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少年的梦想稚嫩而珍贵,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引导。小时候时常有挫折,虽然有些令人失落,却也映照出教育方式对成长的长远影响。愿每一个初放的想像都能被温柔接纳,在家里受到父母,在学校受到老师的肯定与指引,奠定更坚定的基础,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寻觅自己要达到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一则:鸿篇大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初中二年级时,武重子弟中学来了一位年轻的姓张女老师,黑龙江人,普通话说的真好。她约一米六不到的个子,口齿伶俐,大眼睛,薄嘴唇,长得清秀。据说是下放回来的,是否受过师范训练,我们并不清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到来,彻底动摇了我长期在语文作文方面的“统治”地位。小学三年级时,我因文革期间写的第一篇作文“一炮打响”,在全年级有了名气。从那以后,我的作文十篇中有三篇会被选为年级范文,这一局面持续到初中二年级,大约1974年张老师到来之后。</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结合家庭进行忆苦思甜的作文。那时正值批林批孔、批宋江运动,学校流传着简体字版的《水浒传》。我便模仿章回体小说的笔法,写了这篇忆苦思甜作文,略带小说味道。整个星期天我都在写,写满整整一本作文本。心里还想:这次一定能受到表扬,在张老师面前得意一番。同学们也都传言我交的作文篇幅极长,目光里多是羡慕与称赞——那时九成学生能写满三页已属不易,而我不仅写满一本,还觉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料三天后作文发下来,最后一页被打上大红叉,旁边只有“重写”二字和日期。这对当时的我是个巨大打击,我的“小说家梦”似乎也就此折断。从此我对张老师既怕又恨。如今回想,若我身为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应当予以鼓励和引导,拓展他的思路,推荐优秀文学作品,而非简单否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则,苦练书法</p><p class="ql-block">从小学到初中,每周都有一节毛笔字课,期末还会安排写字考试。考试内容一般是一页约十二个字。我当时临的是“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和毛主席语录。虽然我的字不算出色,但在同学中还算中上水平。</p><p class="ql-block">然而那次期末,我的成绩却只是一个“及格”,而许多远不如我的同学反而拿了“良”以上。那个学期是我语文学习中最黑暗的时期,成绩从没掉出前五名的我,一度跌至二三十名(全班约五六十人),深感耻辱。</p> <p class="ql-block">暑假开始,武汉极热,家里又小。我每天清早自己磨墨——其实有现成墨汁,但我偏要亲手磨,像是赌一口气,仿佛把墨磨在老师的脸上,心里确怀怨恨,毕竟年纪尚小。之后,我便在《参考消息》报纸上认认真真写毛笔字,一天写满四版,约两百字,常耗时两小时以上。每每汗流浃背,却不知疲倦,总要写到中午才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七月初放假到九月一号开学,我一天未断。因为练字,我还特地去汉口南京路的笔墨商店,买了小白云、中白云和狼毫毛笔,每支一两块钱。尤其那支小楷狼毫,墨绿色笔杆雕有花卉、描着金字,我用了很多年。</p> <p class="ql-block">开学后我仍坚持练字,每周写两张报纸。渐渐地,字也有了进步。后来家里从东北找来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字帖,我尤其喜欢柳体,但自觉颜体更合我的性格——宽厚圆润,结构舒展。此后几十年,我的字也的确更近颜体。通过练字,我也开始了解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的故事。通过练字,除了对各书法家的了解还掌握了更多的历史知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练字一年之后,约在初三,武重子弟中学举办毛笔字比赛,我一举获得一等奖。拿着奖状,心里特别高兴,这是对自己努力的回报,仿佛也是对张老师一种无声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从初中到高中,上了大学又工作了几年,好像GFKGW系统成立了个神剑协会。里面有摄影书法、音乐等等,也有幸参加了单位里的书法比赛居然获得了二等奖,其实就写了几个字,主题是“书法”两个字,再是落款名字和时间什么的。奖品是烧制涂釉的一个笔筒,一个洗笔盆、还有一个笔架,现在还在柜子里保留着。由于在外地就不能拍照了,只能在这美篇里用硬笔写几个字词,用来对这篇回忆小文下一个注脚。</p> <p class="ql-block">至于说写文章方面,上武重高中后有沈瑞文武老师的提携,还有转学实验中学的贾老师,洪老师自信心有所恢复。但是对于那种政论文的论点论剧论辩的东西总是抓不住重点。也导致我在工作中写技术文件也是摸索了比较长的时间。后来随着网络的速度兴起,人已经过了40。看了大量的网络文章,牛人到处有,今天我唯一。当时,单位里边对网的管理还没有一些规章制度,于是就试写各种小文,也有发在单位小报上,居然还受到很多的人欢迎,可读性比较强。</p><p class="ql-block">有第1篇文章是<两件鸟事>,题目是总编周杰改的,时间是2006年或者07年吧。写的是单位里,由于人的文明,过去一惊一乍的灰喜鹊和斑鸠,都已经和人已经很亲切了。</p><p class="ql-block">还写过了<搏浪下川岛>,写的是大概2007年在台风天从下川岛乘坐橡皮冲锋舟返回大陆过程中,狂风恶浪与心灵震撼的描写。</p><p class="ql-block">还有<修整悬铃木二三事>,由单位清理那些高大的行道树法国梧桐引发的联想,回忆起给这些法国梧桐做绝育手术,单位里上当受骗。以比较诙谐的方式写出来的。</p><p class="ql-block">还有<南丰1号试H纪>,洋洋洒洒连刋四篇,描写了乳山全场以及小船摆渡返回中遇到的被渔网纠缠用斧头砍断缆绳,讲述当地渔民下网的方式,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还有在航行中颠簸,有些人晕船以及帮助等等,这是2010年初写的。</p><p class="ql-block">还有写<西藏氢舱调试记>,写的是1988年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调试氧仓人体感受,调试过程以及遇到的一些在地面没有遇到过的技术问题,如此通讯落后以及工作经历,好像是2001年写的。</p><p class="ql-block">还写过一篇我们科里老同志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到北京分析仪器厂去搞技术碰到的各种阻碍和困难,倾尽一切想法,还到当地派出所去查相关人员的住处,化粧重要人物的战友”骗”人这种办法,最后成功的拿到了想要的东西,对完成装备的研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多年来大概也就写了10来篇吧,总体说来,由于都是个人经历,又实在,可读性还可以,还是蛮受欢迎的。有了这些,我老是怀疑过去初中张老师对我评价的对错。扼杀一个理想,分分钟就做得到,会影响少年儿童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如今几十年过去,这些往事仍记忆犹新。心态却与当年不同,内心是不是反而充满感激我也不知道。正因为张老师的否定,激发了我奋斗的劲头和方向。虽然既未成为文学家,也没成为书法家,但如今所写能得人认可、让人觉得有趣,或许正是那段岁月因不服气所积淀的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