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武夷山

禾火王景

<p class="ql-block">武夷山脉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早在1999年,福建省武夷山就被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但因行政区划等原因,当年申报时仅以山脊线划定提名地范围,将位于福建省辖区内的武夷山南部划为世界遗产提名地,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内的武夷山北部则划为遗产地缓冲区。2017年7月,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边界调整,江西铅山武夷山作为武夷山拓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福建武夷山</span></p> <p class="ql-block">福建武夷山遗产区包括四个保护区:西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6527公顷),中部九弯流生态保护区(36400公顷)、东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000公顷),与汉代的遗址保护区(48公顷)是一个单独的区域。共计99975公顷,缓冲区27888公顷。人们常说的武夷山,一般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王峰,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屹然高耸,登上1500余级石阶即可登顶。蹬道极为险峻,在山体裂开缝隙间架梯而上,饶有情趣,有升真观、通天台、礼斗坛、投龙洞及张仙岩、徐仙岩等遗址。</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景区规划范围79平方公里(其中主景区64平方公里、度假区10.5平方公里、城村景区4.5平方公里),划分为九曲溪、武夷宫、溪南、云窝--天游--桃源洞、山北五个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内独特稀有的自然景观与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相互溶合,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是一幅绮丽的画卷。“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九曲溪畔群峰林立,36奇峰、99岩构成了“碧水丹山”的绝妙景观,是我国丹霞地貌中山体最秀、类型最多、景观最集中、山水结合最好、视域景观最佳、可入性最强的自然景观区,在中国名山中享有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是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地。</p> <p class="ql-block">武夷精舍又名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由南宋理学家朱熹于淳熙十年(1183年)创建于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畔,是其创建的第三所书院。朱子理学的 “思想发源地”,是支撑武夷山 “文化遗产” 的一大核心。</p> <p class="ql-block">朱熹,字元晦,号晦翁,别号紫阳。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伟大思想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后世尊称朱文公,学界称朱子。康熙皇帝评价朱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朱子理学及其文化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朱熹早年出入佛、道,1148年考中进士,派任泉州同安县时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1164年,金宋隆兴协议后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潜钻理学。1178年重新入仕后,在庐山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是一部灿烂的史书。这里被誉为“闽邦邹鲁”,新石器时期古越族人在这里创造文明,历代先贤在这里书写美篇。这里是中国朱子理学的摇篮,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在武夷山著书授业长达半个世纪,他开创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是武夷山历史文化的又一见证,“修身为本”“居高思危”“石沼青莲”“壁立万仞”……如同凝固在崖壁上的史书,千崖万壑有清风。坐水观山,这些镌深描红的石刻,赋予武夷山以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文价值。</p> <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武夷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9平方公里。景区内有九曲溪、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个景点,每一景点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神韵而赢得久远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造就了武夷山优美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景区规划范围79平方公里(其中主景区64平方公里、度假区10.5平方公里、城村景区4.5平方公里),划分为九曲溪、武夷宫、溪南、云窝--天游--桃源洞、山北五个景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内独特稀有的自然景观与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相互溶合,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衬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杰出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片由中生代火山活动铸就的红色砂砾岩,历经亿万年的风化切割,形成了“顶斜、身陡、麓缓”的独特地貌,而断块山脊与深切河曲的碰撞,不仅造就了视觉奇观,更在岩石缝隙间编织出复杂的水系网络。</p> <p class="ql-block">并莲峰,在七曲溪北,二峰并峙似并蒂的莲花灿烂于云端,又名鼓子峰、双乳峰。上有船棺遗址以及石鼓和石鼓道院遗址。峰右斜插云端的是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17.7米。</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位于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南续清隐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于群峰之上。