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体育课--夏天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陈雨柔</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阳光像是火球,把操场烤得发烫,我不想去上体育课啊!光是站在树荫外,我们就开始冒汗,热死。</p><p class="ql-block"> 体育王科老师来了,说你们快点列队站好!脚踏在塑胶跑道上,能清晰地感觉到热气往上冒,鞋底像要被烫化。太阳是多么热毒啊!我们才站了两分钟,汗水就顺额头往下淌,我下意识地擦一擦,却被王科老师瞪了一眼,只好硬生生忍住。汗水流进眼睛里,涩得我直眨眼,后背的校服也慢慢贴在了身上,我真难受。</p><p class="ql-block"> 王科老师说:"你们四个跑步!"我们高一四、五班列队,二个人一组开始跑步啊!开始跑步,我们冲出去了!我就觉得喉咙发紧,热风往肺里落。跑过半圈,汗水已经把头发打湿热了,贴在额头上,连眼睛却快睁不开。我们太热了,快扛不住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终于跑完,老师让我们活动活动筋骨,避我免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受伤。我不想在夏天上体育课,热死了,还是冬天体育课多舒服!</p><p class="ql-block"> 哎呦!30多分钟后我们终于下课时,我们回到教室里开空调舒服了!这节体育课虽然热得够呛,但看着大家一起"抗暑"的样子,倒也成了夏天里一段特别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教室里,我趴在桌上捏捏酸疼的胳膊,窗外阳光暖乎乎的,我身体凉凉的,听着同学聊天开心了,真舒服。</p> <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活动课</p><p class="ql-block"> 陈雨柔 </p><p class="ql-block"> 今天周六,活动课铃声一响,第一二节魔方课。我去高一二班,教室里有多个男生和少个女生。老师让我们练习,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我抱着心爱的魔方不亦乐乎。第三、四节钩织课,我去高预2班,我的同学教我练习钩织毛线团,一场有趣的比拼要开始啦!这一天真精彩。</p><p class="ql-block"> 玩魔方时,我指尖捏住魔方,蓝色的中心块像块小天空。被打乱的色块,今天好像变乖了。王老师教我"先拼十字!"我默念口诀,转,拧,拨,四个白色棱块很快归位。可到了第二层,一个橙色块总"调皮"地躲在角落,急得我手心冒汗。我不会啊!王老师说:“你听不到啊吗?"是的啊!王老师说:"请同学教你"。来了一女孩,她教我,她打手势:"别急",你试试反方向转一下!"我照着做两分钟后,终于成功了!快下课了,我不知道她是谁哈?下次周六我会告诉她"谢谢"。</p><p class="ql-block"> 钩织课,刘彧杰同学教我怎么开始起线钩织,我们左手持线,右手拿钩针。起针不计入总针数。钩10个锁针,锁针的正面像一排"V"字,反面有一排凸起的叫"黑山"。钩第一排的时候很简单,但是钩第二排的时候会很难。如果想让它简单一点,钩第一排的时候要松一些,不然第二排不好钩;也不能太松,不然钓出来会很丑。要是适中,钩第三排的时候就更简单了,直接从"V"字进行编织。</p><p class="ql-block"> 下课铃响时,我的魔方还差最后一步,刘彧杰教我的毛线小围巾也只成了一小截,但我笑得特别开心。这两节活动课,不仅有魔方转动的"咔嗒"声,还有钩织毛线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原来动手的快乐,藏在每一次尝试和互相帮助里。我非常喜欢这学期的活动课!</p> <p class="ql-block"> 秋天来了 </p><p class="ql-block"> 陈雨柔</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发现学校里现在有点凉爽了。我推开窗,风带着一些凉意扑面而来,像有人悄悄在耳边说:"夏天已经走远了。"</p><p class="ql-block"> 中午的阳光不再那么炽热,而是变得温柔,阳光穿过蒲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给树叶和我的脸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我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走一走。阳光照在身上,暖而不烫,脚下踩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和我一起聊天。偶尔有一片叶子落在肩上,我会把它夹进书里,留作秋天的纪念。 </p><p class="ql-block"> 食堂门口,火红的枫叶像娃娃的脸,如一团红色的火焰。在长风的吹拂下,尽情地翻滚着,奏响独属秋的乐章。教学楼北面的银杏,叶子开始变黄,像老爷爷,一点一点花白了头发。操场边上的松树水杉树,还保持着绿色,像青年一样昂首挺胸,充满着活力。