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畔再聚首,四十载情“三剑客”

白鹿原(侯)

<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的烟火漫过白鹿原的沟壑时,暖阳正洒在白鹿原上大亮村的老院檐角,老屋的木门被推开,三个身影带着岁月的温沉撞进彼此视线--鬓角染霜的陈言齐攥着王小忙的手,侯富洲在旁笑着点头,一句“真想不到,四十多年了,咱仨还能凑在这地方”,让满室茶香瞬间都浸满岁月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此时,三双手相互紧握,指腹的皱纹里全是激动,这是当年前卫中学七八届文科班的“三剑客”阔别四十余载,终于在白鹿原故土的春节里聚齐了。围坐在钢炭炉旁,捧着冒着热气的茶碗,王小忙忽然开腔,嗓门还像当年在操场上喊口号时洪亮:“还记得当年在教室后墙贴的文学摘抄吗?”,一句话,便把时光拽回到1978年,那段浸着墨水香与青春气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白鹿原人,1977年随着全国高考制度恢复,前卫中学应届毕业生延长了一学期,故将77届毕业生改成78届。在临近毕业、高考文理科分班的岔路口,陈言齐、王小忙、侯富洲三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毅然报考了被人嘲讽的末班--“五班”文科班。彼时校园里流行着“理科不尿文科”的说法。就连个别老师都暗讽说:“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文科班”,对文科班没抱希望。但“三剑客”偏要争口气,“我们就要考出成绩,证明给所有人看!”。文科班成立团支部,大家根据表现推选了陈言齐、侯富洲和王小忙组成团支部,根据分工书记王小忙,组织委员侯富洲,宣传委员陈言齐。从此,三个人的学习更积极认真了。</p><p class="ql-block"> 简陋的教室挡不住三个少年的求知欲望。只见陈言齐总抱着诗集旁若无人地读,或者把自己的诗抄写两份,一份给不善言谈却爱琢磨文字的侯富洲,另一份给予活泼好动的王小忙。而下课铃一响,王小忙就拽着两人往操场跑,篮球场、乒乓球台旁满都有他们的汗水。王小忙还写得一手好楷书,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都是他的杰作,他动辄铺开宣纸,露一手楷书,总能帮大家放松紧绷的神经;不善言语的侯富洲则常把自己精心整理的的学习笔记悄悄塞给两人看。</p><p class="ql-block"> 月考排名里,三人也总是在班上前三交替,你追我赶却从无芥蒂--竞争变成了相互讲题,共享资料的默契。他们相互划重点、改作文,交流学习体会心得,有时为一个文学观点各抒己见、还争得面红耳赤。当时的思想活跃得像初春的麦苗。白鹿原的风掠过,裹挟着他们谈论文学、畅想未来的声音,那段在文字与习题间结下的情谊,成了各自人生中最扎实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1978年高考三人皆因偏科及考试经验不足,终究首尝败果。接下来怎么办?八月底的一个夜晚,在陈言齐家低矮、简陋的厦房里,三双手再次交握:“复读,来年再战!”在79届文科班的复读时光里,三个人依旧保持着韧劲---白天抓紧各科复习外,也没有忘记爱啃书的习惯,课间还凑在一块聊鲁迅的《祝福》、晚自习后踩着月光走回村里,话题总绕不开“要把文学的路走下去”、这种对文字的痴,成了三人一辈子情谊的根。</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他们三人先后都考上了大学,成了前卫中学老师向低年级学弟学妹们夸赞的文科生“样板”。大学毕业后的路,三人各赴远方,却都带着从文科班养出的那股韧劲儿。</p><p class="ql-block"> 陈言齐是“三剑客”中最“钻”文学的,他把对文学的爱刻进了人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考上西安外国语大学德法西语系后,一头扎进法语中和法文典籍里,刚一毕业便被留校至图书馆里担任部门主任。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硬是啃下了法国长篇小说《气候》的翻译工作,那本带着油墨香的书页里,藏着他年轻时的锐气,而那本译著,成了他实现文学梦的第一个脚印。</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不久,他又主动申请,背着行囊远赴非洲突尼斯,担任陕西省援外大型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翻译。白天跟着上工地,晚上挑灯夜读,在异国的风沙里磨练出了沉稳;回国 后,又远赴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院-新索邦巴黎第三大学攻读翻译学硕士学位。他一边学习,一边做兼职:法国翻译、教师、酒店经理等。经过一番打拼,最终在巴黎站稳脚跟,相继开起了自己的旅馆和咖啡店,目前已成为一位中等规模的法国巴黎华人餐饮企业----巴黎汉唐面馆的儒商大佬,并把巴黎汉唐面馆办成了集东方美食、中西方文化交流、聚集各方名流荟萃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法国巴黎,他一直没有忘记文化的根——他相继牵头创建了法国陕西同乡会、法国汉唐协会暨巴黎汉唐社、法国文联。2014年在国内创建白鹿原文学院(前身白鹿原文学社),兼任旗下三家公众号总编,在文学院里开设高级研修班,培养文学新人,并创立了白鹿原文学院文学创作“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三原则,让不少诗人、作家的作品从这里走出。