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信参加阳泉市摄影艺术展

怀才碧玉

<p class="ql-block">2023年,我第一次参加阳泉市第二十二届摄影艺术作品展。五年的摄影摸索,终于在这一次有了回响。我投了三幅作品:《耕耘》《期盼》《炙热的早晨》。当得知《耕耘》获得优秀奖时,心里那根绷了许久的弦,终于松了下来。这不只是一个奖项,更像是对我这些年默默坚持的一种确认——原来那些清晨蹲在田埂上等光,那些傍晚追着晚霞跑的执拗,都没被辜负。</p> <p class="ql-block">收到证书那天,我把它摊在桌上看了很久。红章落在“苏玉堂”三个字上,像一枚小小的烙印。优秀奖不是最高荣誉,但对我而言,它是一扇门,推开后看见了更广阔的光影世界。阳泉市摄影家协会的印章沉甸甸的,仿佛在说:你来了,我们也看见了。</p> <p class="ql-block">《耕耘》拍的是夕阳下的农人。那天我本只是路过,却被那片被晚霞染成紫橙色的田野钉在原地。老人弯腰的动作很慢,像在和土地说话,篮子搁在一旁,农具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我没有惊动他,只轻轻按下快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摄影不是捕捉画面,而是记录一种沉默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期盼》的灵感来自一个剪影。红衣妇人站在夕阳西下的山梁之上,手里的篮子盛着田里刚采的鲜葱和菜,风拂过细长的野草,她微微仰头,像在等什么?可能期盼他外出打工的丈夫,今天早点回家吃上她亲自做的大包饺子……其实我并不认识她,但那个瞬间,我看见了等待本身——不是焦急,而是一种安静的相信。就像我这些年拍了无数张照片,也一直在等一个能被看见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而《炙热的早晨》是给光的情书。日出时分,太阳从山后探出头,金色的光穿过拱门般的岩石,洒在栏杆和远处的山脊上。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像在燃烧,却又无比温柔。我总记得快门按下的那一秒,心里涌起一种近乎虔诚的感动:原来每天的开始,都可以这么壮烈又安静。</p> <p class="ql-block">2025年,我第二次参加,第二十三届摄影艺术展。这次投了四幅:《白鹭栖天池》《家乡国画墙》《旭日壮观》《秤心如意》。没有获奖,但收到了入选证书。我笑了——不是失落,是释然。入选本身,就是一种同行的认可。这几年阳泉的摄影人越来越多,镜头里的故事也越来越深。我知道,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在追光。</p> <p class="ql-block">那张入选证书静静躺在书桌上,和第一张并排。《白鹭栖天池》被印在证书上,像一枚小小的勋章。它拍的是清晨的湖,白鹭掠过水面,森林倒映在镜面般的湖中,一块刻字石静卧岸边。那一刻,我蹲在芦苇丛里,屏住呼吸,仿佛只要一出声,就会惊走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家乡国画墙》是一堵老墙。藤蔓爬满墙角,瓦片斑驳,像被岁月揉皱的纸。我拍它,是因为它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风一吹,藤叶轻颤,仿佛能听见时光沙沙作响。这墙不属于谁,又属于所有人……</p><p class="ql-block">这堵墙是一幅天然国画,高雅,纯真,自然。</p> <p class="ql-block">《旭日壮观》是又一次与日出的约会。云海翻涌,山峦藏在雾中,只露出轮廓。一株孤树站在高处,枝干伸向天空,像在承接第一缕光。我身体感觉有些寒冷,手指发彊,却舍不得离开。有些画面,值得用寒冷去换。</p> <p class="ql-block">《秤心如意》有一天晚上我转到农家,看他家柿子很多,于是商量买几斤柿子,老人秤柿子的侧影。昏黄的光线下,他专注地添加着手里的柿子,表情满是欢心今年的丰收再现。我不知他姓什么,但那一刻,我立刻用相机记录了他手上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这一刻让我想起父亲,生活或许平凡,但他们有都有一种可爱可敬的本身,就是一种农家劳动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次参展,七幅作品,一张奖状,一张入选证。它们叠在一起,不厚,却压得住心。摄影于我,早已不是技术的较量,而是一种生活的对话方式——用镜头去听风、看人、等光,然后按动快门,扑捉那一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条路还很长,但我愿意继续走,我要加倍努力煅炼自己。下一次,或许仍无奖,但只要还能拍,只要还能被看见,我就仍在光影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