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西溪南

羊头

<p class="ql-block">  黄山脚下有一个西溪南的千年古村,凝聚了古徽州的大半精华与神韵,拥有1200多年的历史,毗邻蜿蜒的丰乐河,村中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满目皆是江南的幽静与古朴。</p> 西溪南古村落 <p class="ql-block">  该村始建于后唐,明清时期兴盛,现存明代建筑10余处、清代民居百余幢,其中老屋阁与绿绕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落呈棋盘格局,保留黟县青石板路及果园遗址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镇因处于丰乐河南岸,曾名“丰溪”“丰南”,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镇境内河流属新安江水系,丰乐河从北向南纵贯全镇,到西溪南老桥处以上河道长度49.3千米。</p> 枫杨林湿地 <p class="ql-block">  ‌ 枫杨林湿地‌:华东最大原生枫杨林,网红木桥与溪水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枫杨林常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滩、湿地等区域,具有耐水湿、耐干旱的特性,可作为河岸绿化树种,改善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  枫杨木材轻软易加工,可制作家具;树皮含纤维,是造纸原料。其果实可提炼杀虫剂,叶片虽有毒但可入药。</p> 老屋阁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屋阁是</span>西溪南村盐商吴息之家族的宅邸,典型的明代中期代表性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老屋阁为砖木结构的2层楼房,一层低,二层高。坐东北朝西南,5间3进,口字形四合院。侧立面山墙为三个人字形,区别于徽州建筑中的马头墙,与院墙采用不对称方式,与水平高墙相结合,形成参差错落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该视频网上下载</p> 绿绕亭 <p class="ql-block">  绿绕亭,始建元代天顺元年(1328年),明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现存为明代遗构。‌‌砖木结构过街亭,平面近正方形,采用月梁构造,保留元代彩绘包袱锦图案,临池设“飞来椅”供休憩。‌‌</p> <p class="ql-block">  亭名取自王安石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反映徽州文人雅趣。‌‌可惜我们此行未见池塘里浮萍漂绿,且亭南的旧房已拆除(上二下二图为网上下载)。</p> 慰颜府遗址酒店 <p class="ql-block">  黄山诗莉莉·慰颜府文化遗址酒店坐落于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溪边街,藏身于千年古村西溪南的枫杨林深处,被潺潺溪水与青翠绿意环绕。这里曾是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的儿时故居,亦是明清古建的再生之作。</p> 古村暮色 余清斋 <p class="ql-block">  余清斋是西溪南村的明代古宅,原为书画鉴藏大家吴廷的府第,始建于1495年,现为集民宿、餐饮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点,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徽派建筑风格闻名。‌‌</p> <p class="ql-block">  余清斋牌匾为明朝画家董其昌所写,董出身寒门,十几岁从上海松江华亭至徽州省亲,拜歙县大学士许国为师。许推荐董做家庭教师以解生活之困。</p> <p class="ql-block">  董在西溪南期间居住收藏家吴廷家,为吴廷鉴定《余清斋法帖》并题写碑名。吴廷将其收藏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黄庭经的胡母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兰草帖、鸭头丸帖,苏轼的赤壁赋,米芾千字文,颜真卿的蔡明远帖等刻碑制成法帖。此法帖久和余清斋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  《余清斋法帖》是吴廷汇集所藏晋至宋名家书迹,经董其昌、陈继儒评鉴遴选,由杨明时双钩勒摹上石而成的丛帖。</p> <p class="ql-block">  全帖收有晋王羲之《十七帖》、晋王羲之《迟汝帖》、《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霜寒帖》、晋王珣《伯远帖》,晋王献之《中秋帖》、《兰草帖》、《东山帖》,隋智永《归田赋》,唐虞世南《积时帖》、唐孙过庭《千字文》,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宋苏轼《后赤壁赋》,宋米芾《千字文》、宋米芾《评纸帖》、宋米芾《临右军至洛帖》。</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余清斋被后人用作小饭店店名,吴廷老先生在天之灵要是知道了非要再次气死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