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带宝宝去孙中山纪念堂

鑫鑫向荣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的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碧桂园的红色大道上,心想今天向何处去?!</p> <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是指定遛娃时间,早餐吃完后,背着她向外走去。</p> <p class="ql-block">漫无目的,有种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的想法,坐上305感觉自己就是“信天游”。</p> <p class="ql-block">看看305的出行表,途径孙中山纪念堂,就这样出发啦!</p> <p class="ql-block">到纪念堂站下车,走到孙中山纪念堂门口,只有这个小门啊,进门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她坐落在广州东风中路299号(南门)</p> <p class="ql-block">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会堂式建筑 。以下是其详细简介:</p><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 </p><p class="ql-block"> 地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坐落在越秀山南麓,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上。</p> <p class="ql-block">  设计者与建造时间: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于1929年动工,1931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规模:总占地6.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堂高48.63米,南北纵深72.65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外观:是一座八角形古宫殿式建筑,模仿宋代宫殿建筑形制,采用重檐歇山报厦式的屋顶结构,融合了西方拜占庭式的穹顶和中国皇家殿宇的元素。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红色门柱,黄色宝顶,色彩鲜明夺目。</p> <p class="ql-block">内部: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堂内部无柱,跨度达71米,能够容纳3240人,气势恢宏,且运用吸音材料和高科技设施,确保最佳视听体验。</p> <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 </p><p class="ql-block"> 纪念场所: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每年的3月12日和11月12日,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都会在此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和诞辰周年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历史见证:见证了诸多重要历史时刻,如1945年9月16日,侵粤日军在广州中山纪念堂签字投降;1965年7月16日,周恩来与陈毅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观看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等。</p> <p class="ql-block">荣誉称号 :2001年6月25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2006年初被评为广州“历史名片”。</p> <p class="ql-block">踏入园中,宝蓝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廖承志题书的"孙中山纪念堂"金字匾额庄重醒目,远处先生的雕像凝视远方,瞬间让人从喧嚣转入肃穆 。穿过32根方形石柱构成的长廊,殿堂中央高悬的"天下为公"金匾格外震撼,这四字不仅是孙中山先生手迹的雄浑展现,更承载着"国家为人民共有、利益为人民共享"的理想追求。</p> <p class="ql-block">展区里的史料将百年风云徐徐展开:从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到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从伦敦遇难的险境到屡败屡战的坚韧,先生"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誓言在展品间回响。最令人动容的是东北角后墙的弹痕遗迹,1938年日军轰炸的创伤与1945年广东地区日军投降的荣光,都镌刻在这座建筑的肌理中,让它超越了纪念本身,成为民族抗争史的见证 。</p> <p class="ql-block">礼堂内无柱支撑的巨型穹顶堪称建筑奇迹,8根立柱隐于墙身,既延续了中式宫殿的恢宏,又融入了近代建筑的巧思。主席台后的总理遗嘱碑静静矗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字句,与AR技术还原的受降场景交相辉映,让历史不再遥远。</p> <p class="ql-block">离园时回望"仁山玉宇"的景致,忽然读懂这座建筑的深意:它以"中"字鸟瞰、"山"字平视的设计致敬伟人,用古树与新景的共生象征精神传承。孙中山先生追求的理想已在今日绽放,而"天下为公"的胸怀与愈挫愈勇的精神,终将在岁月中永远激荡。</p> <p class="ql-block">翠影丰碑:伯秋的风掠过珠江三角洲,带着岭南特有的温润水汽,轻轻拂过孙中山纪念堂的飞檐。</p> <p class="ql-block">这座以蓝琉璃瓦铺就的穹顶建筑,宛如一枚镶嵌在绿意中的蓝宝石,在阳光下折射出沉静而庄严的光泽,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生机揉成了一幅流动的画。</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门前的白玉兰正绽得热烈,花瓣莹白如玉,托着金黄的花蕊,风过时便洒下满径幽香。这香气不似玫瑰浓烈,也不似茉莉清浅,恰如纪念堂本身的气质——温润而坚定。</p> <p class="ql-block">抬眼望去,纪念堂的主体建筑呈八角形,线条流畅而对称,青色的墙身搭配朱红的檐柱,在四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既透着中式建筑的古朴雅致,又藏着现代设计的简洁大气。</p> <p class="ql-block">步入庭院,草坪如茵,修剪得齐整的灌木围成错落的景致,几株古榕枝干遒劲,垂下的气根在风中轻晃,像是在低声诉说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行人走过时,影子便与树影、建筑的轮廓叠在一起,恍若今人与历史在此刻悄然对话。偶有白鸽从草坪上飞起,掠过纪念堂的穹顶,羽翼划过蓝天的瞬间,给这幅静谧的风景添了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待到清晨,晨曦为纪念堂镀上一层暖金。蓝琉璃瓦在晨色中渐渐明亮,转而透出深邃的蓝,与天边的朝霞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庭院少了白日的喧嚣,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p> <p class="ql-block">站在纪念堂前的广场上放眼望去,建筑的剪影在晨色中愈发清晰,它不似名山大川那般壮阔,却以一种润物无声的美,将敬意与诗意种在每个来访者的心底——这里的风景,从来不止于草木与建筑,更是历史与信仰交织的,独属于这片土地的温柔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