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雨的美篇

城市的雨

<p class="ql-block">清晨五点半,闹钟还没响,窗外的广播已经准时响起——那支熟悉的《金日成将军之歌》从街角的喇叭里流淌出来,像一缕温热的风,穿过我半开的窗缝,轻轻拂过床头那本翻旧了的《朝鲜文学选读》。我披上外衣,站在阳台上望出去,阳光正斜斜地爬上主体思想塔的尖顶,整座城市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楼下,几个穿民族服饰的姑娘正结伴往凯旋门方向走,裙摆上的凤凰刺绣在晨风里一闪一闪,像是活过来了一样。</p> <p class="ql-block">我常去万寿台附近的早市买菜,路上总能遇见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他几乎每天都会在铜像前停下,有时是擦拭基座,有时是低声念叨些什么。今天他带了小孙子来,孩子仰着头听他讲“千里马运动”的故事,眼睛亮得像星星。我驻足片刻,没打招呼,只是默默记下了那句:“那时候,我们靠自己的手,把荒山变成了粮仓。”</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约了出版社的编辑在大同江边碰面。我们在羊角岛国际饭店的旋转餐厅落座,他点了一壶大麦茶,我则要了杯朝鲜传统蜂蜜水。窗外,柳枝轻拂水面,白鹭掠过游船的桅杆,像一幅会呼吸的水墨画。他翻着我新写的散文集稿子,说:“你写平壤,不像记者,倒像一个悄悄记录生活的邻居。”我笑了,心想,这正是我想要的感觉——不宏大,不喧嚣,只是清晨的广播、街角的铜铃、书亭里学生低头抄写的笔迹。</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独自散步到光复大街。橱窗里的金正日花在射灯下开得热烈,紫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像某种无声的誓言。街角那个卖打糕的老伯还在,铜铃般的声音一响,我就忍不住走过去:“来一块,加蜂蜜。”他笑着递过来,说:“这配方几十年没变,将军当年也爱吃这个味儿。”我咬一口,软糯香甜,仿佛咬住了这座城市的某种记忆。</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坐在家中的书桌前整理笔记,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整齐的欢呼声。推开窗,主体体育场的灯光已经亮起,五万人挥舞的红绸在夜色中拼出“强盛大国”四个大字,歌声如潮水般涌来。那一刻,我放下笔,静静听着《朝鲜之歌》的前奏在空中回荡,仿佛整个城市都在同一种心跳里共振。</p> <p class="ql-block">夜深了,柳京饭店的玻璃幕墙渐渐暗去,只剩领袖画像前的探照灯依旧明亮,直指夜空,与银河遥遥相望。我关了灯,坐在阳台上看这片静谧中的光与影。在这座被旋律与标语浸润的城市里,每一天都像一块精心织就的锦缎,而我,只是一个拿着针线的普通人,一针一线,绣下属于自己的那一寸光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