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月30日上午从衡山南岳大庙出来,走南岳高速、北二环,共48公里用48分钟来到石鼓书院。</b><br> <b>停好车,走进石鼓广场入口处,标志性“石鼓书院”牌坊上“石鼓江山”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牌坊两侧,设置了“石鼓”以及时令草花组成的景观。</b> <b>书院前新建的广场,除了花坛树木,还有硕大的石书。上面镌刻着的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先生写的《石鼓书院记》。</b><br> <b>绕过石书,往前走,看到一个巨大的石鼓,石鼓上有七位曾在石鼓书院讲过学的文人的雕塑,他们神态不一,有的正低头沉思,仿佛沉浸在美丽的石鼓风景中;有的正凝神远眺,像是在向过往的游人讲述石鼓的悠久历史。名“石鼓七贤”, “七贤”是谁?</b> <b>“三绝”何在?待进入书院了解。 </b><br> <b>书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位于湘江的一个小岛—石鼓山上,因山得名,是“衡阳八景”之一,更是衡阳的一张“城市名片”。</b> <b>进入景区,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四角亭,亭额挂着“禹碑亭”匾额,亭柱上有一副楹联:蝌蚪成点画,天地衍大文。该联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史穆题书。</b><br> <b>禹碑上文字叫作“蝌蚪文”,真像小蝌蚪,无法辨认。</b> <b>禹碑旁边附有明代状元杨慎的一篇《禹碑释文》,文字倒是认识,但要理解其意,有点困难。</b> <b>过了禹碑亭,走过一座长桥,石鼓书院门楼立于高高的石阶之上,门额“石鼓书院”四个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所书。</b><br> <b>大门两边挂有一副对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既通俗易懂,但涵义深奥。古代,石鼓书院以“四书五经”作为正统教材,这副对联是石鼓书院的真实写照。</b><br> <b>入得山门,便见大石鼓。鼓高约两米,虽敲不响,但石鼓名声在外。晋时庚仲初《观石鼓书》:鸣时含潜响,雷骇震九天。</b> <b>石鼓书院坐东朝西,进入书院后,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抬升,中间以石阶相连。第二排建筑以中轴线为界,南面一幢是武侯祠,北面一幢是李忠节公祠。两公祠与石鼓书院都没有很多联系,但是由于这两位英雄的事迹都发生在石鼓山,遂将其移至石鼓书院。</b><br> <b>比较熟悉多处可见的武侯祠是为了表达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意和对其高风亮节的追怀。</b><br> <b>李忠节公祠纪念的是衡阳先贤李芾。南宋末年,李芾担任潭州(今长沙)知州,坚守孤城抵抗元兵,最终阖门殉义。1862~1864年重修石鼓书院时,彭玉麟(时任兵部右侍郎)为李忠节公祠题写门联:义烈炳潭州,千秋名义垂竹帛;崇祠仍故宅,一龛清供有梅花。</b><br> <b>大观楼,为二层楼阁,歇山顶的大观楼。楼前立有一尊孔子雕像。是石鼓书院的主要讲学场所。会讲堂内立有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斡七位儒家先师的木刻像。这些儒家先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br> <b>底层正面墙上挂着七块线刻人物画像,那是石鼓书院“七贤”画像,及其事迹。其实书院大小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大师来讲学,或者有出色的学子在此学习,简言之就是大师为书院背书,书院也为大师打卡。</b><br> <b>大观楼后的一幢两层楼阁,名“合江亭”。始建于唐代—787年,是石鼓书院的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亭柱上悬挂着楹联,其中一对楹联是“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b> <b>登合江亭,极目远眺,三水两塔尽展眼前。