值:2013年,唱经楼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载体。</p><p class="ql-block"> • 现状留存:民国时期,唱经楼因城市变迁损毁,现仅作为地名沿用,周边街巷如唱经楼西街、东街均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二、传说与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1. 太原唱经楼:科举荣耀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 “五经魁首”的宣唱:发榜前一日,书吏会在唱经楼上高声宣唱前五名考生的姓名及籍贯,随后张贴金榜。这一仪式填补了乡试放榜的喜庆空白,使举人高调出场,风光无限。</p><p class="ql-block"> • 清官于成龙的起点: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的山西永宁州人于成龙,曾以“副榜贡生”的身份从唱经楼下走出,步入官场,开启了传奇人生。</p><p class="ql-block">三、历史与传说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 太原唱经楼:以科举文化为核心,见证了无数学子的奋斗与梦想,是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载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