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秋分已过去三四天,受台风“桦加沙”影响,连续几天的暴雨,南京的天气也刚刚凉快下来。 <p class="ql-block"> 网上有人发了视频,中山陵的秋色,初秋的那抹绿,在雨中,散发于云气之上,凝固于水木之间。较夏日的绿,少了些许燥热,显得格外深沉,浪漫且更有韵味。</p> 中午雨小了,于是有一种冲动,去有草木、有水的地方,寻一处充满绿色的静谧,感受初秋的那丝温馨。 路边种着黄秋英。在亭中坐了一会,雨停了,就拿着相机缓步走上了月牙堤。 天上还飘着牛毛细雨,植物园里游人可数,坡上种着观赏的小向日葵。 堤内的湖面上生长着睡莲,坦坦荡荡,悠闲的平躺在水面。有一两朵白色的睡莲花开了,开的那么随意,那么漫不经心。 雨后的一切都如水洗,空气也似乎更加透明,虽然天阴光线不那么亮,但能见度却更远。天上依然乌云滚滚,远处紫金山顶笼罩的白雾,像是从天上乌云之间流淌下来,这是不是人们常讲的“氤氲生岚”。 临湖的多肉多浆植物区和热带植物宫均为叶形的钢架玻璃结构,玻璃顶和外墙发着宝石般的青蓝色,恰如其分的融入周围的环境,同时不经意之间又透着迷人的高贵。不由的使人想起周杰伦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平静的湖面游过一群野鸭,它们似乎有队形,又似乎没有。湖中传来阵阵鸭鸣,听似单独,又分不清具体的那只,猜不出鸭群是快乐的歌唱,还是相互招呼以保持队形。 初秋的植物只有一色的青绿,只能用绿的深浅浓淡来表达层次和明暗,而观赏者一眼就清楚的明白这幅画里面的意境,其中绿的深浅浓淡却由不同的植物自然搭配形成,自然之美也许才是真正的美,久而久之约定俗成的美。 老子的《道德经》上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往水边看,树木和它的倒影就是“一生二。”这就是最大的道理,完美的开始。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笃信于此。 初秋的青绿,也是最浓郁的青绿,承受过春天凛冽寒风的剪裁,积存过夏天炎热阳光的炙烤,从几乎透明的嫩芽,变成一切无所谓惧的老叶。当一天凉过一天的秋风,在吹黄吹红这些树叶之前,这一抹浓绿象征叶的生命最旺盛时期。