</p> <p class="ql-block">天游峰顶有胡麻涧,涧水从峰头直泻而下,如白练千寻,名为雪花泉,为山中一大奇观,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区。</p> <p class="ql-block">九曲溪是武夷山的灵魂。发源于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正是这九曲溪的写照。乘一叶竹筏,随波逐流,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仿佛在山水画卷中悠然穿行。</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它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丹霞地貌,奇峰奇岩,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的 “双重遗产” 身份,绝非 “自然 + 文化” 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深度交融的结果。比如丹霞地貌的悬崖上,留存着 3000 多年前的悬棺葬—— 古人用绳索将棺木吊至百米高的崖洞,这种奇特的丧葬方式,既依赖于武夷山陡峭的山体结构,又体现了古闽越人 “视死如归” 的原始信仰。</p> <p class="ql-block">再比如山中的千年古寺,如天心永乐禅寺,选址多在 “藏风聚气” 的山谷间,寺庙建筑与山石、林木融为一体,形成 “寺在山中,山在寺中” 的意境,这正是中国传统 “山水禅意” 的最佳诠释。</p> <p class="ql-block">作为武夷山的双世遗之一,有360多年历史的三棵六株母树大红袍就在大红袍景点。大红袍的起源之地,红泥拥翠,山风中都带着清爽的茶香。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泡一壶大红袍,观茶叶浮沉于杯,唉茶香浓烈明艳,品茶汤清甜柔和。</p> <p class="ql-block">茶文化是武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也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千年传承的 “茶文化基因”,正是武夷山茶文化入选文化遗产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2,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除名岩产区的其他地区。</p> <p class="ql-block">星村镇地处武夷山西端九曲溪下游沿岸,九曲溪竹筏码头所在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武夷岩茶集散地,有“武夷岩茶第一镇”和“茶不到星村不香”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建于乾隆年间的宁波会馆——“天上宫”门楼砖雕做工精细,里面供奉有妈祖神像,是早期星村村同湄洲之间就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武夷之魂在九曲溪,爬完山得坐竹笺。九曲溪澄澈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隐屏峰是武夷山九曲溪中段的丹霞地貌山峰,因方正如屏、隐于午林渊深处得名。山体由陡峭岩壁构成,西侧接笋峰以尖锐石笋及横裂三痕为特征,峰腰分布先天洞、罗汉岩等天然洞穴。</p> <p class="ql-block">坐上九曲溪竹笺,无登山之劳,有涉水之乐,抬头山景源源而来,俯首水色飘拂而去,侧耳溪水叮咚,凝神恍如鲁宾逊飘流。</p> <p class="ql-block">坐着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p> <p class="ql-block">白云岩属典型丹霞地貌,岩体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形成陡峭崖壁。主峰海拔约500米,岩顶终年云雾缭绕,每日晨间可见白云萦绕岩腰的独特气象景观。岩体东南侧紧邻九曲溪,形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地形,西侧与三教峰构成峡谷景观。</p> <p class="ql-block">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玉女峰,有兔耳岭的怪石奇观,泰山之雄伟壮观,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三块削岩,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p> <p class="ql-block">玉女峰是武夷山的标志性景点,海拔是313.1米,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九曲溪景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各具特色的景观画面由一条九曲溪盘绕贯串。游人凭借一张竹筏顺流而下,即可阅尽武夷秀色,此乃武夷山景观的精华,堪称世界一绝。</p> <p class="ql-block">五夫镇是朱熹故里。朱熹14岁来到五夫,63岁移居建阳。朱熹七十一岁生涯中,家居五夫里紫阳楼近五十年。这里是朱子成长、成家、成才、成就之地,被誉为“朱子理学摇篮”。</p> <p class="ql-block">紫阳楼位于屏山脚下,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就是朱熹在塘边苦读时信手写就的。</p> <p class="ql-block">紫阳楼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是朱熹的书斋及寝室,因此也被称为紫阳书堂或紫阳书室。当地政府对紫阳楼进行了多次重建和修葺,以保护和传承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紫阳楼是典雅的‌徽派建筑。这里不仅是朱熹的生活居所,也是他著述讲学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紫阳楼内部构筑风格庄重典雅,一楹两进,前进为朱熹书斋及寝室,朱熹为不忘父老,以父号取名,将寝室命名“韦斋”,将书房命名为“晦堂”。紫阳楼内保留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诸如书桌、椅子、床榻等,这些家具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韵,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建于1999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汉城遗址的管理机构,属遗址类博物馆,于1999年4月1日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的文物普查,当时城村汉城遗址被发现,1996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随着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博物馆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以加强遗址的保护工作。