</p><p class="ql-block"> 啊,我最爱秋天的风、秋天的树,也爱秋天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生活老师说,秋天的到来是在提醒我们,你们加一件衣服,不要着凉生病了,要珍惜这舒服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我想去着看蓝天,捡一点落叶,把这秋日的微凉,都藏进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风波</p><p class="ql-block"> 许诚</p><p class="ql-block"> 刚到省人民医院门口,撕心裂肺的哭声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医院大门台阶旁,一位头发斑白、面容却显年轻的阿姨瘫坐在地上,她双手捂着脸反复哭喊:“我怎么这么苦呀,老公突发病,没抢救过来就走了……”她身旁的男孩不过十几岁,咬着嘴唇强忍着,腿却不受控制地发颤,终究红了眼眶。周围围着几位亲戚,有人轻拍阿姨的背,有人低声劝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该是阿姨的母亲,颤抖着用手帕为女儿擦泪,自己的眼泪却也止不住地往下掉。</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不远处,第一次直面别人的去世,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酸酸的发疼。可想起要去耳科看诊,只能匆匆迈开脚步,把那片悲伤暂时搁在身后。</p><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要去耳科,这要从上周三一个平凡的早晨说起,我在闹钟的震动中惊醒——往常尖锐的铃声消失了,世界似乎突然被按下静音键。耳朵里像塞着一团湿漉漉的棉花,同学在耳边说话的声音像隔着厚厚的玻璃,模糊又遥远。那一刻,我第一次尝到了“失聪”的滋味。起因是前几天感冒流鼻涕,我用力擤鼻子时,右耳突然一阵刺痛,之后听力就越来越差。远在镇江的妈妈天一亮,就喊爸爸起床前来南京带我去医院,医生用仪器检查后叹气:“长期戴耳机听歌,耳朵里潮湿闷热,早就有炎症了,用力擤鼻子又让耳膜受了压,才会‘闭声’”。这话像惊雷炸醒了我。原来,每天写作业时,我总把耳机塞得紧紧的,音量调得盖过笔尖的沙沙声。大约五小时后,每次摘下耳机,耳朵里湿乎乎的,我总以为是出汗,从没当回事。直到这突如其来的寂静,才让我慌了神。医生给我上药时,我坐在候诊区,看着旁边一个戴助听器的小男孩。他仰着头,努力捕捉妈妈的声音,脸上带着一丝茫然。那一刻,我突然想起班里听力障碍的同学,他们平日里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靠看手语和文字交流。以前我总觉得“听不见”只是少了一种声音,那天才明白,那是失去了与世界顺畅连接的安全感与敏锐感。</p><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我的问题不算严重,停药后配合休养就能恢复。现在我写作业时,会把窗户打开,听风吹树叶的声音,而不是依赖耳机。这场小小的“听力危机”教会我,要珍惜能清晰听见的每一刻,更要懂得体谅那些身处不同“声音世界”里的人。原来安静未必是坏事,但能自由聆听世界的热闹,才是最平凡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看完病出来,我并无大碍,松了一口气。太阳正透过走廊的窗户,在地面投下暖黄的光。转角处,一位父亲抱着女儿静静站着,小女孩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小脸苍白得像宣纸,却仰着脑袋,冲父亲露出甜甜的笑,眼睛弯成了小月牙,小手还抓着父亲的衣角,模样格外可爱。我却注意到,那位父亲背对着女儿时,悄悄抬手抹了抹眼角,阳光把他眼角的泪光照得格外亮。他很快转过身,又换上一副温柔的表情,轻轻捏了捏女儿的脸蛋。</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医院的走廊里,我撞见了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失去至亲的崩溃与绝望,让我懂得生命的脆弱和病魔的无情;一边是病中的孩子用微笑温暖父亲,让我看见困境里的光。</p><p class="ql-block"> 医院内外总是挤满了人,拥挤喧闹的大厅有数不尽的缴费单报告单,宣告着一个又一个消息,有的让人绝望崩溃,有的让人欢欣鼓舞……在这里,我看到了人生百态,才发现,原来最好的祝福是:愿你平安。愿人世间平淡无波,安康幸福。</p> <p class="ql-block"> 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感</p><p class="ql-block"> 许诚</p><p class="ql-block"> 读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立来了”这四个字第一次在我心里显得沉甸甸的。</p><p class="ql-block"> 1949年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喊出这句话时,背后是中国人民近百年的挣扎与奋斗——从鸦片战争时被列强用枪炮逼着低头跪下,到抗日战争时在战火里浴血奋战苦苦支撑,再到解放战争终于把侵略者和压迫者赶出去,这“站起来”,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文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我起初以为只是国家独立了,后来才慢慢明白,“站立”不只是身体上的挺直,更是精神的“抬头”。以前,外国人看不起我们,甚至欺负我们,老百姓连安稳过日子的权利都没有;而“站起来了”之后,我们自己说了算,能决定怎么建设国家,能靠自己的双手让日子变好。