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遂宁七:宝梵寺的画苑仙踪

丘陵

<p class="ql-block">宝梵寺在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的狮子山上(其实是低丘上部)。它座北向南,始建于北宋,初名罗汉院。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赵曙赐名宝梵寺,义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明景泰元年(1450)和成化二年(1466)连续两次重建和续建,并在大雄殿画满壁画。因此成为当代国家级文保单位,同时为保护壁画,不再进行佛事活动。宝梵寺山门大匾为当代书法家沙孟海1988年题写。</p> <p class="ql-block">走进山门,既不见烛光摇曳,也没有香烟缭绕,这是与其他寺庙迥异的地方。回头见到《画苑仙踪》的匾额和楹联,知道此寺以画闻名。但宝梵寺壁画在上世纪30年代前,仅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1935年一外地马姓县长带摄影师参观宝梵寺后,将壁画照片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发表。1936年北平(北京)《良友》画报转载,从此为大众共知。1940年1月8日梁思成先生率中国营造学社考察宝梵寺建筑结构和壁画所属年代。</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内原有壁画共12铺,上拱眼绘佛像24尊,总面积104㎡,名为《西方境》。取材于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讲述诸罗汉及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因而又叫《罗汉图》。12铺画可独立成篇,实为连环画。每铺高3.08m,宽2.06~3.17m,共绘有103人。用工笔重彩技法,以红绿为主,兼施黑白灰色和少量青色。梁思成看后认为“线条粗劲,构图豪放,确为明壁画中稀有之作”,“惜经清人重描,面目已非,至足惋惜”。</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北地上有一通被裁成五段的《宝梵院显公修造碑》,碑文说宋宣和元年(1119)已香火鼎盛,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清光绪18年(1892)重建。梁思成考察时不知此碑在何处,但行家看画就为清人重描而惋惜。</p> <p class="ql-block">壁画在穿斗结构的泥壁上,有两块泥壁受破坏,现存画十铺,总面积90.56㎡。幸好每铺画前有(中、英、日、韩)文字说明,否则我等于白看。为保护壁画,大殿只开了东西各一扇门,光线暗(仅比敦煌莫高窟稍好点);拍照不能加辅助照明;我的手艺又孬,所以图片质量很差。先看西壁由南向北的画,这铺叫《议赴佛会》。主绘法像二尊,左为第六罗汉跋陀罗,与右第十罗汉半托商议,如来寿诞逼近,带什么朝佛贡品呢?此图载入《中国美术全集》。</p> <p class="ql-block">下铺《地藏说法》,也收入《中国美术全集》,也成为名画传到海外。图中间地藏手拈舍利宝珠,讲说《楞严》给两个罗汉听。这严肃的场合,主讲翘二郎腿不说,翘起的脚还脱了鞋。左边第十二罗汉伽犀在补加裟,右手扯紧针线,正用牙咬断线头,面带喜色。右侧的第八罗汉伐阇罗弗多罗似乎在聆听,其实在用左手逗侍虎(猫)玩。人物刻画,实在传神且世俗化。</p> <p class="ql-block">《雷音供奉》。中第四罗汉苏频陀,左第七罗汉迦里迦,右第二罗汉迦伐蹉。人物眼神集中到左侧,听迦里加侃侃而谈雷音寺内为佛祖祝寿盛况。</p> <p class="ql-block">《达摩朝贡》。达摩结跏趺坐正中,率众恭聆如来《经》课。图中达摩头部左上方有一纸条贴在祥云端,白底黑字写明这画是青福泰一家捐的达摩祖师画像,并祝看画的人福乐百年。可惜所有壁画看不到画作者的留名。</p> <p class="ql-block">《准堤接引》。准提接引佛(即阿弥陀佛)率众趺座莲台,右手托宝盂,左手出莲花掌,做接引超渡众生诀势,并同如来同享尊荣。但如来佛祖在哪里呢?整个故事是围绕给如来祝寿,听如来讲《经》,但画面上没有如来的形象,只通过祝寿者的举止和听《经》人的言谈表情,表现热闹场面和实际效果。绘画作者的构思和设计何其绝妙!</p> <p class="ql-block">东壁从北往南,第一幅为《功德圆满》。中间为十六罗汉注荼半托迦(弥勒佛),如来讲毕《经》课,弥勒袒胸露肚敞口大笑,诸菩萨、诸天、诸仙、诸神表情各异地齐颂:“圣寿无疆!南无阿弥陀佛!”仪式感很强啊。</p> <p class="ql-block">《罗汉聆经(二)》。中为第三罗汉迦诺迦跋厘惰阇。左为坐明式圈椅的第十四罗汉伐那婆斯右手拿挠挠——不求人。明式椅颇具时代感。右是第五罗汉诺讵,拿把蒲扇,边听边扇风。这画写实、生活气习浓厚。如来说法正在得意时,天花乱坠,宝雨缤纷,第三罗汉袒胸正坐,凝神听法。</p> <p class="ql-block">《罗汉聆经》。中为第九罗汉戍博迦,左是第十三罗汉因揭陀,右第十一罗汉罗怙罗。众罗汉静聆妙品,戍博迦正侧身,左手捻珠,右手挽衭,作虔诚状。此图选入《中国绘画史》。</p> <p class="ql-block">《长眉问难》。左为第一罗汉宾度罗跋罗惰者(长眉罗汉),右是第十五罗汉阿氏多(桂枝罗汉)。如来说法时,众罗汉似有不解之处,长眉罗汉手扶竹杖,老气横秋地与桂枝探诘佛课,就难者提出异议,窃窃私语。</p> <p class="ql-block">南壁东侧,《南天仙子西游》。主绘道家的北斗星君,率雷部及侍者西天朝佛,车辇备于丹墀之下,即将出发。这铺画与其他九铺风格不同,有专家认为可能是清代补绘。《重庆市博物馆宝梵寺壁画考察报告》称赞宝梵寺壁画:“所绘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画面线条,颇似唐代着名绘画大师吴道子的笔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是祖国绘画艺术中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藻井上有清代绘制的《西游记》连环画64幅,面积52.5㎡。可惜看不清楚画面是些啥。</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后面的观音殿,是宝梵寺最后一座殿堂,它里面原有的泥塑木雕与大雄殿的一样,早就不知去向。观音殿里只有1986年由附近定静寺迁入的4铺明代壁画《诸天朝贡》,面积约25㎡。</p> <p class="ql-block">《诸天朝贡》每铺绘六尊,共二十四尊。迁来时每尊画像下都加有序号。</p> <p class="ql-block">佛教中的“天”是梵语“提婆”的意译。二十四诸天都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它们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和民间神祗。数量由十来个逐渐增加到二十几个,常见的为二十四诸天。</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前东西配殿有宋代石雕武将两尊和明代石雕罗汉十八尊,罗汉像前有铭牌写罗汉名。这些石雕除个别缺头或少手外,还算基本完整。它们也是从别处迁来的。这些罗汉像与在其他寺庙所见大同小异,可见佛寺造像早已形成定势。</p> <p class="ql-block">蓬溪县的国家文保单位中属佛教的还有见过的鹫峰寺塔和没见过的慧严寺大殿,以及道教的高峰山。下面就去高峰山看道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