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凯旋门

騳行天下

<b>铁塔之下,凯旋之门:奔赴浪漫的起点</b><div>“如果我可以选择,在中国选择北京,在世界选择巴黎。”<br>三十多年前在北京,一位北外才华横溢的笔友如此写道,那时的我们,对世界充满憧憬,对城市充满浪漫的想象。</div> 离开日内瓦奔赴巴黎,此次欧洲之旅最后一站😍。我们搭乘法国国家铁路的高速列车-TGV(Train à Grande Vitesse),一路向西驶向巴黎。TGV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法国现代工程的骄傲。它诞生于1981年,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列车之一,象征着法国对速度与效率的执着。<div><br></div><div>到了车站,我们按图索骥找到了发车号码,最初还在自动门后耐心等待,看着人们纷纷穿过门口走向站台,才恍然发现-原来这里无需安检与等候,直接登上站台即可😛,快到巴黎时有列车员上来查票。<br><br>车厢内安静而有序,座椅宽敞舒适,旅途的节奏在此刻缓缓展开。心中不由自主地将这段体验与中国高铁及欧洲之星作起比较:TGV的优雅与效率,仿佛是法国式的从容与精致。<br><br>车窗外,田野如织,村庄如画。郁郁葱葱的风景在眼前流动,仿佛一幅印象派画作在轨道上缓缓铺展。阳光洒在金黄的麦田与深绿的林地之间,色彩斑斓而不张扬,像是莫奈笔下的午后。</div> <h5><b><i>SBB CFF FFS - 瑞士联邦铁路的名称三种语言(德法意)</i></b></h5> 当我们在月台东张西望,正琢磨着如何登车时,一位和蔼的巴黎老太走上前来,热情地询问我们要去哪。听说是去巴黎,她毫不犹豫地说:“下车后在出口等我!”语气坚定而亲切,仿佛一位久别重逢的亲人。<br><br>抵达巴黎北站,她果然如约而至,主动带我们去买票、指路,举止干练,态度温暖,令人感动。听说我们计划在巴黎停留三天,她建议我们购买周票,并亲自带我们前往售票处,再三叮嘱我们务必搞清楚下车地点,还贴心地留下了电话号码,方便我们有问题时联系她。<br><br>售票处的黑大姐也格外友善。周票需要照片,她不厌其烦地拿过我们的护照复印、裁剪、粘贴,一气呵成,效率高,毫无官腔气息,只有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温度❤️👍。<br><br>这一连串的善意,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没有遇到朋友们出发前“关心”的小偷,倒是遇到了不少友善的人们。还未真正踏入巴黎的街头,我们已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尤其是那位慈祥的老太,仿佛是巴黎派出的第一位使者,欢迎远方的旅人。<div><br></div><div>赶到酒店已是傍晚,匆匆放下背包,我们马不停蹄地前往埃菲尔铁塔与凯旋门。</div> <h5><b><i>铁塔下的我似乎高大修长起来😀😛</i></b></h5> <h5><b><i>战神广场(Champ de Mars)</i></b></h5> <h5><b><i>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纪念碑(Monument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i></b></h5> <b>埃菲尔铁塔 · 巴黎的灵魂之塔</b><div><b><br></b>埃菲尔铁塔建于1887–1889年,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而举办的1889年世界博览会(Exposition Universelle)的中心展品,它由著名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如今巴黎的象征,更是法国现代工程与美学的代表。从最初的争议,到如今的全球地标。</div><div><br></div><div>雨果笔下的巴黎、波德莱尔的诗句、圣修伯里的星辰-这一切仿佛都在这座铁塔下交汇。它不仅是钢铁的奇迹,更是浪漫的容器,是文学与工程的交响。<br><br>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言:“建筑是人类栖居的方式。”而埃菲尔铁塔,正是现代人对浪漫与技术的双重栖居-它既是工业时代的宣言,也是情感世界的灯塔。<br><br>我们原本很想登顶一览巴黎全景,但时间紧迫,加之排队长龙蜿蜒不绝,只得作罢。于是,我们转身奔赴下一个同样不可错过的地标-凯旋门。</div> <h5><b><i>从傍晚到华灯初上,我们流连往返其雄伟。</i></b></h5> <h5><b><i>从地下通道可登凯旋门俯瞰巴黎</i></b></h5> <h5><b><i>香榭丽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是巴黎最著名、最具象征意义的街道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i></b></h5> <b>凯旋门 · 权力与历史的回响</b><br>来到凯旋门,它庄严、厚重,仿佛在诉说着拿破仑时代的荣耀与征战。站在它脚下,仰望那精雕细刻的浮雕,历史的回音仿佛在耳边低语。<br><br>凯旋门不仅是纪念战争的建筑,更是一种政治语言,一种权力的象征。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史家、社会理论家福柯曾说:“空间不是空白的容器,而是权力的投影。”在巴黎,这种空间的力量被建筑表达得淋漓尽致。<br><br>铁塔是现代性的宣言,凯旋门是历史的回响,而我们,是在这两者之间穿行的旅人。<br> <div>巴黎的第一天,是奔赴与邂逅,是速度与浪漫的交织。她的街道略显斑驳,地铁略显老旧,但她的魅力从未褪色-古典与现代在此交融,历史与生活在此共舞。<br><br>我不禁想起那位出生日内瓦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他曾在巴黎生活多年,直至生命终结。他的思想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与广场间回响:自由、平等、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刻,我更加理解三十年前那位笔友的深情之言:“如果我可以选择,在中国选择北京,在世界选择巴黎。”<br><br>巴黎,的确是世界的中心-不以地理为界,而以文化为魂。而我们,已迫不及待地期待明天的继续探索。<br><br>騳2025/9/26</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