就像书里写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了”,这句话里藏着的,是一个民族找回尊严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触动的,是文中说要“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建设伟大的国家”。原来“站起来了”只是第一步,前辈们拼尽全力让我们“站得住”,是希望我们能接着让国家“站得稳、站得高”。现在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读书,用着先进的科技产品,走在干净的街道上,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都是“站起来”之后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明白,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就是把前辈们的努力延续下去——认真学习知识,锻炼自己的本领,将来不管做什么,都要为让国家变得更好出一份力,不能辜负“站起来”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站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力量。它提醒着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前辈们那样不低头、不放弃,因为我们身后,是一个“站起来”的国家,我们肩上,也扛着让这个国家继续“向上走”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渺小与精彩</p><p class="ql-block"> 王丽娟</p><p class="ql-block"> 早在一千年前,苏东坡与客人一同泛舟赤壁。那时,客人心中满是“人生如蜉蝣般渺小”的感慨,因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苏东坡安慰这位消极的客人,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p><p class="ql-block"> 我被苏轼的豁达所感动。的确,生命总是与死亡相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无法避免目睹身边人的离去与消逝,自己也会对死亡愈发恐惧。怕着怕着,思绪就像缠成一团的乱麻,越想越难受,越想越难以接受,于是对死亡更加逃避……</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看着一个塑料袋,又看看其他塑料制品,不禁思绪万千。塑料这种材料,它的前身可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体啊。它的原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石油、煤等矿物,它们实际上是亿万年前植物与古老生物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几亿年前的史前世界,含氧量极高,那里的动物和植物都高大威猛,活得精彩而旺盛。然而,死亡总是突如其来,无可避免。大树、大草、大动物倒下后被尘土迅速覆盖。</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体陷入地下的深度不断增加,经过长期的地形运动,地层一层又一层地堆积,原本的遗体仿佛被几千层“毯子”严严实实地包裹着。直到今天,我们挖开一层层土石,才发现了石油。</p><p class="ql-block"> 原来,矿产乃至石油制成的塑料,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我们在为珍贵的古老生物灭绝而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应释然:它们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人类统治的世界,与我们见面,给我们带来帮助与便利。我们又怎能无情地浪费呢?希望大家都能循环使用塑料制品,不要过度浪费。</p><p class="ql-block"> 有人看着历史书感慨道:“人要是能活得长久就好了,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这些伟大诗人的离世,太可惜了,世间仿佛失去了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可以说得玄乎一些。</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每位诗人奄奄一息时,眼前总会出现一只鹭或者鸥。这次它来到杜甫身边,它浑身雪白,仿佛通晓人意,瞪着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与杜甫四目相对。</p><p class="ql-block">突然,这只鸟开口说道:“我是诗国派遣的使者,来带走你。”杜甫问道:“那诗国有谁?”鸟回答:“有陶元亮、有李太白,还有伟大的屈原……”杜甫又问:“怎么去?”鸟说:“简单,扔下你的肉身皮囊,我带着你的诗魂飞去……”杜甫追问:“那你是?”鸟说:“其实我很早就见过你,你的诗中两次提到我。”