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div> 一一李白《峨眉山月歌》</div> 到达四川的第六天早上,我们黑龙江旅游团乘坐大巴车从成都出发前往乐山,去一睹世界最高石刻弥勒座佛(又名凌云大佛)的风采。 大巴车来到山下已是下午1时左右,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山路拾梯而上。 我一边走,头脑中一边回忆起1980年由著名演员刘晓庆主演的国产片《神秘的大佛》来,当时真可谓:轰动一时的武侠大片,就是在此实地拍摄的。<div> 剧情:解放前,传说乐山大佛周围的墓穴里藏着一笔巨额佛财。这笔佛财招来不少探寻者,但他们被可怕的怪面人害死在大佛脚下。东南亚华侨司徒骏(张顺胜 饰)接到一个叫安康的人的来信,约他到乐山凌云寺商量要事。他回国来一面考察佛学,一面赴安康之约。当他到达乐山后引起各方的关注。</div> 当的商会会长、恶霸沙驼爷(葛存壮 饰)派人监视他,警方也密切注意他,沙驼爷家的女教师梦婕(刘晓庆 饰)也屡屡出现在他身旁。经一个小和尚的指点,他终于找到了安康。安康就是海能法师(管宗祥 饰),是司徒骏的亲叔叔。原来,司徒骏的父亲当年为维修大佛筹集了一笔钱财,引起当地恶势力觊觎,他本人被军统特务郑浩山所害,帮他保藏这笔佛财的好友么哥也遭沙驼爷的毒手。临死前,他将佛财的秘密告诉了弟弟海能法师。 司徒骏正听海能法师讲佛财之事,发现屋外有人偷听,就中止了谈话。当夜,一个怪面人强迫海能法师讲出佛财的秘密,海能法师不从,被挖去了一只眼睛。司徒骏把来乐山后发生的种种事情和他的怀疑告诉了他的老同学、警察队长翁剑鸣(江庚辰 饰)。翁剑鸣不动声色,访察实情,却险遭他的助手、特务郑翰的暗害。郑翰是郑浩山之子,他曾化装怪面人,寻找这笔佛财。 一天,另一个怪面人烧了凌云寺的藏经楼,挟持海能法师下山,正好郑翰也骗司徒骏上山。他们狭路相逢、厮打起来。郑翰打死了那个怪面人,原来他就是小和尚。郑翰正在逼迫海能法师叔侄两人时,梦婕等人突然出现。梦婕用长鞭把郑翰抽下悬崖,解救了海能法师和司徒骏。梦婕就是么哥的女儿,为报父仇打进沙驼爷家,是她在暗中保护司徒骏。 并未丧命的郑翰,投靠了沙驼爷。沙驼爷孤注一掷,准备炸毁大佛,觅取佛财。梦婕也带领一批群众赶来与他们展开激烈的搏斗,打死了郑翰和沙驼爷,保护了大佛,而自己也身负重伤。最后,海能法师带着司徒骏,梦婕等人终于找到了佛财——一座金佛。 大佛身边的大钟。 据介绍: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通高71米,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海师洞:海师洞依山崖凿壁而成,原为公元3世纪(东汉)崖墓,洞深十余米。相传,唐代高僧海通就在这里主持开凿乐山大佛。洞额“海师洞”三字,是清代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并撰有《凌云山海师洞记》。洞口有祭祀海通禅师“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雕像。<br> 由于前一天始终阴雨绵绵,下山看大佛的栈道需要维修,景区暂停了参观,因此我们非常遗憾地下山赶往峨眉山的住地。 我们晚上入住的秀湖漫居度假酒店,素有"拜佛峨眉巅,休闲秀湖畔"的美誉。 清音阁景区海拔710米,地处峨眉山中山区,有“山水清音”之美誉,山环水绕,景色优美,其整体布局体现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其中峨眉山自然生态猴区位于洪椿坪之下,清音阁寺庙之上的一线天附近,猴区内设有栈道、亭子、索桥,以方便游客观猴。 灵猴的群居习性:峨眉灵猴喜群栖,由一般15~60只成群。喜在地面活动,在崖壁缝隙、陡崖或大树上过夜。野生猴有自己的猴王和领地,而自己的领地是不允许其它猴群进入的,一旦有其它猴群进入自己的领地必将引起一场暴力冲突。 猴群尊大:猴群分别有顶层,中层,和底层,具体分类如下:一个猴群只有一只猴王,而这只猴王会稳定地占有三只至四只母猴,这几只母猴的地位相当于王妃,它们的子女在居所,食物上占有绝对的优先权。在猴王和王妃之下是一些忠诚的公猴和母猴,这些猴子多是与王妃有点血缘关系的,最下层的是那些普通的猴子和体弱的猴子。 峨眉山灵猴特点:峨眉山灵猴属于藏酋猴,是体型最大的猕猴。