陈言齐在巴黎写下了上百万字的诗歌小说等作品,他笔下的诗歌与小说字里行间全是故土与他乡的交融,比如最近在平台上连载连播六十五章、二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巴黎女侠行》。如今的他更是法国华人侨领、社会活动家,身兼世界汉语作家协会副主席与数家协会文化顾问、秘书长,据悉,他原计划中的将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的诗集翻译成法文工作目前已完成后,正在酝酿出版中,进一步把文学梦活成了跨文化的桥梁。他还获得了如下荣誉称号:荣获西安外国语大学杰出校友称号、兼职教授,荣获2017年欧洲华人十大影响力人物;荣获北大荒文学全国最有人气诗人奖;荣获大唐杯九十年代陕西文学翻译译著类优秀奖;旅法爱国华侨诗人、翻译家、作家。这些荣誉,都是他对青春热爱的最好回报。</p><p class="ql-block"> 炉火仍在跳动,茶碗里的热气氤氲了三人的眼角。四十年光阴流转,白鹿原的风依旧,而那段浸着墨香的青春,与“三剑客”的情谊一起,从未散场。</p> <p class="ql-block">此为王小忙的书法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三剑客”里的王小忙则是把“热爱”与“担当”揉的恰到好处。他不仅爱文学,也爱体育,乒乓球和篮球赛场上都是挥汗如雨的高手;毛笔字尤其是楷书更是练得见骨见韵,笔锋落处,藏着少年时他在教室后墙上写“学习园地”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从渭南师范大学毕业后,王小忙先被分配到陕西蓝田县城关中学当语文教师,不久后便主动奔赴新疆。他去了新疆阜康县,在从政路上踏稳每一步。从阜康县党校教师起步,到县委办公室主任、人大办公室主任,最后在阜康市总工会主席任上光荣退休,每一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即便在千里之外的新疆,他也没有丢了文科班的“底色”:闲时铺纸练字写字、整理当地民俗故事,让日子既有烟火气,又含书卷香。 </p><p class="ql-block"> 他把在文科班练出的“共情力”“表达力”全用在了为民办事上--顷听群众呼声,替老百姓跑腿,直到退休,新疆的草原风里,还留着他踏实干事的痕迹。即便是在基层岗位上奔忙,他也没有丢了笔墨,偶尔还给远方的老伙计寄去写着“平安”的楷书作品,字里行间都是当年那个爽朗的少年气。</p><p class="ql-block">侯富洲:沉默里的韧劲,终于在文字里开花</p><p class="ql-block"> 最不爱说话的侯富洲,藏着最沉稳的韧劲。当年在文科班,他总坐在角落默默看书,连课堂发言都要鼓足勇气,却会悄悄把整理好的笔记塞给陈言奇和王小忙。</p><p class="ql-block"> 他考上陕西财经学院(2000年三校合并为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后,虽选择了会计专业,却没有放下对文学的执念。他一头扎进财务领域,毕业后进了央企直属单位,一辈子和账本、报表打交道,几十年如一日把财务管理做的滴水不漏。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小企业代理记账,就像当年在文科班做笔记那样,细致得没出过半点差错,成了圈里公认的靠谱“老会计”。</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他没闲着,转身加入了白鹿原文学院--终于能像少年时那样,和陈言齐聊诗,听王小忙谈书法,把藏了半生的文字热爱重新拣拾了起来。绕了大半辈子,还是回到当年热爱的文学圈,只是这次,多了岁月沉淀的从容,他开始敢把自己藏了半生的文字拿出来分享,那些曾只写在笔记本角落的思绪,终于在同行的交流里,慢慢开了花。</p><p class="ql-block">雪落原头,一杯屠苏话旧游</p><p class="ql-block"> 茶碗里的茶换了两泡,酒也过了三巡,窗外鞭炮零星响起,雪落无声,屋里的话却没断。三人聊着各自的起起落落,回忆起那段充满激情与理想的青春岁月,感慨万千。突然发现:不管是陈言齐在巴黎的咖啡店里读诗,还是王小忙在新疆草原上写工作总结报告,亦或是侯富洲在账本间隙写短评,他们始终没丢了当年文科班的“魂”,更没断了白鹿原上结下的情。“咱们仨,一个飘到法国,一个守过新疆,一个扎根西安,可根都在这原上,心都没有忘记当年文科班的日子”侯富洲难得多说了几句,眼里放着光。</p><p class="ql-block"> “ 不管走多远,咱们都是从一个教室走出来的‘三剑客’啊!”王小忙笑着拍了拍两人的手,钢炭火炉旁的热气,裹着四十多年的思念与感慨,暖得像当年文科班的那盏日光灯。是啊,四十多年,三人从青涩少年变成花甲老人,走的路不同,做的事各异,却都没丢了当年的韧劲,那份在文科班里结下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文学梦想的执着追求,始终没有改变。这顿春节的重逢饭,吃的是乡愁,聊的是岁月,藏的是一辈子的同窗情--就像白鹿原的土地,扎实,又绵长。所谓“三剑客”,从不是少年的虚名,而是岁月里彼此牵挂,各自精彩,再重逢时,仍能笑着把青春与人生,慢慢聊透。</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雪覆原头年意稠,</p><p class="ql-block">三剑重逢鬓已秋。</p><p class="ql-block">四十风霜痕未改,</p><p class="ql-block">一杯屠苏话旧游。</p> <p class="ql-block">三人一起聊着聊着,有k歌兴趣爱好的侯富洲唱起了网络流行歌曲《苹果香》,陈言齐和王小忙在身旁合唱的同时,王小忙随之跳起了新疆舞蹈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