杜甫思索片刻,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点头,说:“还有比这更早的,那是你少年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杜甫回忆许久,慢吞吞却又慷慨激昂地说:“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着,他哈哈大笑,眼角泛起泪花,感慨道:“我怎么会有如此落魄的今天,我竟忘了我青春激昂的昨天!”于是,他饮酒起笔,写下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就在那一天,诗圣留下了遗体与诗歌,诗魂被一只鸟带着飘飘然飞往诗国。</p><p class="ql-block"> 虽然世上并没有玄学的依据,但在我心中,他以另一种方式存活,活在了无数首诗歌里。只要我们细细品读,便能感受到他的灵魂,理解他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我从小接受的有关死亡的教育,童年时,我最爱的小狗、小猫等小宠物的离去,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失去挚爱的痛苦与无助。有人因此活在悲伤的阴影下,拒绝再养宠物;也有人活在光明中,决定将爱传递给新的宠物,让爱生生不息。这就是爱的延续。虽然有人不认同,甚至固执地质问:“难道旧宠物不是唯一的宝贝吗,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它。”是的,我认为它是唯一,爱是不能被替代的。哪怕是克隆宠物,也克隆不了灵魂。不过,我们接受死亡的教育,是为了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勇敢接受死亡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人不是蜉蝣,甚至能比蜉蝣精彩快乐得多。古老生物存活过,给我们创造了无穷无尽的宝藏;古代诗人存活过,给我们留下了智慧与文化遗产;而我们活着,也应给后人创造并留下更美好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面对死亡,或是人生的低谷,我们要勇敢接受现实,不要怀古伤今,要相信自己。</p><p class="ql-block"> 苏轼说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们应像苏轼一样,豁达地面对人生。</p> <p class="ql-block"> 无声的咖啡艺人</p><p class="ql-block"> 王丽娟</p><p class="ql-block"> 开学第二周的周五下午,第二节下课的铃声大声呼喊:”下课了……”英语老师终于结束了课堂,收拾工具整理物品就匆匆走了。一刹时,班级里掀起一片桌椅碰撞、文具书本收拾的声音,教室里的宁静的画面立刻转变成纷乱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而我正在焦急地抄屏幕上的英语笔记,但看时间不多只好停下笔了。哎!本来周五下午的计划被学校通知给打乱了,那什么,去听讲座。计划被推的话,那要在周六多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我怎么能不埋怨这突然来的讲座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好给纷排队离开教室,去听讲座。我们终于到了讲座的地方,大家纷纷找位置坐下。</p><p class="ql-block"> 讲座开始了,只见讲座的人是两位青年聋人,他们衣着整齐、朴素,干净利索地来到讲台。其中的一位男聋人开始打手语,十分灵话,神情活泼,他说:大家好,我叫林庚,你们看懂我手语吗……”</p><p class="ql-block"> 接着他介绍自己和另一位男聋人,林庚在200x年毕业于我校,在中央广播大学就读,先找到工作是有关动画的、因为无声,所以升晋受限,沟通困难。最后他放弃了做动画的事业,前往广州找导师学做咖啡这手艺。</p><p class="ql-block">学了一个月就达到熟练,回南京创业经过一番辗转,终于顺利开店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位男聋人也在本校毕业,就读于长春大学,跟着林庚拜师,现在他们是师徒关系也是同事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主讲人是林庚,他徒弟为只负责打辅助。演讲开始,他先介绍了自己和就业方向,与学做咖咖的方法,其实是在讲着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 他以二十年的经历,一二都说清了,告诉我们,现在工作难找,特别是残疾人,但他也告诉了我们,要学好本领,不畏前程多么坎坷,不要逃避,要努力找到特长,站稳脚下。他说,听不见只是没有声音世界的滤镜,怕啥!不要听他人说什么那不行这不行,都不要听,你能做的,是靠手去听、说,感觉……</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他,在南京繁华城市下站稳了脚跟,并且生意不错也结婚了,每天过日子休闲自在,只负责着咖啡这手艺,给客人一杯打磨最好的咖啡。</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有多无聊的讲座,但从头到结束,我们都是认真地听看完了。我没感觉有什么好抱怨推迟计划了。这节课,真让我获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