峨眉山灵猴体长一般在55-67厘米,尾长一般在6-7厘米,体重10-30公斤。体毛厚密腹部浅灰而背部深褐,老猴的两颊长有像胡须一样的长毛。灵猴的眼围是白色的,眉脊长有黑色的硬毛,耳朵小,有颊囊,成年的猴子两颊和颏下有一圈须状髭毛。从颜色上来说,雄猴的脸部为肉色,雌猴的脸部有红色。通过藏酋猴颜面的颜色可以大致推断它的年龄,性成熟时颜面呈鲜红色,进入老年则变为紫色、肉色,黑色。 白猿祖师:战国时期,司徒玄空耕食于峨眉山中,效仿猿猴打斗创出独特拳法,名曰“峨眉通臂拳”。司徒玄空是有史料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被尊称为“白猿祖师”。 峨眉山灵猴、峨眉山野生猴,学名藏猕猴,也叫藏酋猴,俗称“峨眉猴”,“大青猴”、“老青猴”,又因长期生活在佛教名山,故妙号“猴居士”,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兼食昆虫、蛙、鸟卵等动物性食物。景区自然分布约15群500余只,它们既有一定灵性,又野性犹存。 白龙洞:位于象牙坡之下的“古德林”中,相传为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修真的洞府。原分上下两洞,上洞早已掩没,下洞填筑为寺,即白龙洞,亦称白龙寺,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高僧别传禅师所创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br>康熙皇帝御赐白龙洞僧人祖元大师《金刚经》一部,对联一帧:“挂衲云林静,翻经石榻凉”。1986年5月21日,白龙洞经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峨眉山桢楠王:树龄,1000余年。 牛心石:形如牛心,故名"牛心石",又名洗心石。高约 3米,黝黑光亮,状若牛心。牛心石右侧黑水,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黑白二水汇合于 牛心亭下,滔滔白浪,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惊涛拍石,发出阵阵轰鸣,称为“黑白二水洗牛心”。 斗龙坝:相传,在峨眉山白龙洞,一条白蛇勤奋修炼,同时亦有一条青蛇在此修行。某日,白蛇与青蛇相遇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青蛇不敌白蛇,被击败倒地,白蛇遂收青蛇为随从。<br> 一日,峨眉山突现异象,风云变色,电闪雷鸣。一条修炼千年的蛟龙意图将峨眉山作为其修炼之地。此蛟龙体型庞大,鳞片坚硬如铁,双眼炯炯有神,所过之处,山河为之震颤,生灵涂炭。<br> 白蛇与青蛇闻讯,深感惊恐,遂决定联手抵御凶猛的蛟龙。白蛇与青蛇化作两道流光,直冲云霄,与蛟龙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白蛇运用其精湛的法术与蛟龙周旋;青蛇则依仗其速度与力量,不断寻找机会对蛟龙造成重创。经过一番激战,白蛇与青蛇联手发动致命一击,重创蛟龙,迫使其退回海底,不敢再轻易侵犯峨眉山,斗龙坝名字由此而来。 中日诗碑亭:建于1990年8月,由中日友好汉诗协会捐资,乐山市和峨眉山市外事部门协建。亭坐西向东,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穹窿式顶,高4.2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平面用6柱,呈正六边形,柱距1.7米。亭牌匾云“中日诗碑亭”,为日本友好汉诗协会会长柳田圣山手书。亭中立日本高僧良宽于清道光五年(1825)书《题峨眉山下桥杭》诗碑,亭两侧立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口本良宽诗碑、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林的贺诗碑,以及良宽肖像、良宽生平简介、《峨眉山下桥杭》漂流路线图和良宽诗碑记等碑刻。该亭是连接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