</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超过3600件,其中包括汉代的金、银、铜、陶瓷等600多件珍贵文物,展厅面积达到132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不仅展示了闽越国的历史文物,还通过“闽越国历史文物特展”向公众展示了汉代的丰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城村汉城遗址,又称古粤城、闽王城,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是在1958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这个内城外廓、廓外有郊的汉代古城遗址,占地14.6平方公里,其中王城(内城、宫城)的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48万平方米。古闽越文明的 “地下王城”,成为武夷山文化遗产的 “历史根基”。</p> <p class="ql-block">城村汉城遗址城墙为夯土建筑,周长2896米,城门两座。城内探明大型建筑群基址4处,冶铁作坊遗址5处,居住区15处以及烽火台、排水系统、古道路多处。</p> <p class="ql-block">它被誉为“环太平洋海岸区域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大型诸侯王城遗址”,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得到了世界遗产专家的认可,被誉为“东方的庞贝”。</p> <p class="ql-block">城村汉城遗址,作为西汉闽越国时期的都城,不仅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城村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武夷山“双世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中心建筑区是一组大型宫殿建筑,有大门、门卫房、正殿、西侧厢房、西侧殿与东暖房等,并有科学的散水设施遗址,规模宏大,反映了汉代闽越族人民建筑成就。</p> <p class="ql-block">经过60多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城墙、城门、宫殿、作坊、墓葬等遗迹,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砖瓦、铁器和铜器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城村汉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村汉城遗址的发现和文物的出土,填补了中国城市发展史和城市考古南部山地类型汉代地方诸侯王城实例的空白,为汉代诸侯王城遗址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和唯一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峡谷(又称武夷大峡谷),形成于中生代(距今约2.30亿年到6700万年)地壳运动,南北纵横80公里,垂直落差1600多米,为东南地区“第一大峡谷”。其实在福建、江西交界的武夷山,有许多的大峡谷,名字不统一,叫人不明就里,五花八门的大峡谷应该是武夷大峡谷的统称吧。</p> <p class="ql-block">青龙大瀑布位于武夷山大峡谷公园西侧。武夷大峡谷又有人称桐木大峡谷,武夷山有很多峡谷,附近还有什么龙川大峡谷等等。九曲溪上游生态奇观武夷山三大峡谷,除武夷大峡谷外,还有红河谷、翡翠谷。</p> <p class="ql-block">黄岗山大峡谷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最高峰黄岗山下,地处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北部洋庄乡大安村,是大安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峡谷总长约6公里,以数十个壶穴深潭、瀑布群和怪石嶙峋的地质奇观闻名。</p> <p class="ql-block">这个《龙》字缘起2008年,为纪念神舟七号任务实现中国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太空行走成功,这幅字就是在全国数千幅征文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书法作品,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全国知名书法家温凤海精心创作书写,彰显了中国“龙”的千年轮回神气。</p> <p class="ql-block">丽人池由羽衣岩、玉腰带、浴仙池、灵龟石、双乳杯等景观组成。相传很久以前,天宫玉女下凡,来武夷山看望大王途经此地,被这里秀美清幽的山水吸引,便宽衣解带,下水沐浴,众仙子欢笑嬉戏,引来水底数只灵龟围观,众仙女大惊失色,慌不择路。玉女不慎滑倒,一对丰乳便印在了浴桶边的岩石上。这浓郁的人文意象,透出的不仅是景点的秀美,更多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正是:仙女遗迹石上留,玉骨冰肌水中游。若问山水奇绝处,大安源景数风流。</p> <p class="ql-block">赣闽分界处温林关、观音关、分水关、马铃关、桐木关、云际关、火烧关、鸭母关等铅山武夷山八大关隘为当地人所熟知。桐木关不算太高的关隘,青色的砖古朴厚重,其上有一座两层小楼台,依山而筑,居高凭险,无怪历朝历代皆为兵家必争之险。相传明英宗正统年间为守护边关而建,因其时当地出产桐油,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油桐树(当地称为桐籽树)得名。</p> <p class="ql-block">桐木关下的桐木村还是著名世界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早在17世纪,武夷山的红茶就已经风靡欧洲宫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西武夷山</span></p> <p class="ql-block">江西铅山武夷山世界遗产地位于铅山县境内、武夷山脉北部,面积107.25平方公里,是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2014年11月起,铅山正式启动北武夷山(武夷山扩展项目)申遗工作,2015年7月正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017年7月铅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江西省首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拓展前的世界遗产范围。</p> <p class="ql-block">铅山武夷山以生态为主,其旅游以“大山、大谷、大自然”为独特品牌,拥有奇峰险壑、山花古树、飞鸟走兽,迷人的近月、壮美的日出、奇幻的云海、宏伟的峡谷、古朴的书院等资源。