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国民党中央政府被迫由南京迁往重庆。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国民党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1940年,在恩施成立了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共10个专区81个县的党、政、军,统归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指挥。这样,恩施成了湖北省临时省会及相邻各省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拱卫陪都重庆的门户。</p> 民国时期恩施城局部 <div><br></div> 国民党庞大的统治机构迁驻恩施,小小的恩施城不堪重负,这些机构主要设置在城郊的民宅、祠堂里。如省政府在城郊土桥坝,其中秘书处设赖文安宅、民政厅设赖氏老祠堂、财政厅设赖敏斋宅、建设厅设赖贯之宅、省临时参议会设龙洞艾氏宗祠、省银行金库设洗爵溪。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设谭家坝和土桥坝两处,中央银行设南门外温家沟、恩宜师管区司令部设南门外响水坝黄学敏宅、军政部第107兵站医院设南门外广福会馆(天后宫)、军政部第15后方医院第一分院设南门外武圣宫。<div><br></div> 省政府主席、六战区司令陈诚住地城东郊龙洞 <div><br></div> 也有不少机构设在城内,如国民党两湖监察使署设西正街徐宅、中国农业银行设北正街吴荣卿宅、宪兵营设珠市街吕宅、省银行设柿子坝(自建)、省警察局设薛家巷天后宫等。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在施的国民党中央及省属各机关学校开始迁复武汉,至1946年1月主要机关迁走,9月所有机构才迁毕,恩施作为战时临时省会长达7年多的时间。<br><br> 位于舞阳坝栖凤桥边的省政府礼堂 <div><br></div>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垮台,省主席朱鼎卿于7月初到恩施,将武汉跑出来的人员和鄂西行署人员合并,重组省政府,妄图把恩施作为“勘乱基地,反共堡垒”,重温“抗战临时省会”的旧梦。然而,他所采取的措施,受到率14万重兵驻守鄂西的蒋介石嫡系将领宋希濂的干扰,不能如愿,地方政权有名无实,粮饷匮乏,设在城内南门原清都司署(今恩施武警支队)的“省政府”,连看大门的警卫也没有。朱鼎卿在国民党内部这场争权夺利,互不买账的斗争中占下风,加之解放军已准备向鄂西进军,不得已于8月初飞往重庆。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以解放恩施为中心目标的鄂西南战役,国民党军队毫无斗志,向西逃跑。在恩施的湖北省政府人员逃往四川,朱鼎卿拼凑起来的“临时省会”班底以溃散告终。(原载2003年10月15日《清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