(耒水、蒸水汇入湘江,来雁塔、朱晖塔镇守两岸)江面上帆船、机驳船往返。两岸楼房林立,工厂、旷野林林总总,目不遐接,赏心啊!</b><br> <b>江面看起来很宽阔,左边是蒸水,右边是湘江,此时在阳光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二水在此汇合。</b> <b>从江边沿着步道往回走,崖脚有个小山洞,旁边石崖上刻着“朱陵后洞”“介崖”二幅字。这就是徐霞客日记中写到的“ 亭南崖侧,一隙高五尺,如合掌东向,侧肩入,中容二人,是朱陵洞后门。</b><br> <b>“朱陵”即道教尊崇的朱陵大帝。传说,朱陵后洞与衡山朱陵宫相通。传说一位南岳老者,每日清晨挑担豆腐走出洞,过午卖完豆腐,又从洞内返回南岳。不管真假,这传说可以给游客增添旅游中的乐趣。</b><br> <b>石鼓书院有石鼓山唐代至清代摩崖石刻近40余处,主要集中在石鼓山西面约40米长的山岩上,这块“江上清风”算是保存很好的。</b><br> <b>也有不少记事刻石已经模糊,年款难辨。好在书院用一块展板详细介绍比较完好的石刻照片,有的还附有译文,必须点赞。</b> <b>石刻中保存较好的还有“蒸湘”“介崖”“高山流水”及一些记事刻石,年款可辨的有唐朝“大和九年”(835年)、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乾隆戊子”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等。</b><br> <b>沿湘江步出书院。进书院时不太清楚的“千年古书院,三绝石鼓山”一说,经脑补:三绝之一“有书翻不动”— 刻着《衡州石鼓书院记》;之二 “有字认不得”— 禹碑上的“蝌蚪文”; 之三“有鼓敲不响”— 书院一面高2.8米、直径1.6米的大石鼓。</b><br> <b>午后离开衡阳,踏上回程。进入高速石鼓收费站,她是连接岳临高速公路和衡邵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b><br> <b>进入珠晖北互通。她连接衡邵高速。</b><br> <b>伞铺高速收费站位于京港澳高速(G4)湖南省株洲市境内。在此转走莲株高速。</b><br> <b>醴陵北,在此转走沪昆高速。</b> <b>在赣西明珠萍乡的服务区加油小憩。</b> <b>将近3小时行驶255公里,傍晚到达沪昆高速宜春收费站,在这里下高速,准备晚餐住宿。</b> <b>入住汉庭酒店(宜春经济开发区店)。</b><br> <b>宜春三个厨子(科伦店)用晚餐。也是当地很有特色的连锁餐饮店,看看档次还行,就是这家了。</b> <b>两个特色菜。一是南庙豆腐,传统的南庙豆腐采用当地的优质黄豆、山泉水制成,加以传统技艺,使得南庙豆腐品质好,外焦里嫩,汁浓而香,味道独特。</b><br> <b>二是彬江黄牛肉,“老宜春味道”的彬江黄牛肉选用当地特产的黄牛腿肉,配以椒丁、大蒜、用茶油快速爆炒,牛肉鲜美,汤汁醇厚,口味咸辣适中,只是因我们要求不要太辣和不放蒜而略为逊味,非常满足。</b><br> <b> 再来二两贵州的酒中酒霸,睡个囫囵好觉,争取明天“一步到家”。</b><br> <b>五月一日8点多,离开汉庭酒店(宜春经济开发区店)出发,导航显示到家 9小时23分钟863公里,途经:沪昆高速、杭长高速。</b><br> <b>杭长高速即杭州—长沙高速公路,主要途经杭州市、南昌市、长沙市,是G60上海-昆明高速公路的并行线。于2020年后陆续通车。</b><br> <b>来到上饶德兴服务区加油歇息,他又叫德兴互通,现在高速之间、高速与城市的绕城高速之间,多有互通,导航根据高速优先和最短距离引导你穿梭在各条道路之间。</b><br> <b>进入杭甬高速(杭州支线)。退休后第五年开始,与几位朋友一个月左右自驾游不下十次,虽然也有一两次轻度的高反、一两次的腿脚酸痛,但小休半天均能缓解而继续。虽然这次旅程已经结束,但我好像依然留在那些壮美山水间,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期待下一次的重逢和旅行。</b><br> <b>已经到杭州地界,一个多小时可以到家。从4月1日出发,今天5月1日,共31天,得一朋友称“壮行”。第一阶段在浙江福建沿海各岛屿之间穿行,畅游沿海的多条旅游特色公路,第二阶段饱览广东广西的城市历史与田园美景,第三阶段游走云南湖南的古道及名山;撰写美篇38集,谢谢您的关注!希望时间能停留在旅行的每一刻,能让我们永远享受这份自由和快乐。</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