</p> <p class="ql-block">大山即黄岗山、独竖尖、黄莲木山等6座海拔2千米以上山峰,七仙山、五府岗、望夫山等100余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黄岗山,被誉为“华东屋脊”,是武夷山脉的巅峰之作,傲视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其壮美与巍峨,让人在探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山顶的界碑分别是福建省立的“武夷第一峰”、江西省立的“黄冈山”石碑。</p> <p class="ql-block">黄岗山,被誉为“大陆东南第一峰”和“千峰之首”,其海拔高达2160.8米。这里的气候多变,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风急云驰。云海时而轻纱缥缈,时而波涛翻涌,与千峰共同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黄岗山的春天,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杜鹃坡是黄岗山最具代表性的赏花地之一。这里地势平缓,视野开阔,成片的杜鹃花沿着山坡一路延伸到天际。</p> <p class="ql-block">黄岗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中山矮曲林带、中山草甸带五个森林植被带界限分明,也体现了气温、降水量、土壤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的垂直带谱。</p> <p class="ql-block">黄岗山风光秀丽,被誉为“珍稀植物的王国”、“奇禽异兽的天堂”。其中黄腹角雉、黑麂、南方铁杉被称“黄岗三宝”。</p> <p class="ql-block">独竖尖海拔2128米,是武夷山脉第二高峰,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的第二高峰‌。山体险峻陡峭,以原始森林、云海景观和珍稀动植物资源著称,被列为四星难度穿越路线。‌山顶由三个尖峰组成:第一尖陡峭、第二尖多怪石、第三尖为最高峰且三面悬崖。</p> <p class="ql-block">独竖尖紧邻黄岗山,仅隔一峡谷相望。从独竖尖的山顶远眺,黄岗山的峰巅尽收眼底。然而,与黄岗山平缓的山顶不同,独竖尖的山顶地势较为险峻,平地寥寥,乱石丛生。</p> <p class="ql-block">大谷即铅山大峡谷(别名北武夷大峡谷、擂鼓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武夷山镇东约10公里处,是以岑源溪为核心的峡谷型旅游景区。峡谷内青峰耸峙、森林茂密,溪流经观音关发源,水质达地面1级标准,形成漂流河段与平缓水域。</p> <p class="ql-block">高山有好水,黄岗山的瀑布自然也是一奇观,其中属“情侣瀑”最有特色。在连绵的群山中,在险峻的盘山公路中,似乎传来哗啦啦的破空声,随之是水汽弥漫。</p> <p class="ql-block">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从数十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激起层层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道绚丽的彩虹,这就是观音瀑布。</p> <p class="ql-block">北武夷大峡谷的绝美瀑布。从擂鼓岭门口开始,沿途欣赏溪流美景,穿越杉树林,最终抵达壮观的观音瀑布和龙凤瀑布。</p> <p class="ql-block">铅山武夷山擂鼓岭高山峡谷,林木繁茂,发源于闽、赣交界处观音关的岑源溪流贯其中,流泉飞瀑,潭清水碧,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一处典型的峡谷型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是指铅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保存了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脊椎动物遗传基因,被誉为“植物的宝库”“鸟类的天堂”“昆虫的世界”“动物的乐园”“世界生物模型标本的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高林密,江西武夷山也是红茶鼻祖、茶中皇后河红茶产地。说起武夷岩茶人们知道大红袍,其实河红茶也了不得,自唐迄清,中国有三张打响世界的名片——唐之丝绸、宋之瓷器、明清之茶叶,而河红茶乃是明清茶名片上耀眼的金斑银线。</p> <p class="ql-block">位于武夷山北麓,大山深处蕴藏着千年银杏、红豆杉、柳杉、铁杉、香枫、香榧等国家保护树种;獐、麂、猴、野猪等保护动物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海拔1255米,位于北武夷大峡谷断裂带的薛家东坑村。山脚望去,在环抱的群山中似春笋一柱凸起,看似不高却陡峭难攀。福建的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如“小家碧玉”,而江西的武夷山多为花岗岩,山高威猛,似“魁梧大汉”。</p> <p class="ql-block">武夷山北部所在的铅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遗产,还有丰厚的人文遗产,铅山鹅湖书院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p> <p class="ql-block">鹅湖书院是中国理学文化的传承之地。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与心学之魁陆九渊、陆九龄应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吕祖谦的邀请相聚鹅湖书院。四位贤人吟诗唱和,相与激辩,场面盛极一时,史称“鹅湖之会”。</p> <p class="ql-block">鹅湖之会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朱熹强调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人的内心潜在良知。陆氏兄弟则主张“先发明人本心”,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会上,双方各执已见,互不相让。而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吕祖谦在会上没有明确表态。但从对朱熹与陆九渊的不同评价中可以看出吕祖谦内心还是倾向朱熹的“教人”之法。</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生物保护区,也是许多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九曲溪两岸峡谷秀美,寺院庙宇众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为废墟。该地区为唐宋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自11世纪以来,理教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文化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公元1世纪时,汉朝统治者在城村附近建立了一处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坚实的围墙环绕四周,极具考古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