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翔特别奉献《共和国曾经的骄子》连载之十一

塞北风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共和国曾经的骄子</font></b></h1><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家口探机厂45年兴衰史话</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朱凤翔</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连载之十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探厂,中国地质事业的功臣</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b></div> <h5> 张探厂职工没有辜负部领导的期望,经过多轮的改进和试验,这台钻机终于定型了,最后被命名为XU-600型钻机,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这是张探厂为共和国建国1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为此厂党委书记李清光代表张探厂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工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时间定格在1959年。<br> 6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在固体矿床钻探中已普遍使用高速小口径金刚石钻探技术,为追赶这一先进技术,缩短与国际先进技术的距离, 张探厂从1966年开始对XU-600型钻机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采用高钻速电机作动力进行金刚石钻进试验,并于1967年定型为XU-600A-2高速金刚石钻机,投入批量生产。这是我国正式投产的第一台高速金刚石钻机,它的问世极大地满足了全国地质野外队对钻探设备日益增长的需要,<br> 在此基础上,张探厂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又先后生产出XU-600-3型钻机、XYZ-3型钻机、XU1000型钻机、JU-1500型高速金刚石钻头钻机,使之形成系列。这些钻机实现了我国钻探设备由大口径低钻速硬质合金钻头到小口径高钻速金刚石钻进的飞跃,使我国的钻探技术设备的整体水平有了质的跃进。<br> 与此同时,张探厂从1962年开始,还先后自行研制了XB-1000、XB-1000A钻机和BW-250/40、BW-420/33泥浆泵等设备,并于1964年投入批量生产。这些设备都以其体积较小、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的特点,成为了岩心地质钻探和水文地质钻探的主力设备,深受用户的欢迎与青睐。<br> 进入到60年代,随着国内地质机械的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有了自主研制的各类钻机开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地质野外队,全国的地质勘探形势出现了大幅度的好转。1963年11月,周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宣告了我国石油已经基本可以自给,中国摘掉了贫油帽子,从此结束了依靠进口洋油的时代。<br> 几乎是同一时间,为了加强对张探厂工作的指导,地质部指派担任副部长的卓雄同志前往张探厂担任厂长后又兼任党委书记。</h5><h5> 卓雄(1915年5月4日-2009年3月2日),江西省泰和县人,原名卓才廉,曾用名张英。1927年3月参加革命,1930年1月加入党组织,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三纵队九支队支队长、红三军九师九团团长、后方办事处特务大队大队长,1931年后到中央保卫局任执行大队长、执行科科长兼管特务大队工作,1936年后,历任红三十二军保卫局局长,湘赣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〇师锄奸委员会副主任兼锄奸部部长,冀中军区锄奸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45年后历任延安赴东北干部团政治部主任、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兼任沈阳市委常委、辽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合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政治委员、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公安部第三局局长、地质部副部长、地质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厂长兼党委书记。<br> 卓雄厂长的到来对于整个张家口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事件,因为当时的张家口地委领导的行政级别最高也只有13级,而卓雄的行政级别是7级!与此同时,他还兼任着地质部副部长的头衔。<br> 卓雄来厂任职一共5年时间。他为人质朴,极具亲和力,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传奇式的美谈。</h5><h5> 如原来从探矿宿舍到厂区之间是一条土路,每逢下雨或下雪天,道路上就会泥泞不堪 ,非常难走,给职工上下班带来了极大不便。为此,卓雄多次与张家口地委提议,希望将这条路修建成柏油公路。但因种种原因,这一工程始终没有被获批。后来考虑到这条路直接关切到企业利益,卓雄决定由企业自己来修建。但在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地委领导沉不住气了,又将工程接了过去,而且还一再表示道歉。<br> 卓雄是1968年4月调离张探厂前往福建省任职的。先后出任福建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民政部副部长等职。</h5> <h5> 朱凤翔从小在红旗楼探矿宿舍长大,探机幼儿园、探机小学、探机中学、探矿机械厂,始终没有离开过探机的怀抱。曾在张家口探机厂铸造车间、机修车间做维修钳工,后调入党委宣传部做宣传和新闻工作,1990年任工具车间党支部书记,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张家口市自学成才者。多次走访张探厂第一任厂长杨义來,建厂80周年时撰写厂史《峥嵘岁月》。担任过探机厂业余文工团总编导,创作过许多歌颂探机厂人和事的文艺作品;担任宣传部新闻组组长期间,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宣传企业的各类稿件3000余篇,为探机厂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是一位对探机厂有着深厚情感的良心作家。</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