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第十九章

寻境于野-侯留侠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十九章</p><p class="ql-block">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的理解:</p><p class="ql-block">抛弃自作聪明式有智慧的人所制定的规则,那民众真的是受益百倍啊,抛弃形式上的仁义道德,让民众自我约束,回归到纯朴的人际关系,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父慈子孝,友爱谦恭。抛弃所谓的高贵享乐的物品,大家都回归到公共、温饱的状态,就不会有那么多盗贼了。自作聪明的智慧、形式上的仁义道德、违背价值的难得之货(超出普通范围的奢侈品)这三个都是只是虚假的繁荣,作为维持正常的社会持续是不够的。</p><p class="ql-block">所以能让社会人人感到幸福的规则就是“见素抱朴”让人们的思想都保持纯洁的本性;“少私寡欲”减少心中的欲望,性情淡薄;“绝学无忧”抛弃形式上自作聪明式的所谓智慧礼法,就可以免于忧患了。</p><p class="ql-block">老子的主张还是无为而治,就是不要自作聪明的去干涉普通民众的想法,用所谓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他们,而是要做好榜样,不奢侈、不骄横,大家都回到原始的状态,纯洁、朴素、少贪念,这样才能让人幸福,没有那么多的烦恼。</p><p class="ql-block">但是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真的能回到原始状态,无欲无求、不贪不念吗?或许这只是一种愿望,尽可能去做到一些就会少去不少忧虑,我不可能回到原始状态,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来减少贪欲,修正自己的心性以达到淡薄豁达,安于命运,遵循自然规律。</p><p class="ql-block">(个人观点,仅供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