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

啄木鱼

<p class="ql-block">百度对岳飞的介绍如下: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祖籍东昌(今山东聊城),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p> <p class="ql-block">我在上一美篇《<span style="font-size:18px;">吟啸徐行》</span>中跟大家分享了苏东坡与我宜兴老家的深厚渊源。今天,我想聊聊可能许多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岳飞与宜兴相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建炎三年(1129年),金军大举南侵,攻占建康(今南京)后,进一步直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宜兴顿时成为孤城,外有金兵压境,内有盗匪猖獗,形势岌岌可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岳飞应宜兴县令之邀,领军前来抵御金军、平定盗匪,并将行馆(指挥部)设于张渚镇北门的张大年宅院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后勤补给上,宜兴"官粮可资",无后顾之忧;在地理位置上,此地进可攻建康,退可保临安,实为行兵作战的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追击金兵,岳飞发动军民运石搬土,连夜赶筑了一条一里多长的堤坝以通骑道,这便是后人所说的"岳堤"。可惜的是,岳飞为追击金兵而建的岳堤,后因兴修水利被拆,原址上建成了一座横跨城南河的岳堤大桥。如今,在岳堤大桥的北边矗立着岳飞雕像。岳堤大桥的北边是宜兴东邑国际大酒店,南边是宜兴宾馆。</p> <p class="ql-block">岳飞曾率军七次驻守宜兴,历时一年多。他以宜兴为根据地,四面出击:在常州与金军遭遇并接连获胜(长江口的德胜河,相传就是为纪念岳飞抗金得胜而得名。常州有3500多位岳飞后裔,其族歌便是《满江红》)。随后,他又配合镇江的韩世忠收复了建康,打得金军大败,举世震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感谢岳飞保境安民,宜兴百姓在周处将军庙(现周王庙)内辟出厢房,为他建立了生祠,可惜该祠在1939年被日军飞机炸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岳飞在宜兴张渚镇驻扎期间,娶本地姑娘李娃为妻,育有儿子岳霖、岳震和岳霆。普遍认为岳霖生于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岳飞正驻守宜兴,所以岳霖是在宜兴出生的。史料记载岳震、岳霆分别生于绍兴四年(1134年)和绍兴七年(1137年),此时岳飞已离开宜兴,驻军鄂州一带。李娃在内孝敬岳母、抚养儿女,对岳飞前妻所生之子也视若己出;在外则协助岳飞布置军务,安抚随军亲属,颇有大家风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虽然岳飞在宜兴仅一年多,但在此期间,他一面抗击金兵、讨伐叛贼流寇,一面收编了大量部队,扩充了军备军需,加强了部队管理,培养了一批精忠报国的优秀将士。因此,岳飞本人也说过,他是在宜兴振起的。</p> <p class="ql-block">公元1141年,抗金名将岳飞因坚决反对与金议和,被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致死。他的妻子李娃与次子岳雷等人被流放岭南长达20年,在逆境中独自撑起了岳家的门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岳飞的三子岳霖得到了宜兴百姓的暗中帮助,从岭南移居到了宜兴周铁镇的唐门村,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此后,岳霖开始广泛收集父亲的遗事和史料,并与儿子岳珂一起四处奔走,为岳飞鸣冤。终于在岳飞遇难二十余年后,冤案得以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父亲,岳霖将岳飞生前的衣冠和兵器安葬在宜兴周铁镇唐门村,这便是著名的岳飞衣冠冢。到了1985年1月,岳飞衣冠冢和岳霖墓一同被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在宜兴地区仍然保留着许多与岳飞和岳家后人相关的遗迹和遗址,例如"岳堤桥""百合场""岳霖墓"等,总数超过30处,其中仅在周铁镇一带就有10多处。</p> <p class="ql-block">以下两段文字,出自江苏省宜兴中学精一少年部王一舟同学的手笔。他的作品在首届“传承岳飞精神,铸造时代脊梁”主题征文及才艺比赛中脱颖而出。该赛事由宜兴市岳飞思想研究会主办。王一舟同学是我善卷中学时期同窗的外孙,见他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胸襟与情怀,我深感欣慰与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百多年前,岳飞率军来到宜兴,他在这里迎母奉养,娶妻生子,屯粮扩军,厉兵秣马,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他犹如夜间明星、熹微火种,为一个王朝带来了短暂的希望。他在这里筑起坚固的城防,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力强大的军队,他率领将士抗金兵、平盗匪,屡战屡捷。百姓们在岳家军的庇护下,得以安居乐业,宜兴因此成为乱世中的一座“安全岛”。这种无私的爱国情怀,让岳飞成为了民族的脊梁,也让他的精神得以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p><p class="ql-block">“对宜兴人来说,岳飞当年在这里经历的一点一滴,比之岳母的刺字都更深刻、更让他们感慨。他们通过口口相传,将岳飞的事迹代代相传,让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永远闪耀在宜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还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岳飞的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宜兴儿女,为了家国的繁荣昌盛,奋不顾身,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借这个机会,我晒两幅近期的书法习作。自以为这两幅作品与我对岳飞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一定关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去年六月,我为一位南京IT行业的“勇”总题写了“忠勇孝善”四字。这里的“忠”,可理解为对事业的忠诚与担当;“勇”,则是面对技术难题时的无畏探索;“孝善”更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这既是对专业精神的敬意,也寄望能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我又为金陵中学的一位新同学写下“自强”二字。少年强则国强,愿他在新的学业起点上,能以岳飞“还我河山”的壮志为激励,自强不息,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论及书法,我不过是个初学者,作品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若有贻笑大方之处,还请各位海涵。</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日,我和师徒几人专程赶到宜兴东邑国际大酒店旁的岳飞塑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座岳飞塑像高耸挺拔,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整座雕塑将岳飞与战马的形象融为一体,再配以《满江红》词文和“尽忠报国”题字,生动展现了他的军事风采与爱国精神。塑像以岳飞戎马英姿,生动诠释了他‘尽忠报国’的毕生追求,底座背面的《满江红》更是其壮志的千古回响,每一处细节都是对这种精神的致敬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这不仅是一处供后人瞻仰缅怀的文化景观,更是传承其忠义之志、弘扬精忠报国精神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从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志,到今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征程,精神一脉相承。当代中华儿女壮志凌云,豪情满怀,快马加鞭,击鼓奋楫,以自强不息的信念勇往直前,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